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前,虽然上层社会对香推崇备至,但很多适宜熏烧的香料特别是高级香料不产于内地,而是来自边疆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总量较少,即使对上层社会来说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级别稍低的官吏也难以享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香文化的发展。而唐代之后,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随着唐王朝成为一个空前富强的大帝国,其对外贸易及国内贸易都空前繁荣起来。西域的大批香料通过横跨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运抵中国。虽然安史之乱后,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但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唐中期以后,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盛起来,从而又有大量的香料经两广、福建进入北方。香料贸易的繁荣,使唐朝还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家。社会的富庶和香料总量的增长,为香文化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唐代,大批文人、药师、医师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参与,使人们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对各种香料的产地、性能、炮制、作用、配伍等都有了专门的研究,制作合香的配方更是层出不穷。
在这个时期,对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备细致的分类:会客用的香,卧室用的香,修炼用的香等等各不相同;佛家有佛家的香,道家有道家的香,不同的修炼法门又有不同的香可以说在唐代已是专香专用了。
象前朝的帝王一样,唐代的许多皇帝,如高宗、玄宗、武后等都对香料十分钟爱,而且依仗国力之雄厚,在用香的品级和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代的帝王。皇帝经行之处,甚至以龙脑、郁金铺地。
佛教在唐代的兴盛也对香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佛家的教理经书对香大加推崇,几乎在所有的佛事活动中都要用香。不仅敬佛供佛时要上香,而且在高僧登台说法之前也要焚香;在当时广为流行的浴佛法会上,要以上等香汤浴佛;在佛殿、法坛等场所还常要泼洒香水。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佛事活动频繁,其用香数量之大便可想而知了。
在唐代的香具中,出现了大量的金器,银器,玉器,即使模仿前朝博山炉的样式,外观也更加华美。
熏球(汉代已经出现)、香斗等香具开始广泛使用。
(熏球由两个半球形镂空金属片扣在一起,中央悬挂一杯形容器,容器内可以焚烧香品,即使摇摆晃动,香品也不会倾洒出来。香斗是带有长柄的小香炉,可以握在手上,主要用于供佛。)
在敦煌壁画里就常能见到香斗、博山炉等丰富多彩的唐代香具。
唐代的文人普遍用香,也写出了很多关于香的诗词,王维、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有此类作品。如王维《谒璇上人》有: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
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浮名寄缨佩,空性无羁鞅。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
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在大唐的盛世环境中,香文化所获得的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为其在宋元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香文化在后来的繁盛与普及成为一个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事。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