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释迦牟尼佛:倡导男女平等的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4-11-25 20:31:47作者:结缘网
释迦牟尼佛:倡导男女平等的第一人

佛教在线讯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男尊女卑的思想占有主导地位,女性的地位一直从属于男性。但在佛教中却有例外,女性与男性在佛性的修证方面是完全平等的,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提倡解放妇女、提高女性地位的第一人。追溯佛陀是怎样提倡男女平等到渐进提高妇女地位,对于今天谈佛教的男女平等问题,非常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由于佛陀年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首先很有必要追根溯源到原始佛教,从佛陀所说的系列经典到佛制戒律着手研究和了解。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是从佛性上说众生是完全平等的,只要人人肯通过修行,最终都会有成佛的可能。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佛陀是一个内心充满慈悲的绝对平等主义者。佛陀否定印度传统种姓阶级制度,倡导打破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主张人人平等。虽然佛陀生于四姓中比较尊贵的刹帝利阶层,然而在收弟子时,却对四姓种族平等对待,认为四姓若归依佛教,则皆为释种,无有差别,如四河入海,悉成咸味。此种思想和作为,在印度历史与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佛陀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善男子!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所以者何?萨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别故,有男有女。”对于一般的凡夫俗女,一旦发起菩提心,则立即超越了男女的差别,因为佛性上是没有男女的分别。在《涅槃经》里,佛陀说:“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则无男相。所以者何?不能自知有佛性故。若有不能知佛性者,我说是等名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说是人为丈夫相。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当知是等,即为男子。”从佛性上讲,完全是没有男女相差别,这样男女的分别问题就从身体表像层面提升至精神层面,非常富有卓见。在理论上,男女平等固然不成问题,但有人不禁要问:既然从佛性和理论上都解决了男女平等问题,为何佛陀早期不同意女性出家?到后来虽同意女性出家,佛陀却亲自为女众订立“八敬法”,令人视为对妇女的不公平。但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古印度长期受封建“四种姓”制度束缚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男尊女卑思想极为根深蒂固,难免影响到佛陀提升女性地位的步伐,所以佛陀采取的方法是渐进式提高妇女地位。在今天的四众弟子中,特别是女众们,应该感恩佛陀的用心良苦。在戒律方面虽然比丘尼戒多比丘戒一倍,并规定尼众修行道场不能离开比丘寺院约两里远,那都是便于有德年长比丘方便给予指导修行。佛经里有关佛陀为劝导女性通过修行可成佛道的故事,在经典中不胜枚举,如《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大方等无想经》、《杂阿含经》、《妙法莲华经》、《佛说须摩提菩萨经》等。可见佛陀的观点,与当时印度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是截然不同,佛陀真正代表了下层阶级人民的利益,提倡男女平等。

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磨合,到隋唐完全展现出佛教固有的特质。由于中国也是封建国家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女人的地位和命运掌握在男人的手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有自主权力可言。由于唐朝观世音菩萨信仰的兴起,大乘佛教以观世音为妇女慈悲美德的象征。为对现实社会女性所遭遇的痛苦给予精神上的解脱、思想上的解放,化导女性学佛,为女性燃起生活的希望,起到积极作用,在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观世音菩萨也有化现女人的说法,度化众生的内容。这正是大乘佛教以观世音女性形象教化,并鼓励妇女发挥其慈悲的妇德,造福社会人群,实现女性对社会贡献的肯定。在中国佛教史上,女性一直处于弱势阶层,这是不容置疑的。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礼教的影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桎梏,多数女性除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外,很少有其它方面的发展,这与历史有着直接的关系。出家后的女众依然摆脱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难有大的作为,因此加载史册的比丘尼就屈指可数。如东晋支妙音,权倾一朝,威行内外,甚而参预朝廷机要;刘宋宝贤尼首任京邑尼僧正,掌管京城一带的尼僧事务,甚有威风,明断如神,宋文帝用四事供养她。其间南朝比丘尼不但出入宫廷,而且还能向皇族王公大臣们讲经说法。虽然封建等级制度森严,但这些尼师们能够进入主流社会,为国为教服务,不就说明女众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女众应有的作用和自身价值吗?

隋唐至清代,出类拔萃的比丘尼为数也不少。如唐朝的法澄,能讲经说法,译述经典;在禅净双修方面卓有成效的比丘尼,如《佛祖统纪》所记载的唐朝的净真和悟性;《全唐诗》中还收有唯一一首比丘尼的诗作,便是西蜀海印写的五律《舟夜》;宋代以一首“梅花诗”闻名的梅花尼,她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偈曾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南宋无着妙总禅师很有造诣,曾参大慧宗杲,开悟后升座说法,声闻四方;清朝行刚(字祗园)的《祗园刚禅师语录》和醒彻(字季总)的《季总彻禅师语录》都被收进《嘉兴藏》……。这些尼师们在文学修养、精严持戒、禅净双修、相应解行等方面成就颇多,但女众中佼佼者与男众高僧数量相比,也是寥若晨星,与男女出家二众数量比例相比较,更是大相径庭,十分遗憾。如果探究其中原因,内外因素皆有,主要还是女性受到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造成女性长期以来滋生了依赖感,不敢展现自我的存在价值,由此不知埋没了多少女性的聪明和才智。

中国近代由于受提倡西学,主张平等、自由之学说的影响,社会移风易俗,风气大变,结束了妇女缠足等旧中国之恶俗,妇女得以解放,实现了男女平等享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涌现出许多知识女性。在佛教界,也相应出现了不少比丘尼大德,如五台山的通愿法师,四川的隆莲法师等,皆堪称尼众模范,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尊重。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她们身体力行,以弘法为家务,以培育僧才为己任,培养出了一大批中青年比丘尼人才,今天大都走上了教界领导岗位,活跃在教界各个方面。但若以男女二众都是佛教人才主体之说而言,女众是担纲法门弘法将才主体的另外一半,与今天社会女性的影响力的要求相比,还是相差甚远,努力的空间还有待进取。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习惯、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真正结束了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男女不平等的陈规。现行法律中已不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女性完全可以公平地参与各种社会事务。今天我国台湾地区佛教事业蓬勃发展,令人刮目相看。

其中比丘尼们展现出过人的智慧与才干,她们活跃在教界各个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如慈济功德会的创办人证严法师,她能把慈善事业办得有声有色,深入台湾民众生活,影响社会方方面面,成就举世瞩目,让人叹为观止,以事实充分证明了女众可以丝毫不逊色于男众。

回顾历史,女性为争取平等权力,一路走来是崎岖坎坷。佛教男女平等从佛教教理方面来说,完全不存在任何问题,今天之中国佛教女众力量较为衰弱,究其原因,是女众还未走出受传统思想影响的阴影,自我思想还不够开放,主动进取还不够积极。这就需要女众弟子真正放下思想包袱,勇于担当教门责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发展培育各方面人才,积极投身于弘法利生事业,撑起教界的一半天空,为佛教、为国家做出佛门女众应有的贡献。(信息来源:凤凰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