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魏德东:佛道教商业化危及中国传统文化生存根本

发布时间:2024-02-19 11:03:12作者:结缘网
魏德东:佛道教商业化危及中国传统文化生存根本

将寺庙圈入景区收门票,假借宗教名义设功德箱敛财,已经成为一些企业一本万利的敛财手段。(图片来源:资料图)

如何处理神圣性与世俗性的关系,是所有宗教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一个宗教组织或团体,如何在具体的社会条件下,有效地解决好自身的神圣性和世俗性,既赢得自身的发展,又能与社会和谐相处,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宗教组织以及全社会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检验。

根据近百年来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有关神圣性与世俗性关系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在现代化条件下,整体上比较强调神圣性,在宗教思想与活动中较多呈现保守色彩、与世俗社会保持一定距离的宗教组织,一般会得到比较好的发展;而那些更加强调宗教的世俗性,在宗教思想与活动中更加开放、向世俗社会趋同的宗教组织,则更可能出现衰退。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美国基督教的发展。二战以后,被认为较为保守的、神学上持福音主义立场的各种教派,整体上处于发展状况;而被认为是开放的、神学上持自由主义立场的教派,则整体上处于衰退状态。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宗教组织,也遇到了类似的神圣性与世俗性的抉择。最具中国特色的是,中国宗教组织遇到的世俗化挑战,集中体现为商业化带来的危机。最近40年来,在全体国民包括宗教人士的整体人文素质都不高的前提下,宗教恢复遇到了经济腾飞,不仅一部分宗教团体比较轻易地就成为了经济上的暴发户,更可怕的是中国宗教本身,被很多组织和个人视为发财致富的资源,成为饕餮大餐中的 唐僧肉 。

中国传统的佛教、道教,目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商业化侵蚀,不仅伤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也从根本上危及到中国传统宗教与文化的生存。因此,维护中国宗教的神圣性,应该成为政府、宗教团体、宗教信众与社会大众的共同职责。

宗教团体要生存发展,当然需要金钱。但宗教团体的核心工作是为民众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在对大众的精神服务中赢得自身的发展。宗教学研究证明,社会越是世俗化,越是向钱看,民众就越期待宗教更神圣一点。民众到寺院去,根本的目的是获得心灵的安宁,道德的净化。他们希望遇到严守清规戒律的宗教人士,希望听到空谷幽兰的心灵开示,希望看到清净圣洁的佛教寺院,他们也一定会自愿为此付出经济补偿。维护好自己的宗教传统,应该是当代中国宗教必备的自醒自觉。

每一个宗教信仰者,都需要理性地认知宗教的本质,摒弃巫术思维。宗教团体是以信仰为基础的道德共同体;所谓信教,就是在宗教信仰的指导下,进行自觉的道德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捐款、烧香等都是重要的宗教活动,但认为捐款越多功德就越大,甚至希望用金钱购买佛菩萨的保佑,则是巫术思维的表现。用佛教的话说, 实无功德 。 回归宗教的本怀,用宗教的戒律、道德要求自己,才是真正的信教。

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但大部分中国人都不是单一宗教的信仰者。

大多数中国人对宗教的态度是开放包容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对于大多数没有宗教归属的人来说,对宗教的态度首先应该是尊重。没有传统的儒释道三教,就没有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何谈所谓的中国文化复兴!真心希望那些在网络上对中国宗教保持高度兴趣的围观者,能够深入经藏,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维护者与弘扬者。

原标题:维护中国宗教的神圣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