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东
仲敦巴仁波且姓氏曰仲,全名仲敦巴·嘉瓦郡乃,意为“胜生”。仁波且于木蛇年(1005年,宋景德二年)生于藏北念青唐拉沃杂杰莫地方(即堆隆菩,在今拉萨西北堆隆德庆县)一个富豪人家,属羊协氏族。父名达松格显,有的史籍称库堆萨季玛。仁波且幼年丧母,其父续娶,他与继母不和,继母常欺负他,如一次继母挤乳,他打牛,牛走乳倒,遭继母痛打一顿。仁波且虽幼,然心智殊特,自思云:“于此争闹,不如他往为乐”,遂离家出走。幼年在许(今朗县)地方学藏文,后迁居到康区去,在半路上遇到正要到尼泊尔去的康地大德赛尊,见后生信,就在路上拜他为师,时年仁波且十五岁。后此大德至跋薄,住一年而回,又相会于玉如,仁波且请求随行左右,大德告其:“汝明年可随康地商来,若今引去,恐他人谤为窃幼童子也。”次年十七岁,随商人至康地,赛尊把他带到了自己家里,他对赛尊勤谨侍奉,为他做放牧、推磨等农牧业生产在内的各种活,还努力向他学法,依止上师十九年,善巧显密诸法。后于一日,与诸学者谈论法义,智胜一切,法增居士之名,遂遍闻于康藏。但这时他并不以此为足,自思云:“得此难得有暇圆满之人身,必须修一真实佛法。但现所学者,是何境界,须再学否?要请问印度大善巧者,而请问须能自问不用译者为好,遂依印度三藏法师弥底(即声刺或名念智法师,此师功德甚大)学梵语文、印度声明学,仁波且后来通晓梵文,皆是上师班智达弥底的功德。
后听说阿底峡尊者到了阿里,他欢喜无量,于弥底班智达处得闻尊者之名时,就情不自禁欲往依止。对他要去阿里向尊者学习之事,赛尊是非常赞同的,为他准备了牲口、行李、书籍等,送他上路,这年他三十八岁,临行前,赛尊大德告曰:今可与父相会(授记必会投到尊者门下)。他自北路行,至前藏场喀梭曲时,以法教化此处之官,其供养热振地方寺庙,请求留此受供养。仁波且云:“汝可改此恶行,建设弘法处所,明年有善慧译师至,可请其弘法。我今无空,须急往阿里谒大善巧者,待我回时,当受汝施,更当于热振建寺也”。仁波且行到拉萨附近的彭域时,遇到鲁梅十人中一人的弟子--噶瓦·释迦旺秀,仁波且告诉他,自己要去请尊者。释迦旺秀很赞成,于是二人商定,如尊接受邀请,愿意到卫藏来,就由仁波且写信回来,请释迦旺秀和卫藏各地方领袖人物商量,共同迎尊者。水羊年(1043年)初,他到达布让加香,遇到正准备经尼泊尔返回印度去的尊者,仁波且见到尊者那年他三十九岁,尊者已六十一龄。尊者因离印度来藏时与印约定三年后返回,此时已到期限,为不违约,准备返印
尊者一○五四年在聂唐圆寂,水羊年(1055年)仁波且在聂唐主持了悼念尊者的仪式,并在那里建了一座寺院,该寺由仁波且主持,庞顿出资创建,名古朋寺。该寺分前后两进,由于正殿主供镀金卓玛佛像,此像乃尊者自家乡印度萨霍尔带来,因此该寺又名聂唐卓玛拉康(意为聂唐地方的度母佛殿)。又因该寺坐落在聂唐地方,故又称聂唐寺。仁波且将尊者骸骨存放在聂唐度母寺的宝瓶内,寺内塑尊者像,留有壁画,以供后世瞻仰。这以后,他回家乡去了一次。不久,藏北当雄一带的地方头人集会,派人请他到热振地方传教。火猴年初(丙申,1056年)受达木(今当雄)迎请,他带领尊者其他弟子,连同尊者遗体一起搬到了热振地方(今林周县),同年修建了热振寺(一说为1057年),将尊者遗骨供奉在热振寺的银铸灵塔中。热振寺是《噶当宝籍》等许多教典中悬记的圣地,受过尊者盛大称赞,是法王仲敦巴师徒的寺庙,成为噶当派教法的源头,噶当派就是以热振寺为根本寺院,由仲敦巴传承尊者的教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以后一直住此寺中弘法传教,大约住寺九年,领导着尊者的其他门徒和他新收下的弟子,他一生虽未受过比丘戒,以白衣传法,但他持戒极严,一切尊照戒律界限而作,非为末世白衣之浸无矩度也。如他观见一修密者饮水,举杯即饮,因问之云:“汝不念三宝恩乎?”另外,他佛法精深,传教极广,对于各种经论皆已通透,如对尊者传下的菩提心修法,他更是心领神会,在自著之“要门八座法”中详论了发心法的修习。因此而弘传盛大了噶当派,以居士之身胜过其他比丘僧,将一生奉献给弘扬佛法事业上,也正是因此,他得到了尊者其他弟子也就是他的师兄弟们的支持和爱戴,师兄弟们如敬师一样敬重他,如尊者三大弟子中的俄·雷必喜饶虽与他是师兄弟,但却很尊重他,曾几次到热振寺去求教。仁波且在热振抱病时,贡巴瓦在生区,相距三日程,贡即知之,乘空而往慰问,不由门入,仁波且力诃斥之,谓神通乃可羞之事。又热振有上下二寺,一寺作法,缺粮,众皆惊恐。贡巴瓦云,不妨,有人已送至半山。后果然。众散后,仁波且责之,谓有功德,当善隐藏勿炫耀,因此禁现神通,遂成噶当定制,这也是符合释迦遗教的,释迦佛曾云:“凡我弟子,不显神通”。因噶当派不涉及政治,不以神通惑世,戒律清净,一心为度化众生,当时的藏族僧众曾盛称噶当派有德行,也最受群众支持。仁波且于藏历第一饶迥之木龙年(甲辰,1064宋治平元年)圆寂于热振寺,世寿六十岁,他常驻锡热振寺,因此该寺留有他很多遗迹,寺内除了有他灵骨塔外,还有他所住过的岩洞,寺院及寺内有他的法座和著名的熏香百供塔。关于仁波且的弟子,见于记载的高足有五十余人,其中最主要者为博朵瓦、普琼瓦、谨俄瓦三昆季。博朵瓦·仁钦赛,是他大弟子,尊者在耶巴时,他闻习了尊者的修持次第,又在热振寺从仲敦巴学习教诫,仁波且圆寂后,他任热振寺堪布,他是仁波且事业的得力继承者,博朵瓦对仁波且也十分敬重,他曾教示谨俄瓦诸人:“汝能值遇如此菩萨,我之知识,如教奉行,实属大福,今后莫觉如担,当为庄严”。普琼瓦·宣努坚赞是仁波且二弟子,原在聂唐随尊者习法,尊者圆寂后,随仁波且到热振寺学噶当教诫,并奉上师之命为几位弟子讲授《俱舍论》。仁波且对普琼瓦非常器重,将尊者密法噶当第十六章教诫仅授于他,此法之传承是当年尊者与仁波且居于叶尔瓦拉日山时,尊者答复几个重要弟子问题并述说仁波且之事迹,并告知仁波且为宣讲未来所化之事,要他终身奉行第十六章教诫。之后,尊者与仲敦巴又将第十六章教诫传授給俄·雷必喜饶,雷必喜饶则传授于阿里的喜饶坚赞,喜饶坚赞传格西普琼瓦,普传绛山仁清坚赞,开噶当派“口诀”一系。尊者与众弟子问道录全名为《噶当宝籍》(或《噶当书》、《噶当师弟问道录》),这部书是尊者门下师徒秘密传授的教法,未在世上广泛传授,其中仲敦巴仁波且请问尊者的问道语录名为《祖师问道录》。有广本和略本尊者传,噶当十六明点传承师别传等汇编;由俄·雷必喜饶和枯敦等请问的名《弟子问道录》。谨俄瓦·次程巴是仁波且三弟子,他二十岁时到热振寺,师事仁波且,因常随上师左右,故称谨俄瓦,意为“眼前人”,他亦从仁波且得秘密指授。
仲敦巴仁波且肉身虽入灭了,但他化身会象《噶当书》中记载的那样,会常入世间度化众生。如后来的三世章嘉活佛在藏地时,一次举行会供轮祭祀活动,在返回途中,从柏林深处突然出来了一个衣袖搭在肩上的乞丐,堪钦多杰强对章嘉说:“若有尼泊尔章噶(尼泊尔货币),就施舍给他吧!”章嘉问侍从:“有章噶吗?”转眼之间,那人却不知去向了。土观活佛曾亲耳听章嘉说,那人可能是仲大师。《噶当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我的真正化身,多次装扮成比丘,模样如同贫苦的叫花子”。最后,我以古代大德的话来赞颂仁波且的功德:
阿底峡仲敦巴如一双日月,用恩德将西藏的全境照亮。
原文发表于《菩提心》电子版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