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观弘一大师梵行 透悟佛法禅意

发布时间:2023-07-19 10:22:56作者:结缘网

弘一法师用他的佛心禅意,开示了人间大智慧: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以和气迎人,则乖渗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众生都是我们的榜样
  
  聆听世界,无处不通道。这世上的众生从起源到消亡,在无限的生命中都做过我们的老师,引导我们感知、了解万事万物。众生深深地关爱我们,我们应念此深恩而知感恩,多用心,多尽心,将由此而生的慈悲心,作为我们解除众生痛苦、赋予众生快乐的通道。
  
  弘一法师: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
  
  来看一个女孩与玫瑰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位绅士的身上。这日,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下车,准备订一束花,送给远在家乡的母亲。
  
  绅士刚要走进店门,却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马路边哭泣,便忍不住询问她说:
  
  “小朋友,你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小女孩回答他:“我想买一朵玫瑰送给妈妈,但是我的钱不够。”
  
  绅士听了牵起小女孩的手走进了花店,先订下送给自己母亲的花束,然后买了一朵玫瑰花送给了小女孩。
  
  走出花店时,绅士看到小女孩孤单一人不太放心,便提议开车送她回家。
  
  “叔叔,您真的愿意送我回家吗?”
  
  “嗯,当然了!”
  
  小女孩笑了:“那请叔叔送我去妈妈那里好吗?可是,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有些远,麻烦叔叔了。”
  
  小女孩告诉了绅士怎么走,绅士一路将车子开了过去,他没想到的是,顺着小女孩指路的方向来到的地方竟是墓园。
  
  绅士看到小女孩把玫瑰花放在一座新坟前,坟墓里躺着的是她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她为了亲自献上一朵玫瑰花,之前居然准备走这么一大段远路。
  
  绅士泪眼婆娑,深深地被小女孩的行为所感动,他将小女孩送回家后,返回花店取消了寄给母亲的花束,同时买下一大束鲜花,开了五小时的车回到了母亲家中,亲自将花送给了自己的母亲。
  
  众生都是我们的榜样,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最原始的模样。而这面镜子能帮助我们时刻检讨自己,认真看待自己。
  
  学习的渠道就在原地
  
  若是我们常常将心封闭起来,懂得再多的道理也是无用的,因为心是闭塞的,你就无法领悟真理,而真理在日常生活中最易得到。
  
  一位得道高僧曾在禅师处参学,他是个极为聪慧伶俐的人,禅师很喜欢他,没过多久就选他做了自己的侍者。
  
  这天,高僧路过禅师的禅房时,忽然听到禅师喊了自己一声:“远侍者!”
  
  他连忙走进禅房,听到禅师问他:“是什么?”
  
  高僧不知道禅师的意思,觉得纳闷,冥思苦想,不知道禅师为什么问这句话。
  
  此后,高僧总能听到禅师对他喊道“远侍者”,他刚答应一声,禅师就会问他:“是什么?”
  
  十八年之后,高僧终于有所领悟了。
  
  某一天,高僧决定向禅师辞行,去其他的丛林古刹进行参学。这时禅师对他说:“现在,请你回答我一个问题,如果你能回答得出,就可以走了。”
  
  禅师问他:“佛经上有云‘光含万象’,你可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高僧想了想正想与禅师讨论一番,禅师制止他说:“我看,你还是再住些日子吧。”言下之意,是觉得他的修行还不够。
  
  高僧便又住了三年,终于在禅师的指点下得悟大道,此后返到家乡的寺庙住下,造福一方,这一住就是四十年,直到他八十多岁。
  
  “大善知识来去自由”是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大智慧,只要心敞开了,对众生敞开了,对万事万物敞开了,你能聆听与学习的渠道也就多了,不一定需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即使坐在原地,即使每日看着窗外的树叶与落日,也能有所体悟。
  
  弘一法师主张观天地生物气象,是将他自身的体悟融汇在了佛经之中,我们在生活中能看到的日月更迭、四季变化都是自然规律,也是参悟佛法最初的起点。万物都有它们的表象与内在的本质,有时就是要从简单平凡的事物表象中,体会到其内在蕴涵的深刻道理,从而更好地把握我们面对他人的态度、行为。

当我们对万事万物的感觉变得敏感,变得远胜常人,过去在头脑中不能理解与醒悟的事物,顷刻间都会变得透彻起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日常生活中原本就存在着许多美妙的东西,法师教导我们用心灵去聆听、去学习,是希望我们不要太匆忙,太匆忙的人总不能学习得更深入,要知道浮于表面的学习迟早会让你推翻重来。不要以为将心封闭起来是很安全的,心只有在宽阔的空间中才能得到滋养,老是密闭在阴暗的角落里,鲜活的心灵也将变得腐朽。
  
  敬畏独处之时
  
  弘一法师: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
  
  曾经有一位虔诚的女施主,每天供佛。
  
  每天清晨,她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送到寺院,供给佛祖,以表诚心。
  
  这天,女施主把花送到了佛殿,正好遇到禅师从法堂里走出来,禅师见到她十分欣喜,便道:“女施主每天都这么虔诚,以鲜花供佛,根据佛家经典记载,那些经常用鲜花供佛的人,来世将会得到庄严相貌的福报。”
  
  女施主听到这话非常高兴,说:“禅师,每当我来这里礼佛时,能感觉到心灵像经过了一次洗涤,能得到平静。可惜等我回到家里,我的心就又感觉到烦乱。请您指点我,如何才能在喧嚣的尘世中仍旧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禅师不答反问,道:“女施主,你每日用鲜花供佛,对花草想必有一些深厚的认识,请问你平日是怎么保持花朵新鲜的呢?”
  
  女施主回答说:“我如果想保持花朵新鲜的话,就每天给它们换水,还会在换水时把花梗剪掉一截。因为如果不把腐烂的花梗剪掉,花朵就无法轻易地吸收水分,那么一来,花朵就会很容易凋谢。”
  
  禅师点点头笑着说:“女施主不正是明白答案的么?如果想时常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与鲜花要保持新鲜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我们所处的环境就像那瓶里的水,而我们就是瓶子里的花,只要每日不停地净化我们的身心,不断地自我反省、忏悔、检讨并改掉身上腐朽的陋习与缺点,使我们的气质发生改变,自然就能一直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保持内心的清净与纯洁。”
  
  女施主听后顿时感悟,道:“原来如此。希望以后能有机会更加亲近禅师,感受晨钟暮鼓与菩提梵歌的清净”。
  
  禅师微笑着说:“施主啊,你的呼吸便是梵歌,脉搏跳动就是晨钟暮鼓,身体就是像寺宇一样的。如若你的两耳可成菩提,那便是无处不宁静,无处不纯洁,又何必必须在寺宇中居住生活?”
  
  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深谙慎独之道,就能时刻扫除心中尘埃。
  
  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便是无处不是禅,无处不是佛,无处不是清净祥和!尤其是我们独处时,更加需要谨慎,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并且善于自省,去除心中污垢,就像剪掉花梗腐烂的部分一样,保持内心的整洁安详。(释演正)图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