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九集)

发布时间:2025-01-06 23:45:04作者:结缘网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九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品,我这个经本是第六页的第四行,我们从最后一句开始读: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

我们先读这一句。在科判里面,我们看到这个是八相成道第七相「转法轮相」,这一段很长。我们讲到这一段的第二大段,就是「文殊智德」里面的第二小节,是「超情离见」。这一段是「远超二乘」。

『远超声闻辟支佛』,「声闻」是小乘,佛的小乘的弟子。闻佛说法,讲苦集灭道这四谛法,能够解悟其中的妙理,就能够断除见思惑,能够出离分段生死(即六道轮回),证得阿罗汉果,这种弟子是叫声闻。所以出离六道的标准,就是断除见惑和思惑,这个「惑」就是烦恼,疑惑的惑。见烦恼就是我们见解上的错误,我们看错了;思惑是我们思想上的错误,我们想错了。见惑、思惑有很多种,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三界八十一品,所以要断除见思二惑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一般佛教导佛弟子是先从小乘入手,小乘主要是讲四谛法。四谛,谛是真谛的谛,叫做苦集灭道,这个就是讲因果。苦集是世间因果,灭道是出世间的因果。在世间,就是我们六道里面,有苦无乐,经上讲三界统苦,只有苦,所谓三苦、八苦这些名相,我们之前已经有讲解过。苦是果,因是什么?因是集,集就是聚集的集,聚集烦恼,烦恼在不断的累积就形成我们的苦报。所以六道里面轮回这条链是惑业苦,因为迷惑,有见惑、有思惑,就会造业。你想错了、你看错了,你就会做错,做错就造业。做错了,就会有果报,这个后果就是苦。苦当中就更加难觉悟,所谓愈迷愈深,变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凡夫就在六道里面无量劫的去轮回,从来都没有真正觉悟过,非常可怜。

而在六道轮回里面,三恶道的时间是多的,占大多数,三善道的时间很少。你做人,人身难得。佛他有一日为弟子做一个表演,从地上抓起一把土,将这把土向地上一甩,然后伸手给弟子看。就问弟子,我现在把土甩掉了,夹在我手指甲里面还有一些土,这些土多,还是大地上面的土多?当然大地的土要多太多了,不成比例。释迦牟尼佛就说,这一生是人,来生失人身,不能够再做人堕三恶道,如大地土;来生再能够得人身,如我指甲上的土,所以是没得比的。所以我们能够遇到人道,得到人身,这个真真正正叫做千载难逢,不止千载。

而在人生里面又得到佛法,这个是难上加难。你看全世界现在是七十亿人口,佛教徒有多少?据统计,全世界佛教徒大概是六到七亿,没到十分之一。六、七亿的佛教徒里面,又有多少是真正闻到佛法?不是说你在寺院里面皈依,拿了个皈依证,拜了个师父,就叫做闻到佛法了,不是的。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迷惑颠倒,就还是要造业,还是要受报。所以闻到佛法是不容易的,佛法在哪里?在经教里面。所以学到经教,明白佛理、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而遇到佛法的人当中,遇到净土法门的又难上加难,经里面讲「无过此难」,真是难。净土法门可以令你这一生能够成就,当生成佛。密宗讲「即身成佛」,净土宗也是即身成佛,靠阿弥陀佛愿力加持你,这一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往生你就不退转,你就不会再轮回,你就出六道,出生死苦海。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阿弥陀经》讲阿鞞跋致菩萨,这两个都是指不退转菩萨,翻译的音不同,都是同一个名相。你不退转,只有向成佛的道路上进步,你不会退步,你看这个果报多么殊胜!所以遇到净土了,如果你不能把握这个机会,真修、真放下,那就真的太可惜!这一生你想了脱生死就难了。所以真正明白六道之苦,要生起厌离心。

在六道里面,确实我们想要觉悟很难。你看现代这个社会,个个都是将功利摆在第一位,功利是什么?贪,贪钱、贪名。你在这个大染缸里面,想不受污染非常难。我很幸运,跟随净空老法师学佛二十年,能够可以将世间这些名利放得下,走上弘法利生、自度度他的道路,靠什么?就是靠每日经教没有断过。在家的时候日日起码听经两个小时以上,每日有早晚课,有发愿求生净土。功课非常重要,功课是修清净心,你念阿弥陀佛、你拜佛,是将你的真诚、恭敬发出来;你听经闻法是受教育,经教是提醒你自己不可以再迷。我们很多时候做事做错了,自己没有办法观照,你反省也反省不出来,一听到经教,知道自己错了,想错了、做错了,所以经教是帮助你反省。古人讲,「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为何可憎?贪瞋痴这些烦恼都起来了。这是讲古时候,古时候的社会的风气比现在好多了,古人也有贪的,但是不会像现在贪得这么离谱,现在的人是叫做太离谱,为了贪可以谋财害命。譬如说建筑的材料用假的材料,最近我们看到哈尔滨一个大桥整个桥倒塌了,刚刚开通这个桥不久,整个桥就倒塌了,几辆大货车就这样掉了下来,这个材料问题。还有所谓的染色馒头、地沟油、毒奶粉等等,都是显示什么?人心唯利是图到极点了,这些就叫做谋财害命,为了赚小小的利益,将人的生命视为草芥。

我们如果在这样的大染缸里面,想要保持出污泥而不染,唯有一个方法,每日不离开经教,每天跟佛菩萨在一起,不要和这些世间的五浊凡夫在一起,你才有可能保存你的清白。经文前面讲的「洗濯垢污,显明清白」,用什么来洗?用经教来洗。我自己的体会,一日不听经不闻法,就面目可憎,真是这样。你未听经、未闻法之前你不觉得,为什么?因为你整个都是污浊的,自己都不觉得,学了佛法之后,你才发现自己原来全身是罪业。我学佛就是这样的体会,愈学愈知道自己是罪业深重,真是一个地狱人。幸亏真的前世有这个善根,今世祖宗有德,父母曾经修过善业,我们沾了光,得到佛法。佛菩萨加持我们,终于能够明白、终于能够回头,然后痛改前非,将自己过去的所有的错误改正过来。将自私自利要放下,将名闻利养要放下,将贪瞋痴慢、五欲六尘的享受统统要放下,你才叫做入到佛法门口,还没有进门,到了门口。入门的人是什么?断见惑了,《金刚经》里面叫做「入流」,入圣人之流。断了见惑叫做须陀洹果,小小圣,圣人里面第一级,一年级的学生。我们现在是幼儿园,还没有进一年级。所以二十年经教的熏习,才可以说到了门口;但是还要努力,稍微一疏忽,或者是轻慢,你立刻就退转,那就真的叫面目可憎了。

所以苦集,我们想要断苦一定要断集,你的烦恼、你的习气一定要放下。最大的烦恼是什么?自私自利。什么都讲利,什么都讲钱,甚至做弘法利生的事业也离不开这个利字,都要看一下,对我有没有利?甚至,我从中可不可以得到利益、得到钱财?如果丝毫利都没有,他不肯做。这是什么?大的烦恼,出不了轮回。出轮回首先要破我执,我执第一个,你自私自利要破。要求往生这个是最简单、最容易的,叫易行道,不需要你断见思烦恼,你真正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你就可以往生。但是条件也是你要放得下才行,即使不能从根本上放下、彻底放下,你起码要暂时放下,从现在开始到往生这一段时间,你要保证放得下才行,这你才能往生。如果放不下,学经教都没用,只是种一些善根,就是过去台湾李炳南大居士讲的,该怎样生死还是怎样生死,该怎样轮回还是怎样轮回,出不了三界。所以要断苦必须要断集。

你想要得到涅盘的妙果,「灭」就是涅盘、灭度,「道」是方法,按照佛的教诲如理如法的修学。这个道,学道跟学世间的常识、知识是不同的,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也讲得很清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东西当然要增加,知识要一天一天丰富;但是为道就完全相反,要日损,损是减少,就是放下,一天一天的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你的执着、放下你的分别、放下你的妄想,等到你统统放下,你叫证道了。道不是在外面,你自心里面本来具有的,只要你放下那些障碍道的东西,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见道了,你就证道了,你就得到灭道、涅盘。

我们求生极乐世界,就是要暂时放得下。虽然没有断根,但是起码要伏得住,好像石头压草,草好像烦恼。你想证得阿罗汉,小乘的声闻果位,都要断了见思烦恼的根才行。根断,伏断都不行,伏断只能是得到四禅八定,没有出三界。而求生极乐世界是最容易,不需要你根断,你伏得住就可以。就是你现在这句阿弥陀佛的佛号能够有这个功力可以将烦恼压住,你起贪瞋痴的时候刚刚要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压平了;刚刚要发火骂人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就叫伏住。你伏得住,你的功夫才能够成片,你才能够得到念佛三昧。

所以我们学了经教,就要每日去检查自己。用《十善业道》可以检查,今天有没有杀生?有没有偷盗?有没有邪淫?有没有妄语?有没有恶口(恶口骂人)?有没有绮语(花言巧语,讲一些无聊的话、骗人的话)?有没有两舌(在人背后说坏话,挑拨离间)?我们的心里面有没有贪瞋痴?每天就反省,这些是见思烦恼的根。有就要改,一开始,可能早上做的错事,到晚上才反省到,今天早上十点钟我做错了一件事,这个不错了;努力,接着慢慢功力加深,你能够一个小时之后,你就可以反省到,刚才一小时前我做了错事,立刻要改、立刻要忏悔,这个功夫就提升了。继续努力,一分钟之前你做错了事,立刻想到不对,忏悔,前一分钟发了脾气,后一分钟「错了,又犯了」,这个功夫就不错了。再加功用行,前一秒钟第一念要发火了,后面一念立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慢慢你就压得住了。

所以降伏见思烦恼,就是要用忏悔,就是要用念佛。常生惭愧心,知道自己不行。不要跟旁边的人比,要跟祖师大德比,跟《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里面的这些往生的人来比,看到他们这些人真是修行,我们自己真的一无是处,而且是满身罪业,一定要惭愧。在末法时期,惭愧心是能够保住我们不堕落的最好的心态,所以你看近代的祖师大德都是这样为我们示现,印光大师自称「常惭愧僧」,常常惭愧。如果没有惭愧心,就一定会有傲慢,觉得自己了不起,看到别人都不如我,自己也不错了。你看一念傲慢起来,功夫立刻大倒退,这时候魔就会乘机而入,使你破戒、使你造恶。所以惭愧心是善心,保住自己的修持。我们畅公师父的老师倓虚大师,天台宗第四十四代传人,你看看他的传记,他里面就讲,每天用惭愧水洗尘劳心。尘劳就是在我们从早到晚跟这些人事去交往、去奔忙,你这些尘劳很多,难免就会犯很多错事,用这个惭愧水来洗净这个心,就是「洗濯垢污,显明清白」。真正大修行人,你看看他一定是很谦卑的,知道自己不如人,别人都是佛菩萨示现,我自己是凡夫。你这样看到他,是真修行!

所以这里讲,出分段生死,一定要用最真诚恭敬的心念佛,求阿弥陀佛来加持,我自己真是罪业深重,唯有阿弥陀佛才能够把我救出去。在火宅里面靠自己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唯有靠阿弥陀佛,自己真是不行,那你这一生才有出离生死的希望。

下面「辟支佛」是梵文,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叫做缘觉,辟支是因缘,佛就是觉,佛者觉也。辟支佛就叫做缘觉,因缘觉的意思,简称缘觉,又叫做独觉。这些人他们的修持比阿罗汉要高,他们观十二因缘法得到了觉悟,这个叫缘觉。有些人是观自然的景象,譬如说风吹树叶,或者看到落花流水,他忽然能够觉悟,这些就叫独觉。他们的果位又叫做中乘,声闻是小乘,他们是中乘,这二乘都是还没有真正发起大菩提心。他们能够自觉不能够觉他,所以他们沉没在小乘涅盘的空寂当中,不能够发起平等普度无量众生的大心,所以他不能够圆成无上的佛果。在《法华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就批评这些二乘人,没有发大慈悲心、大菩提心,住于偏真涅盘里面,所以他提升不了。

这些人的心态不是说他不想度众生,他们觉悟了之后,他发现众生是非常难度,不容易度,《地藏经》里面讲,叫「刚强难化」。你不要说其它人了,就是家里人,度他们不容易。我度我爸爸的时候,度了十几年才把他度过来。一开始他反对得很厉害,我皈依佛门的时候,偷偷的皈依,不敢告诉他。他知道我要皈依的时候,他发火,不让我学佛。就要用善巧方便,你不可以跟他对立,「我好心度你,你还这样对我」?这就麻烦,对立了。一定要柔顺,一定要忍辱。所以度众生一定要忍,菩萨六度里面有布施、有持戒、有忍辱,布施是修功德,忍辱是能够保存你的功德。众生对你可能他不理解,甚至他毁谤你,你要忍得住,对他依然是用那种敬顺、爱护的心态,希望他能够受感化。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十年、二十年,恒常的保持自己的慈悲普度的心,他终于能够回头。

一般度众生都要令众生欢喜才行,所以我对我爸爸就是一定要孝顺,要他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乖的儿子。你看看学业也好、工作也好,我去美国留学不用他花钱,反而我倒过来供养他,我用我的奖学金每月省吃俭用给他寄,然后每年回来探望他,每个礼拜打电话,每两个礼拜写一封信。回来探望他,带他去旅游,去九华山、东天目山,接引他学佛,入佛门。慢慢的,他觉得学佛的人还真是不错,佛法应该不是一件坏事,可以学一下,可以接触一下,他才接触到。接触了之后,他才认识到这个好,慢慢的他就入门了。到现在,他自己隐居在一个道场里面,每日就念佛听经,求生极乐世界。时间是二十年,不是短时间,一开始不让我皈依,现在赞成我出家。

所以对众生你一定要生起慈悲心,而慈悲心就是爱心。爱心的根是什么?是孝顺、孝心,真正爱父母,你才懂得爱众生。孔子在《孝经》里面讲,他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你连自己的父母亲都不爱不敬,你去爱敬其它人,这个违背道德,违背礼,不合礼。父母的恩德是最大,我们父母都不能够爱,怎能够爱众生?所以一定是从爱父母开始,渐渐把这个爱心扩大。孟子讲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第一个亲字是爱的意思,是动词,爱自己的父母,然后对人民、对百姓你才有仁爱的心;然后再扩大爱物,物的范围比人民就更大了,物是一切众生,有情众生、无情众生,你都爱。这个就上升到大乘佛法的境界了,一切众生跟自己一体,爱众生就是爱自己,这个就是菩提心。

所以小乘这些修行人,他觉得爱众生他也爱,但是他没有办法做出这样的牺牲奉献,他觉得很难。而这些来参加法会的大菩萨,是『远超声闻辟支佛地』,远远超过二乘这个境界,不但能够自度,而且恒常度众生。好像《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一样,尽未来际,念念普度一切众生,无有疲倦、无有厌倦。这些参加《无量寿经》法会的,统统是这个境界。这是显示净土法门不是小乘、不是中乘,是大乘、是一乘。你想要求生极乐世界,你都要把这个心发出来:我要发愿帮助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如若有一个众生未得度、未成佛,我自己不成佛。要发这个大愿,那你求生极乐世界,你一定可以。

有些人说,这个心我发不出来,太难了,口上可以发一下,你说真的这样做我做不了。做不了是一个问题,但是你没有发这个心是另一个问题,我们是凡夫当然做不到,但是做不到不可以没这个心。现在是有心无力这可以,如果无心那就不行。现在我们有心无力做不到普度众生,怎么办?先求生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你就做得到。因为你有阿弥陀佛加持,你可以立刻化身十方,好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普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所以菩提心现在要发出来。

现在发出来的样子是什么?你一定是努力求生极乐世界,尽快去。既然现在做不到,那就尽快去了之后做得到;如果你还是悠哉游哉,不是勇猛精进,那个愿心就不是真的。所以有些人听我讲怎样才能够取得往生极乐世界的把握,你有信有愿就可以往生。他说我有信,我信了,我也发愿了,我就有把握往生。未必!可能只是口上说而已,要看你的实际行动,如果说有信、有愿,无行,那个信愿是假的。行是什么?精进念佛,一切放下,这个信愿就是真的。你能够精进念佛,你的烦恼就绝对能够压伏得住;凡是烦恼压不住的,你的信愿不够坚强,无根。好像一棵树有根,根很深,风雨吹不倒它。风雨就是譬如外面境界的诱惑,顺境你不会起贪爱,逆境你不会起瞋恚。如果你还受外界这些影响,还起贪瞋痴,那个根很浅,风一吹就倒了。我们的根一定要深,你就可以抵御外界的诱惑,抵御外界境界的考验,所以精进修持就非常重要。

再看下面一句经文,『入空无相无愿法门』。空、无相、无愿叫做三解脱门,菩萨都已经入这个法门了,他们的境界相当高。什么叫空?一切法都空,《心经》里面讲的「无色声香味触法」,一直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一切都是空,无所有。成佛,不是说真的有一个佛果可以成、可以证,你有佛果的这个相,还没有空。所以证得无上菩提是证无所得。

一定要将有所得的心放下,为什么?整个宇宙诸法一切的现象、一切的物质统统是空相。现在的现代物理学家对这个已经发现了,他们的研究已经是相当之深入。你看量子力学里面讲到,把物质分析到最后,就不再是原子了,原子已经是很大了,原子是八十年前发现的。现在发现原子里面有原子核,原子核里面有中子、有质子,外面围绕的是电子。中子和质子也是夸克组成,而夸克、电子也不是最微细的,现在发现一种叫中微子,是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这么小的体积,再往下面分就没有了。所以,中微子它可以在十亿公里的铁板里面自由通过,因为它很小,没有任何障碍。中微子是不是佛法里面讲到的极微之微,就是物质最小的一个单元?有可能。再下面就没有东西了,他们发现只是一个波动,只是振动,由振动产生这些粒子,这些粒子再组合成原子、分子、物质。所以一切的万物分析到最后只是波动,只是一个动相,这个动不是物质。

究竟是什么动?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他就提出来,他说这个是人意识的动,就是我们说心动。佛法讲「一切唯心造」,所以一切的现象统统是心动产生出来的幻象,它不是真的,所以《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物质,物质就是空,空就是什么?如果空里面有动就有物质,空即是色。色是物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是讲精神,精神的活动也是空,一切皆空。所以我们很感恩现在的量子力学家,他们研究很深入。科学愈发达,佛法应该愈昌明、愈兴盛,为什么?他们愈来愈证实佛在三千年前讲的宇宙人生真相。所以爱因斯坦曾经讲过,说未来的科学发展要依赖佛教,他认为佛教是所有宗教里面跟科学最密切的。这个是现代物理之父爱因斯坦讲的,确实是非常难得。

这个空,如果是你观空了,一切法皆空,而有一个空的相可得,那也是一种障碍,你还没有空。为什么?你还有个空相,连空相也要空,你才叫真正空。所以有些修行人,他的禅定功夫很深,看到一切法皆空,但是他住在这个空相里面,这就麻烦了。那就好像什么?刚刚入城门,这个涅盘城有三个门,有空门、有无相门、有无愿门,三个门入,你哪一个门入都可以。你从空门入,刚刚入门,结果就被塞住在那里了,进不去。所以连空相也要放下,空相也都了不可得。所以叫你无相,将相也都要放下,不能有「有」的相,也不能有「空」的相,无相,真正无相。所以对一切的境界无取无着,无执着,你就不会塞住在那里。

你真正无相了,结果《大智度论》里面又提醒我们,「若于无相相,心着生戏论」,这也不能够真正无相,你着了无相的相。空放下了,结果又着了无相,始终是有,所以心不能有丝毫的执着,一起心动念已经全错了,所以叫你无愿,无愿也叫无作。无作是什么?不要动,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凡夫麻烦的是经常就动,遇到什么境界了,他就会起心动念。见到空了,空又起心动念;见到无相了,无相又起心动念,始终入不了城。所以我跟着净空老法师,在旁边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不动、不动。我帮他拿一条毛巾,不动、不动;拿一个水杯,不动、不动。不动、不动听得最多,一开始根本没有去想他为何这么讲,现在明白了,叫你「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叫你不起心不动念,有动就错了。

所以,我们听经也好、学佛也好、念佛也好,要懂得用这个功夫。你听经,听经也是修戒定慧,你坐在那里就定定的听,不昏沉、不掉举(掉举是打妄想),专心致志听经法,听明白了,马上过去,千万不要住在讲的这段的什么意思,反复在想,你就住在那里了。这些就叫做住心缘相、住文字相,这个不可以住,就这样听,听不明白随它去,随它过去。都是空的、都是假的,《金刚经》里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佛法也要放下,更何况世间的非法?所以你懂得听经,你能够开悟,你的心定定的听,听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去想,时间长了,你就能够得三昧。如果你听《无量寿经》,你能够入念佛三昧;听《华严经》,你入华严三昧;听《法华经》,你入法华三昧。三昧就是不动,正定。定的时间长了,忽然开悟,大彻大悟,所有经教,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都可以通达,没有一样不通。为什么?因为你已经通到了自性,自性是万法的本体,你通到自性,开悟了,所有的法门全部清楚。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

【善立方便。显示三乘。】

『方便』就是善巧的意思,我们一般讲善巧方便。这个善巧是说佛菩萨救度众生用的方法,「方」就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最合适的、最适宜的方法,可以帮助众生能够开悟。这些唯有是过来人才懂这个道理,才知道用什么方法,这个完全是智能的应用。智慧是本体,从本体显出来的作用就叫做方便,所以《涅盘经》里面说,「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我们以大智慧为根本,智度是菩萨之母(母亲),这个比喻它是我们的根本;然后从智慧当中能够随顺众生的根性建立法门,应机说法,随缘救度,这个就是方便,方便是众生的父(父亲)。

所以佛讲经说法很方便,你看他从鹿野苑开始讲经,讲什么?讲小乘经。因为众生的根性还是很低,你讲很高的法门他不明白,只能从最低的一个年级开始。小学一年级,接着二年级,慢慢将众生提升。所以佛说二乘法、三乘法,甚至有五乘法。五乘是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这些统统都是善巧方便。

而在《法华经》里面是「开权显实」,权就是方便,将方便放下了,专门讲真实的。真实的是什么?只有一佛乘,「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好像《法华经》里面讲的比喻,如果一个小孩子或一群小孩子,在一个大楼里面,结果大楼起了火,小孩子在里面玩不知道。大人在外面看到很危险了,喊小孩子快点出来,小孩子就是不出来,在里面玩得不亦乐乎。于是大人想了一个办法哄他们出来,就说:快出来,这外面有你们最喜欢玩的牛车、鹿车、羊车,你们快点出来就全部给你们。那些小孩子听到非常欢喜,立刻全冲出来,出来一看,也没羊车、也没鹿车、也没牛车,统统是大白牛车。大白牛就是马车,马车跑得最快了。这个比喻什么?马车是一佛乘,羊车、鹿车、牛车是二乘、三乘,哄你出来的时候,用三乘、用二乘,你出来之后,只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所以你叫做出乎意料,很欢喜。

所以《法华经》里面就说开权显实,「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讲众生皆能成佛,为每一个弟子来授记,连提婆达多,想要害佛的堕了地狱的人都授记,将来都能够成佛。这个是佛的真实说。为什么?因为佛已经教了四十年,你看看前面讲小乘的《阿含经》十二年,讲方等经讲了八年,就二十年,讲《般若》二十二年,最后讲《法华》、讲《涅盘》八年。所以《法华经》是讲到最后,好像《阿含经》是小学,方等是中学,《般若》是大学,《法华》是研究所,你将会拿博士学位了,所以这个程度才能够听《法华经》。

而法华会上,也不是个个人都听得到,你看看,经上讲有五千人退席。

法华会的地点跟《无量寿经》是一样的,都是「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耆阇崛叫做灵山,我们说「灵山一会」,就是讲这个法华会。人数跟《无量寿经》人数一样,也是两万人,但是其中五千人退席。为什么?这些都是大比丘,跟佛学了很多年,都没有这个根性接受《法华》这个一乘了义,没有办法,程度不够。所以退席怎么样?退席就退,佛都说善哉善哉。你够这个程度,才能够接受这个大法。

所以《法华》、《华严》这些是一乘法,而《无量寿经》也是一乘法,所以他这个大会跟《法华》没有两样。《法华》会上两万人,这里也是两万人,而且这里没有五千人退席,法华会上五千人退席,这里没有,说明什么?《无量寿经》比《法华经》还要殊胜。殊胜在哪里?不但它是一乘了义,帮你一生成佛,而且它是什么?三根普被,上根、中根、下根统统包含。《法华经》是什么?接引上根人,你跟佛学了几十年,慢慢从下根提升到上根,所以你能够接受。《无量寿经》不用,你从来没有听过经的一样可以接受,所以没有人退席,个个都适合听。《无量寿经》殊胜!所以蕅益大师讲,净土法门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髓是骨髓的髓。《华严经》的奥妙的密藏,《法华经》秘密的精髓,全在这部经里面。而且你最适合听,你不会说这么高我听不到,不会,一定适合听,所以这部经就殊胜在这里。所以佛显示三乘都是随机来教化众生,等到众生慢慢提升了之后,他自然能够接受大法。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下面经文是八相成道第八相,叫做「入涅盘」,经文只有两句:

【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中下』是讲中根、下根,我们众生的根性有上、中、下三根,这个根性就是讲我们程度。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福德,如果分上中下就可以分三根。对上根的人,佛就跟他讲真实法,讲什么?不生不灭,所以不会有什么灭度不灭度的问题,不生不灭,没生怎么会有灭?他示现的灭度,佛入涅盘,我们看到佛离开人世,八十岁离开,讲经四十九年,七十九周岁(虚岁八十岁)离开人间,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觉得很可惜,佛离开我们了。所以佛离开的时候,阿难尊者哭得不得了,情执。这个是什么?中下根。上根的人,他知道佛不生不灭,他不离开我们,这里的缘尽了,他会去其它的地方继续度众生,随类现身。只要你能够肯学,他就来现身;你不肯学,他就走,他不会有情执。所以众生有感,佛菩萨才有应。

连灭度也是教导众生的一种方法。为什么?如果众生知道佛不会灭度的,他就说慢慢学也不迟,反正佛是无量寿,我们慢慢学不用急,就会有轻慢心,就会怠慢,恭敬心、真诚心就会减低,这样学法就很难学得成。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如果我们认为,不怕,我现在还有很多时间,佛还有很多机会教我,慢慢学也不迟。好了,到时佛一走,你就怕了。阿难尊者就是这样,他在佛灭度的时候还没有证得阿罗汉果,很悲伤,佛要走了,他才知道那种危急。所以佛走之后没多久,他就证得阿罗汉果,他知道这个时候要靠自己,靠佛没得靠,他就努力精进。你看连佛灭度都是帮助众生。而中根、下根的人,他才看到有灭度,上根的人他知道不生不灭。所以这个统统都是佛的善巧。

我想到我自己是怎么发心的?我是原先在澳洲昆士兰大学教书的,跟我们师父学了十几年,跟净空老法师。每日都听经,也听得很欢喜,但是没有一点成就,为什么?没有真干。什么叫做真干?你放下才是真干。所以学佛觉得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调解我们的心,帮我们解脱烦恼,所以有烦恼的时候,可以好好听一下经就没烦恼了,多享受。师父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要好好享受一下,没有那种生死迫切感,没有那种弘法利生的使命感,过着悠哉游哉的生活。

结果到了二00五年十一月,当时我在昆士兰大学,那时是三十三岁,听到师父有一次在北京访问,在酒店里面突然就病了。可能是因为太劳累,他从六月份去了法国,接着去英国,接着一路这样回来,一路从香港去北京,去到每一个地方都是讲法。可能在北京十一月天一冷,遇到风寒就感冒病了,重感冒。我们师父是不进医院、不看医生的,一有病就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所以在酒店那里就念佛,有几个同修照顾我们师父。他说当时(十一月),他知道自己寿命要到了,那年是七十九岁。释迦牟尼佛也是七十九岁走的,他自己也是七十九岁,他说应该走了。他年轻的时候别人帮他算命,是四十五岁的命,四十五岁那年他就得了一场大病,他也是不看医生、不吃药,念阿弥陀佛,他知道自己要走了,结果念佛念着念着就好了过来。延寿到七十九岁,他认为够了,四十多年了,了凡先生改造命运延寿才二十年,他延了四十多年,该走了。所以他就在那里念佛。

结果有一日凌晨,早上大概三点钟左右,他就很清醒,看到什么境界?他自己躺在一块草地上,看到一层一层的远山非常漂亮,好像云南,不知大家有没有去过?大理苍山,一层一层非常漂亮,草地也是很舒服,他就躺在那里。结果他定眼看到,山上很多很多人向他作礼,他就想,这些是不是听经的人,这么多?然后,很快这些人突然全部变成了野兽,他看这个境界不好,立刻他就坐起来合掌念,因为他讲经,他当时讲《华严经》,都是合掌先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阿弥陀佛、南无本师毘卢遮那佛,他是念这三佛。他就自己很自然的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结果一念出来之后,他就看到整个虚空出现了一尊本师释迦牟尼佛,非常大,整个身体好像虚空那么大;然后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又看到阿弥陀佛出现了,释迦牟尼佛隐去,阿弥陀佛出现,也是好像虚空那么大;然后,又念南无本师毘卢遮那佛,这个时候阿弥陀佛隐去,毘卢遮那佛现前。所以可见得你这个念,当下念佛的时候,佛就出现了,我们临终的时候也会这样。他当时又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又出现了,这个境界非常殊胜。

这个时候他就听到有人在他身后问他,这个声音,他没有回头看,就只听到声音。就问他,你现在在世间还有什么牵挂?我们净空老法师就回答,没有,我没有任何牵挂。他又问,你还有没有什么人要见,什么事要办?净空老法师说,我什么事情都没有,也不要见什么人,希望现在就要求生极乐世界。然后他说,如果是阿弥陀佛看我还需要留在人间,可以帮助众生,接引更多人往生极乐世界,我也可以留,这个不妨,由阿弥陀佛来安排。就这样讲完这几句话,他突然就惊醒了,是似梦非梦的境界。结果醒了之后没多久,病就好了,回到香港休养了两个礼拜,就恢复讲经。现在也是,每日四个小时讲经,从七十九岁到今年八十六岁,七年时间。所以我们知道师父留下来是有任务的。确实你能够往生,而阿弥陀佛没有来接你,那一定是什么?你还有使命,可以帮阿弥陀佛多接引一些人去往生极乐世界,除了这件事之外没有其它事,没有其它理由。

当时我听到师父跟我说了这件事,我心里面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什么?我们师父可以留住世间,可以利益更多的众生,这是众生的福报。忧的是什么?自己还没有成就,如果师父突然走了,我就没有办法依止。我现在还没有证得念佛三昧,还没有往生把握,所以更加要努力、要放下。自己就好像一个婴儿一样,这个时候离不开父母,万一父母走了,这个婴儿就一定是要死的,所以有这种忧患意识。

所以那一次之后,我就真正发心,不可以再过悠哉游哉的教授的生活,不可以再搞个人享受了。当然自己在学校做教授,这个工作非常舒服,一个礼拜教六个小时课,然后每日跟我妈妈一起早上去河边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回来做一下早课。吃完早餐,到九点来钟去学校办办公,做两个小时工作,又回来,中午一起吃饭,吃完饭又睡一个大觉。接着下午读读经、听听经,晚上又吃完饭去散散步,是很舒服。但是这样不行!所以我就要发心,那时候我写了一个「报恩立志文」给师父,这个「报恩立志文」就是自己发愿要将工作放下,去跟师父老人家专门学经教,发心弘法利生。我将这个「报恩立志文」给大家读一读,是用文言文写的,就是比较文言一点,大家慢慢听。

「敬请师父上人慈悲纳受报恩立志文:举目世间,圣教衰微,人心少善,不信因果,染秽三业,以致纷争迭起,灾厉日增;众生与我,迷失真性,不识宇宙本来一体,但生妄想分别执着,损人利己,造诸恶业,遂感三途苦报,长劫轮回,苦哉痛哉!恩师上净下空上人,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一生光阐佛陀教育,偏赞净土法门,拯群蒙于苦海,示成佛之殊途。今虽八十高龄,仍日讲经不断。弟子自一九九五年听上人讲经录音录像带以来,十载有余,听经时常有触动善根,泪如泉涌,或有豁然之悟,法喜充满。深感救慧命之宏恩,常恨遇明师之太晚。然虽有悲世度生之愿,却无舍己为人之勇;稍具往生教理之信解,缺少精进念佛之功行。总由宿障太深,习气太重,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不能彻底放下。欲得成就,须凭圣教熏修之力。弟子在大学任教,工作繁忙,欲集中熏修却身不由己。每日感光阴似箭,今三十三矣,如少水鱼,常恐道业未成,而无常不期而至。古人云:欲请善知识住世,惟有真实依教奉行。数日前,上人教我看破放下,学儒学佛,专攻《论语》及《无量寿经》。我立志遵依师教,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待今年于世界各地讲演《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四十八次圆满后,弟子将辞去大学教职,放下世间尘劳纷扰,静心深入儒佛经典。

借上人八十大寿之际,弟子在佛前立下志愿:愿继孔孟释迦之绝学,愿开天下环宇之太平,愿拔一切众生之惑苦,愿生弥陀上品之净土!盖闻孔孟释迦之绝学全是本性本善之流露,天下环宇之太平无非真体本具之面目。众生乃心性之所现,欲拔其苦,何劳外求?净土唯净心之所感,往生见佛,实属分内!是故弟子有信心,在上人指导下,此生必可成就志愿!弟子遗憾觉悟太晚,未能在一九九七年跟随最后一批法师在上人座下剃度,而今上人已封刀不剃矣。然上人常讲,身出家是形式,关键是心出家。弟子愿尽形寿受持《弟子规》、《十善业道》、《首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无量寿经》,做在家的出家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止于至善。弟子今日立志,愿以真实成就,报答上人施我法乳、生我慧命之深恩大德!亦期望早日成就,以度父母眷属、历代祖先、历劫冤亲,离苦得乐,同生净土!惟愿上人慈悲,不计弟子根性之下劣,怜悯弟子求道之诚恳,加意指导,严格要求!恭祝恩师上人生日快乐,健康平安,常住度生!惭愧弟子:锺茂森顶礼拜呈。二00六年三月十日。」

这个就是当时的因缘,为何我发心走这条路。真是缘分,也是师父上人的示现,「于此中下,而现灭度」,他现出来,知道你如果不好好学,错失机会了,将来想学都太迟了,后悔已晚。所以就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他的示现也都是一样,都是帮助众生。所以八相成道,每一个相都是为众生示现的善巧方便。

讲到这里八相成道就讲完,我们将八相成道的名相再温习一遍:第一是下生,「舍兜率」;第二、三是投胎、出生,「降王宫」,这个两条;第四是出家,「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第五是降魔,「以定慧力,降伏魔怨」;第六是成道,「得微妙法,成最正觉」;第七是转法轮,这个经文很长,「天人归仰,请转法轮」,一直到「善立方便,显示三乘」;最后是入涅盘,就是这里经文讲的「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所以佛最后的示现,正如《法华经》上面讲的,「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所以灭度是示现出来的,为了什么?为了帮助我们生这种恭敬心,生这种难遭想,很难遭遇到的,好像昙花一现出来,你错过这个机会了,以后再没有机会。所以这些统统都是教导。我们希望佛菩萨住世,希望善知识住世,自己要怎样去请佛住世、请转法轮?最要紧的是自己要依教奉行,六个字:老实、听话、真干。你要拿出这种真诚恭敬的心,自然能够感应佛菩萨、善知识的住世;要不然,即使佛菩萨、善知识当面来教导我们,我们都没有这种恭敬心,就没有这种利益。

经文八相成道就讲到这里了。时间又到了,我们下午再跟大家继续来学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