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序
文章是讲道(儒家思想)的,所以儒家没有不能说的。那么道难道是深藏不露秘密不传,就像佛家的心印,道家的口诀吗?万事理所当然,就是道了。所以道在天地间,如汞(水银)流到地上,颗颗都是圆的,如月映照水中,处处都能看见。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一件事一样东西一个动作一句话,道没有不在其中的。文章,是道的一端啊。文章大的就是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固然是寄托道了;次一等是列朝的历史,再次一等是诸子的书,再次一等是百家的文集,这又是文章中的一端,其中的言论足够说明道;再次一等是稗官小说,好像是与道无关了,然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一家,历代书目也都有记录,难道不是荒诞不合情理吗?虽然不是很多,那接近正理的内容,对于人心世道也不是没有益处吧?河间先生因为学问文章被天下人敬重,而天性孤直,不喜欢用心性空谈来标榜门户,也不喜欢有才华的人放浪诗社酒社,夸耀名士风流。所以在饭后闲余,只是沉浸在典籍中,年老懒于考证,就采集奇异传闻,随时笔记,借此表达他真正想说的话。《滦阳消夏录》等五本书奇特谲怪没有不包括的,庞大随意没有不涉及到的,而大的宗旨是要归于醇正,想使人们知道劝惩的意思;所以诲淫导欲的书,不过是佳人才子相互怜爱的,虽然影响一时,最终会渐渐淹没;而先生的书,却是多次刊印,很久也不厌倦,这就是虚华与厚实两不相同的证明了。但反复刻印的多,错讹谬误的频繁,并且有的乱标题目如明朝人刻《冷斋夜话》一样,读者有批评。我过去师从先生,曾经刻印先生的《姑妄听之》,在书后附录说明,先生很认可,近来各种印板越来越乱,于是请示先生,整合五本书为一本,而仍然保存各自原来的顺序,灯下亲手校对不敢畏惧劳苦,又请先生检视一遍,然后刊印。虽然先生的著作不是必须要借这次刻印流传,但微小的差错比起先生教世的本志还是少多了,所以也不是没有一点用处吧。
嘉庆庚申八月门人北平盛时彦谨序。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