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不少关于达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户晓、为人乐道的有: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等,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都表达了后人对达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历经3年 达摩东来
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父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即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3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
达摩到中国以后,梁武帝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象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人总是不投机,于是达摩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入魏。
一苇渡江
关于这一典故,有一种说法是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
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至今,人们仍把幕府山的这座山峰叫做夹骡峰,把山北麓达摩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
面壁九年
达摩来到少林寺后,就把一个天然石洞做为他修性坐禅的地方。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朝壁,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
达摩在石洞里面壁九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他坐禅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之为“达摩面壁洞”。直至今日,遗址犹存。
马云与佛结缘
马云以达摩院来命名他的商业帝国,可见达摩祖师对他个人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相信又是一次佛教因素在他事业上的又一次决策。
马云,这位商界的风云人物,向来是媒体的宠儿,无数人的偶像。他的事业高度是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企及,甚至不敢梦想的。而能有今日巨大的成就,背后竟与佛教有着神奇的因缘。
「上兵伐谋,作战之前必须要想清楚你的战略是什么,决战于庙堂之下。阿里巴巴当年有几个最重要的决定,我是到寺庙去开会决定的,在菩萨下面讲打打杀杀,讲赚钱,讲多少利润多庸俗,想想怎么去帮助别人,超度世界,帮助更多人,做事情就会好很多。」
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到。后来,马云也不止一次的说,在他人生中,很多决定都是在寺庙做出来的。
据说,马云很小的时候,就受外婆影响,已与佛结缘了。而他的成功之路,似乎也离不开佛祖庇佑。从1995年开始,马云的事业就遇到了「瓶颈」,在运营中国黄页举步维艰。外出拉投资,但屡屡被当做骗子,心绪恶劣至极。
一天,在老家休息的他,为了排遣郁闷,去附近的一座小庙游览。那是一座非常小的寺庙,年久失修,破破烂烂,自然也没什么香火。马云见状,就买了100元的香烛,在庙里供奉。老尼姑让马云摇了一个签,签上说他年内会「张骞远行」。
「张骞远行」难道是意味着他自己要远走他乡,去远方大展宏图。结果就在1997年即将过去的12月,马云忽然接到外经贸部的邀请:希望他加盟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担任信息部总经理。
也正是在外经贸部这个更高平台上的积累的人脉、资源和经验,让他在随后在创办阿里巴巴时得心应手,之后的故事大家也就都知道了。
后来,马云一直在教外婆如何拜佛。他说,千万不要在周末去烧香,因为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去庙里烧香,不要有了困难去求菩萨保佑,菩萨每天都收到无数人的请愿,大家该求菩萨的平安。
而且不要只在过年年初的时候去,年中也是另一个好时机,因为有时候福祉并不能保佑你一整年;不要总去灵隐寺普陀寺这种大庙,去那种小庙,因为大庙香火已经够旺了,小庙没人去,你去小庙捐香火就是在帮菩萨。
不要在天气好的时候去,要在刮风下雨下雪的时候去,那个时候别人都不去了,你去敬佛拜佛,菩萨会感到暖心的。
或许正是因为马云的拜佛的方式,让菩萨真正感觉到了暖心,别人拜佛是为自己求利,马云拜佛是为菩萨祈福。往大了说,这是有普度众生之志;往小了说,也是有兼济天下之心。以至于此后他的事业顺风顺水!
这已经不是马云第一次与佛教产生交点。他曾经公开表示:生意做到一定程度,没有佛家那种思想,不行。阿里巴巴当年有几个最重要的决定,也都是在寺院做的。
达摩祖师当年来中国传法,而今天马云打造“达摩院”,相信二者虽然相隔千年,却都是对文化的传承,有胸怀众生的气魄。
由此可见,马云以“达摩院”来命名阿里巴巴全球研究院并非偶然。
“
回复加“天气”,如
回复
内【周易占卜】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