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青海旅行,除了欣赏青藏高原的美丽风光之外,游览藏传寺院、感受当地文化也是行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著名的塔尔寺、隆务寺、瞿昙寺、夏琼寺、佑宁寺、广惠寺、却藏寺……等,其实,青海的佛教早已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古寺、名寺无处不在,尤其是有着热贡艺术发祥地之称的黄南州同仁县,这里的寺庙更是多不胜数,很多都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比如说本文将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吾屯下寺便是其中之一。
吾屯下寺亦称“森格央下寺”,藏语称“格丹彭措曲林”,意为“具善圆满法洲”,坐落在同仁县隆务镇东7公里的吾屯下庄东侧,与吾屯上寺和年都乎乡的年都乎寺、尕沙日寺、郭麻日寺、保安的卧科寺等并称“隆务四寨子寺”。
虽然没有塔尔寺、隆务寺那么有名,但它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据史料记载,吾屯下寺始建于1385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不折不扣的古寺,加之当地被称为热贡艺术的发祥地,所以里面文物众多,寺里的唐卡大师、泥塑大师、堆绣大师名人辈出,连布达拉宫、大昭寺、塔尔寺需要唐卡时都要到吾屯寺定做,在整个青藏高原都享有极高的盛誉。
据寺里的僧人介绍,早在吐蕃赤热巴巾时期,藏军驻扎此地戌边,曾建小寺一座,后人称之为“玛贡娘哇”,为萨迦派寺院。明朝,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的经师东科多吉嘉措一度将之扩建,改宗格鲁派。17世纪中叶,噶丹嘉措的弟子智格日俄巴上迁投毛尕寺,与玛贡娘哇合并,形成了如今的吾屯下寺。
吾屯下寺有大经堂、弥勒殿、护法殿各一座,茶房一院,建筑占地约80亩。
寺中藏有相传自印度迎请的五粒释迦牟尼佛发舍利,作为镇寺之宝供奉于释迦牟尼佛像内。此外还供养有僧舍利一千余粒,火化时呈现香气四溢等异相。寺中珍藏《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数量甚多,共达七千余部。寺院门外塑有八尊白色佛塔,名为“解脱八尊佛塔”,全部由吾屯村民捐资兴建。寺内的大经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地基为正方形结构,长宽约25米。供奉主尊为像有阿低峡大师、宗喀巴大师、一世夏日仓嘎旦尖措、白度母等泥塑镏金像。
吾屯下寺的门外有一座高大的三面金佛,据称是吾屯下寺更登钦佩上师于2005年去四川峨眉山金顶顶礼朝拜普贤菩萨时,在普贤菩萨加持之下,发愿在大西部青藏高原上修建的最大一尊三面露天阿弥陀佛大像。从2010年农历十月十五开始,更登钦佩上师为发愿修建的三面阿弥陀佛进行选址,以及举行奠基仪式,在大殿基底装藏了珊瑚、珍珠、玛瑙、金银、宝石等,代表祈祷与吉祥,为世人带来欢喜、吉祥、福报,装藏当天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睿象,天上下了很小的如莲花一般的白雪,而且当地的信徒还送来了吉祥的白色牦牛奶。
经过更登钦佩上师不断的努力修行、诵经、祈祷,所有寺中弟子每天加持,历时5年,终于在2015年10月佛像落成。此阿弥陀佛佛像是青藏高原最大的露天三面大佛,佛殿的造型也是全国首屈一指。大殿的风格按照西方极乐世界的全面图铺陈开来。
三面佛下面的第一层殿堂造型在全国中也是不多见的,大殿按照西方极乐世界布局,中间供奉阿弥陀佛坐像,宝相庄严,右边为观音菩萨的化身绿度母,左边为燃灯佛,佛像四周供奉着宗喀巴大师、文殊菩萨、白度母等。
第二层殿堂高3.5米宽,中间供奉释迦牟尼佛佛,左右分别为弥勒佛和如来佛。殿堂外分别供奉这四大佛教名山的观音、文殊、地藏王、普贤菩萨以及众多佛像。
第三层殿高3米,中间供奉黄财神和五路财神,这个大殿的看点在于唐卡艺术,整个采用唐卡风格展示给游客。
三层殿堂的顶端,则是雄伟的三面铜像阿弥陀大佛,整体高19米,头高达2.4米,佛像的周围贴上了含金量98%的金箔,在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
整个寺院的色彩极为丰富,主要由金色(佛像、经幡、经轮等)、白色(墙体、佛塔等)、红色(僧袍、墙体、装饰等)构成,身着红色僧袍的喇嘛从白色的小巷走过,色彩反差极为强烈,画面令人难忘。
寺里的标志建筑众多,比如大雄宝殿、弥勒殿、宗喀巴殿、龙王殿、千手观音殿、金刚萨埵殿等,而上图这座高大的金字塔形露天金佛算是最出众的之一,整个塔形建筑通高五层,下面四层贡有一些佛像,外面均为环形的经筒布局,最顶上则是一尊巨大的露天金佛,关于佛像的尺寸渝帆已记不太清楚(当时有寺内的著名画僧达哇闹日带着我们参观,并作祥细介绍),但现场的视觉冲击力却极为震撼。
与大召寺、塔尔寺等著名大寺不同的是,我们在吾屯下寺里面参观的时候几乎看不到游客,可以慢慢的感受里面的文化,还可以与里面的喇嘛交流,了解他们的寺院生活,看他们绘制唐卡、制作泥塑、堆绣、颂经、辩经等,在征得他们同意后,还可以拍照。
或许吾屯下寺的名气远比不了塔尔寺、大召寺,甚至也比不了离其不远的隆务寺,但当我们漫步其中,却会被寺里的宁静和极具藏地特色的建筑而感染,最为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塔尔寺等著名大寺的商业氛围,可以感受原滋原味的藏传佛教文化、欣赏令人惊叹的热贡艺术作品,这绝对是值得回味、令人难忘的有趣旅行。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