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陀的疑惑
林崇安教授
一、前言
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离开王宫出家时,是由车匿一人在深夜驾车送行。车匿,或叫做阐陀。六年后,悉达多太子成佛,称做释迦牟尼佛。再过六年多,阐陀也跟随着佛陀出家修行。但是阐陀跟所有的比丘们都相处得不好,因为他认为自己很早就伴随佛陀,交情比别人深,因而产生了傲慢的心理。佛陀劝了阐陀几次,仍然改不了他的傲慢和我执的心理。由于我执深重,阐陀无法体证真理。佛陀入灭后,阐陀没有佛陀做靠山,内心的傲慢便开始下降。当时有许多的上座比丘们住在波罗奈城仙人住处的鹿野苑中。阐陀为了体证真理,便去请教这些资深的上座比丘们。
二、阐陀的困惑
这一天早晨,阐陀长老披上袈裟,拿着钵,进入波罗奈城乞食。饭后回来,收好袈裟和钵,洗完脚,而后阐陀手持户钩,从一个园林到另一个园林,从一个房舍到另一个房舍,从一个经行处到另一个经行处去找上座比丘们。 在园林的处所,阐陀请教比丘们说:「请您们教导我,为我说法,使我知法、见法,我将如法认知、如法观察。」 这时比丘们告诉阐陀说:「色身是无常的,感受、想蕴、行蕴、识蕴也是无常的。一切行是无常的,一切法是无我的,涅槃是寂静的。」 阐陀回答比丘们说:「色身是无常的,感受、想蕴、行蕴、识蕴也是无常的。一切行是无常的,一切法是无我的,涅槃是寂静的。这些道理我早已知道。」 阐陀又说:「然而我不喜欢听说:一切诸行是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灭尽、涅槃。这当中如何有这个我而说要这样去知、要这样去见,这就是称做见法了呢?」 从一个房舍到另一个房舍,从一个经行处到另一个经行处,阐陀
得到同样的问答,但都不能解决他的疑惑。阐陀说:「比丘当中谁还有能力为我说法,使我知法、见法呢?」
接着他想起了阿难尊者:「阿难尊者现今住在拘睒弥国的瞿师罗园里,他曾经供奉、亲近世尊,是佛陀所赞叹的人,凡是修梵行的人都认识他,他一定能够为我说法,使我知法、见法。」
三、阿难尊者的解惑
过了一夜后,隔天早晨阐陀披上袈裟,拿着钵,进入波罗奈城乞食;吃完饭后回来,收拾整理卧铺;收拾整理卧铺后,披上袈裟,拿着钵,前往拘睒弥国。他渐渐地游走,到了拘睒弥国的瞿师罗园。阐陀收好衣钵,洗完脚后,到阿难尊者的住处,相互问讯后,退坐一边。这时阐陀把前面的问答告诉了阿难,最后说:「善哉!尊者阿难!现在请您为我说法,使我能够知法、见法。」 这时阿难尊者告诉阐陀说:「善哉!阐陀!我内心很欢喜。我赞叹您在修梵行人的跟前,能毫不隐藏地破除虚伪的刺。阐陀!愚痴的凡夫所不能了解的,就是色身是无常的,感受、想蕴、行蕴、识蕴也是无常的;一切行是无常的,一切法是无我的,涅槃是寂静的。您现在已能接受殊胜的妙法了,请您仔细地听!我将为您解说。」 当时,阐陀心中这样想着:「我今天很欢喜,获得了胜妙心,获得了踊悦心,我现在能够接受殊胜的妙法了。」 这时,阿难告诉阐陀说:「我亲自从佛陀听闻到教导摩诃迦旃延说:『世人颠倒,依于二个边,或是有边,或是无边。世人执取各种境界,内心便生起执着。迦旃延!如果能够不去摄受、不执取、不持住、不执着于我,当痛苦产生时知道是痛苦产生,当痛苦灭时知道是痛苦灭。迦旃延啊!对这现象不怀疑也不迷惑,不靠他人而由自己亲自证知,这就叫做正见,是如来所说的法。为何如此呢?迦旃延!能够如实正观世间的集起,就不会生起世间是无的边见;如实正观世间的灭去,就不会生起世间是有的边见。迦旃延!如来是离于有、无二边,而演说中道,所谓:这里存在,所以那里存在;这里生起,所以那里生起;说以无明为缘而有业行……乃至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集起。所谓:这里不存在,所以那里不存在;这里灭去,所以那里灭去;说无明息灭则业行息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息灭。』」
四、阐陀的证悟
阿难尊者讲法的时候,阐陀比丘的内心远尘、离垢,获得清净的法眼。当下阐陀比丘见法、得法、知法、起法,超越了迷惑和怀疑,宣说真理不用依赖他人,回答大师教法所证的解脱都无所畏惧。 于是阐陀恭敬合掌向阿难尊者说:「正应是如此,像这样的智慧梵行,是善知识所教授、教诫的正法。我今天从阿难尊者这地方,听闻到这样的正法,于一切诸行是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灭尽、涅槃,内心安乐,正住于解脱之境,不再退转,不再执着身心诸行为我,只见到了正法。」
这时阿难告诉阐陀说:「您今天获得了大的法益,在非常深奥的佛法中,获得了圣者的慧眼。」 这时,二位正法的善士欢喜随喜,从座起来,各自回到住处。 以上所介绍的这一经是《杂阿含经》的第262经,又称作《阐陀经》。
五、一些省思
(1)「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所谓的三法印,此处的「一切行」就是身心五蕴。阐陀最初同意三法印,但只是胜解而已,他对于「一切诸行空、寂」则难以接受,这是由于他执着诸行或身心五蕴是「我」,虽然知道「一切行无常」,但无余涅槃时「一切诸行空、寂」,岂非「我」都消失了?换言之,阐陀的内心有执着身心五蕴为「我」的「萨迦耶见」,他畏惧「一切诸行空、寂」的状态,因而不能知法、见法。
(2)迦旃延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论议第一」著称,阿难提出佛陀对迦旃延的教导,更具说服力,阐陀也更能虚心接受。
(3)由于阐陀在阿难的面前,具有胜妙心及踊悦心,处在身心轻安的状态,因而阿难把中道的正见讲清后,阐陀便证得了预流果的圣位。
(4)生起胜妙心有三个条件:
1指导者受大众称赞,有真正的本领,
2指导者所说的法确实能出离烦恼,并厘清最上的深义,
3听者有能力接着觉悟所说的法。由于指导者阿难和听者阐陀具足了这些
条件,因而阐陀听后能够当下证果。
(5)「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由于有无明、贪爱,因而有「世间集」,要将无明、贪爱灭去,才能有「世间灭」。对「世间集」要如实正观,知道如果无明、贪爱存在的话,生死轮转就不可避免了,因此,「不生世间无见」。另一方面,对「世间灭」也要如实正观,知道如果无明、贪爱灭除的话,身心五蕴的生死轮转就可以止息了,因此,「不生世间有见」。
(6)「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由于有边(常边)是一边,无边(断边)是另一边,如来的教导便是脱离此二边而处于中道。而这中道是立足于缘起的身心现象上。众生身心五蕴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便是来自不能如实正观世间集,不知道是来自无明、贪爱。无明则是对自己的身心现象误执有「我」。在流转的过程上,由于「无明」而有「行」、而有「识」、而有「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这便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对于此缘起现象的呈现,要如实正观,不能认为完全没有,如此才能不落入「无边」。另一方面,只要看清自己身心现象的无常、无我,不再生起无明、贪爱,那么,在还灭的过程上,「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依次而有名色灭、六处灭、触灭、受灭、爱灭、取灭、有灭、生灭、老病死灭、忧悲恼苦灭。如此正观世间灭,因而不落入「有边」。经由上述缘起的流转与还灭过程,如实地看清世间的集与灭,脱离了无边与有边而处于中道之上。
(7)当阐陀长老掌握了中道的要旨,不再堕入有无二边,因而打开了慧眼:将见道所要断除的「烦恼缠」都灭除了,称作「远尘」;将见道所要断除的「随眠」也都灭除了,称作「离垢」。
(8)得到清净慧眼的同时,阐陀长老也得到了以下预流果的功德:
1见法:已善见四圣谛。
2得法:已获得一种沙门果。
3知法:于己所证,能自了知:「我今已尽所有那落迦、傍生、饿鬼,我证预流。」
4起法:得四证净(佛、法、僧、戒)。
5无惑、6无疑:于自所证无惑,于他所证无疑。
7不藉他缘:宣说圣谛相应教时,不藉他缘。
8一切他论所不能转:不观他面,不看他口,于此正法律中,一切他论所不能转。
9都无所畏:记别一切所证解脱,都无所畏。
10随入圣教:由正世俗及第一义随入圣教,成为世俗和胜义的佛弟子。
六、结语
佛陀的「无我」的教导是甚深的,要想悟入无我,必须有胜妙心及踊悦心。阐陀由于阿难尊者的善巧引导,终于破除疑惑,体证甚深的无我。这一经给我们许多的启示,值得佛弟子们好好体会。(内观杂志61期,2008)
―――――――
【阐陀经】经文
(大二六二;内三八;印四五;光三九;S90)
(01) 如是我闻:一时,有众多上座比丘,住〔波罗柰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佛般泥洹未久。
(02) 时长老阐陀,晨朝着衣持钵,入〔波罗柰城〕乞食;食已还,摄衣钵,洗足已,持户钩,从林至林,从房至房,从经行处至经行处,处处请诸比丘言:「当教授我,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我当如法知、如法观。」
(03) 时诸比丘语阐陀言:「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04) 阐陀语诸比丘言:「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05) 阐陀复言:「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灭尽〕、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06) 阐陀复言:「是中谁复有力,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07) 复作是念:「尊者阿难,今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曾供养亲觐
世尊,佛所赞叹,诸梵行者皆悉识知,彼必堪能为我说法,令
我知法、见法。」
(08) 时阐陀过此夜已,晨朝着衣持钵,入〔波罗柰城〕乞食。食已还,摄举卧具,摄卧具已,持衣钵,诣拘睒弥国。渐渐游行,到拘睒弥国。摄举衣钵,洗足已,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却坐一面。
(09) 时阐陀语尊者阿难言:「一时,诸上座比丘住〔波罗柰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时我晨朝着衣持钵,入〔波罗柰城〕乞食;食已还,摄衣钵。洗足已,持户钩,从林至林,从房至房,从经行处至经行处,处处见诸比丘而请之言:当教授我,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10) 时诸比丘为我说法言: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11) 我尔时语诸比丘言: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灭尽〕、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
(12) 我尔时作是念:是中谁复有力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13) 我时复作是念:尊者阿难今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曾供养亲觐世尊,佛所赞叹,诸梵行者皆悉知识,彼必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14) 善哉!尊者阿难!今当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15) 时尊者阿难语阐陀言:「善哉!阐陀!我意大喜,我庆仁者能于梵行人前,无所覆藏,破虚伪刺。
(16) 阐陀!愚痴凡夫所不能解,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汝今堪受胜妙法,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17) 时阐陀作是念:我今欢喜,得胜妙心,得踊悦心,我今堪能受胜妙法。
(18)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着。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
(19) 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20)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苦恼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灭。」
(21)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阐陀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阐陀比丘见法、得法、知法、起法、超越狐疑、不由于他、于大师教法得无所畏,恭敬合掌白尊者阿难言:「正应如是,如是智慧梵行,善知识教授教诫说法。我今从尊者阿难所,闻如是法,于一切行皆空、皆悉寂、不可得、爱尽、离欲、灭尽、涅槃,心乐正住解脱,不复转还;不复见我,唯见正法。」
(22) 时阿难语阐陀言:「汝今得大善利,于甚深佛法中得〔圣慧眼〕。」
(23) 时二正士展转随喜,从座而起,各还本处。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