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想释迦牟尼佛的慈悲与智慧真的是不可思议,如果你曾经很完整的阅读完目前世界上现有的三十一种大藏经,你便会了解佛法的不容易。但是初期的藏经大部分都以唐代的时候所编着的为参考依据,但是裡面其实目录、次序都显得有些溷乱,主要原因是当代并没有真正实修实证过佛陀所亲讲的每一部经论的行者,几乎都是各有所专、各有所长,因此在编辑的时候难免也有些主观的因素参杂其中,例如唐朝的时候比较注重四教、五时,所以变成各宗派各有其主导。例如天台宗就以五时判教把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内容判为五个时段,所以后世才会看到所谓的「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到最后的「涅槃时」,因此天台主修是以止观双运为主,到达最后的定慧圆明之境。至于华严宗世称贤首宗,在唐代时由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杜顺所创,渐次由智俨、清凉等大师修持整治纲目,因此具足了法界、十玄门、六相、五教等,引导群生契入华严义海,自成一家。
尚有唯识宗,主要是由去印度取经回中国的玄奘大师,依循弥勒菩萨思想所成,主要是以万法为心、一切为识的思想为依归……。因此各宗流派各执一说,所以形成了另外一种的法执,因为如此的缘故,使得后世佛子溷乱无章、莫衷一是。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