黄国达
佛法向来被归类为宗教,称为“佛教”,或看成深奥的哲理,称为“佛学”,然而以佛法的原貌来说,原始佛教的核心在于四圣谛的生命体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近于现代心理学,虽然两者浅深、方法各有不同,但以佛法的四圣谛来探讨个人心理经验,特别是心灵创伤的疗愈,确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苦圣谛说明生命的真相,在本质上是无常的、有缺陷的,痛苦的感受人人皆有,而人总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可是,当人们逃避痛苦时,就无法正视生命无常、缺陷的真相。
身体的生老病死、事物的成住坏空是无可改变的。
当人受到伤害、遭受损失时,内心必然产生痛苦,痛苦可以说是大自然赋予生命自我保护的自动机制,只要针对引发痛苦的来源,采取适当的行动,痛苦就可以减轻和消除。如果无法改变,就要完全接纳,因为人的真实存在,本来就是无常、缺陷的。但是若是没有针对实际问题采取行动,而是逃避问题、转移注意力,譬如说:工作遭遇挫折,就喝酒、找刺激,企图麻醉自己、忘掉不愉快。可是,逃避痛苦,变成逃避问题,有些伤痛的往事被遗忘,就会隐藏在潜意谶里,久而久之,就发展成忧郁症、焦虑症。
愈不敢碰触伤痛经验,就愈无法看清楚事实的真相,无意中启动了如合理化等各种自我防卫的心理机制,可是,否认或拖延问题,就无法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失眠、头痛、胃痛、胸闷各种生理上的症状,影响日常生活的正常运作。
那么,什么是事实的真相?从四圣谛的苦圣缔来说,就是由十二缘起而看到苦的生起,这与心理学的角度稍有不同,心理分析重视由促发、回溯伤痛经验,重新置身其中,让当时的情绪和想法重现,发现事实并不如当时所感受的那样可怕、无助,当我们以更宽广、清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时,伤痛即得以逐渐痊愈,走出心理疾病的漩涡。
集圣谛、十二因缘的观察,并不限于心理疾病的治疗,而是要清除所有的心理障碍,即使是“正常人”,仍然存在着无明与爱染,这就需要藉助于与定相应的般若观照才能袪除,不但苦生起的时候要观察苦的缘起,即使在乐受生起的时候也要观察其中隐含的无明与爱染。当无明与爱染袪除,心地光明、纯净,心理障碍便不存在。那么,即使再碰到挫折,也能以智慧平静地接纳、应对,而不致于产生忧郁、焦虑的情绪。
譬如,一个人很在乎名誉,当名誉受损,他一定会感到十分痛苦,金钱、感情也是一样的。透过般若智慧察照,知道名誉、金钱、情感都是缘起如幻的,不执取它、不依赖它,那么它们就像浮云般的来来去去,不能强求、无法把抓、留也留不住!既然如此,何苦强求、把抓呢!放下即是自在啦!
当一个人看不见真相时,思想就迷失了,思想不断地用过去挫败的经验告诉自己任何努力都是白费的;过去曾经有过的美好回忆,对比出现在的枯燥、乏味和前途茫茫;别人的成就、受欢迎,对比出自己是多么失败、不受欢迎,想像一套美好的秩序,如果外在事物、他人或自己不合乎这套个秩序,内心就焦虑不安,种种迷思总会使人感到冲突,透视这些迷思的谬误,才能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感受生命的自由和喜悦,否则将永远作茧自缚,被心魔所困。
当内心光明、纯净、空寂,就是灭圣谛的涅槃寂静,这几乎是一般心理学所难以企及的,其中最大的差异在于我见的破除与否、空性的明了与否。
涅槃的意义,是消散、尽离烦恼,这是亲证的境地,不是语言、文字、思想所能及的,但在功能上,如果有人契入涅槃,他的身与心都会有所变化,心理上呈现柔和、宁静、自由,生理上呈现柔软、稳定、活力的特质。纵使身体疲累、生病、受伤,外在环境恶劣,内心仍然是柔和、宁静、自由的。
当一个人经历痛苦而不挣扎、不逃避,看清事实真相时,扭曲的能量被释放出来,身心得到抒解。那么,类似的改变将会产生,他的心灵会呈现柔和、宁静、自由的特质,生理上也会呈现柔软、稳定、活力的特质,这就不止是伤痛的疗愈,而是身心的净化、活化。
以道圣谛来说,当下的涅槃寂静,也就是心灵的完全纯净并非一蹴可及,需要一段净化的过程,道圣谛以八正道为核心,依照不同的重点来说,有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合称三十七道品,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
戒、定、慧三者虽然有深有浅,却是一体的,不能单纯地看成前后次第的修行,以为先戒后定、先定后慧,而是戒为定、慧的根基,而定又能助成戒、慧,慧则能圆满戒、定。
戒律可以净化身、口的造作,事先预防,避免制造问题;禅定(包含静坐、步行、动中禅)能澄清内心的染着,培养觉知、放松,活在当下;智慧则脱离执见、洞悉真相,由此心灵回到空寂、纯净。内心的烦恼、痛苦就会逐渐止息。
心灵创伤的疗愈和心灵的净化、活化,也有类似的情况,它也是一种过程。在人的一生中,累积了很多的伤痛经验,储存在记忆库中,身体各部位也有对应的僵硬和阻滞现象,譬如焦虑导致胃痛、压抑导致胸闷焦虑。这些心灵垃圾的清除,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面对创伤经历的痛苦,以更宽广、清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发现生命的全然与纯然,心灵得到洗涤,就愈来愈可以展现出焕发的生机、自由和悦乐。
真正的力量源自如实的智照,当下的觉知、洞察、开朗和活力将会溶化业识的迷思:对过去的迷恋、懊悔、压抑,对未来的预期、希望、恐惧、忧虑,对现在的黏着、疏离、焦躁、逃避,种种迷障一一消除,回到真实、健全的生命。
如果不以平常人的心理健康为满足,更进一步消融自我感、实在感、时间感的幻相,那么心灵的提升与佛法的四圣就不谋而合了!
自我感、实在感、时间感的幻相同样出于离开当下,不能如实感知思想、意念的投射和误认。自我感是对身心现象的误认,不知它只是缘起的幻相,实在感也是不知事物缘起的幻相,引发单一、固定、僵化、窄化的误认。而时间感则是执取记忆、想像,产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切割,除了当下的缘起、流动,时间只是思想、意念的产物。
破悇自我感、实在感、时间感,当下即是法性、法界、法身了!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