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香花僧与南少林

发布时间:2024-04-03 11:58:03作者:结缘网

福建南少林究竟在哪,各有其说。莆田、泉州、福清、仙游皆声称南少林在其境属。其实,南少林的扬名是在入清以后,是因为南少林在抗击清兵的战斗中,立下了不朽功勋,所以为世人所传颂。

“南少林”难以以名号而定论,其最具特点的象征就是僧兵。“僧兵”,顾名思义就是既是兵也是僧。许多明朝将士,不愿臣清者,不愿剃发易服者,为僧、道者甚众,因而产生了闽南、粤东特有的香花僧与香花道士。一些近代史学家依据天地会的文献《会簿》论及天地会相传创建于莆田县九连山少林寺和僧兵在莆田留下的史迹,认定南少林即为九连山少林寺。然而,在福清、泉州、德化、漳州、东山、诏安直至粤东的潮汕,皆留下僧兵抗清的史迹。

多年来,笔者在研究天地会的起源问题上,发现了南少林是天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少林的成名,也是通过天地会的发展、壮大及后来外逃而传播海内外的。南少林是香花僧的代称,哪里有香花僧,哪里就有南少林,哪里就有洪门。

在现已发现的所有的天地会《会簿》中,发现南少林与福清市黄檗山万福禅寺有着莫大关系。黄檗山万福禅寺,始于唐德宗贞元五年(785年),由六祖慧能法嗣正斡禅师创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倭寇之乱,堂宇尽毁。后来,相国叶向高(福清人)奏赐万福禅寺之号,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敕赐藏经全部并帑金300两、紫衣3套。崇祯九年夏,隐元承之,成为临济三十二代传人。于是大兴土木,拆月台重建大雄宝殿于旧址之上。

清兵入闽之后,隐元禅师为报明朝厚恩,抗清扶明,广收明朝遗老、志士、文臣、武将,僧众倍增,达数千之众。是僧、是将、是兵一时也难以说清。在万福禅寺遭受清兵洗劫时,隐元、费隐率僧众奋起抵抗,费隐在奋战中,被砍断右臂。万福禅寺遭清兵洗劫,隐元禅师苦心经营的宝刹毁于一旦。这悲壮的一幕与天地会《会簿》“西鲁序” 所描述的洗劫少林寺如出一辙。寺毁僧逃,隐元与僧众纷纷退向莆田、仙游、泉州。有的继续南下,集结于闽、粤交界山区,投入了诏安二都山区的“万氏集团”,共同抗清。故而这样的和尚不姓“释”而姓“万”,称万和尚。从《香花僧秘典》“少林千古山门灭,暗下奔逃至南寮(唐代以来对漳州、潮汕的特称)”的诗句得到验证。隐元禅师退至莆田的永庆禅寺,积极联络莆田的抗清志士郑郏(字奚仲,号皆山),郑郏所著的《皆山集·乐部》中有“将入麦斜,取道永庆禅寺,晤隐元对谈三日,别后赋寄”。由此可以看出他与隐元的关系。

随着清兵的追剿,皈依临济门下的将士、文臣纷纷往南退却。汇集闽、粤边界山区。由于人数众多,生计维艰,因此临济门下,也就出现了中国禅宗有史以来独一无二的特殊僧人——香花僧。香花僧分两派,沿海的香花僧为“日”派,山区的僧人为“月”派。结合为一则是“明”字,表示志在复明。这种休闲时是僧,参战时是兵的特殊僧人即是南少林僧兵。香花僧人既可削发亦可留发,腥、荤无忌,娶妻生息不禁,三教合一同祀。因为是特殊环境迫使他们遁入空门,所以也就成了特殊僧人,与其他禅派大相径庭。香花僧文武同修,能文善武,所收传人择其长而教之,文臣教文,武将授武。山区好武功一直流传至今。为了生计,他们化整为零,各寻栖处,连一些本非僧人居住的庙宇,如关帝庙、城隍庙、玄天上帝庙、圣王庙、妈祖庙等,都住上了香花僧。他们相互联络,在民间做法事,以为生计。法事科仪与佛教又不完全一样,香花僧参插有武功表演,唱赞优美,配有鼓乐笛箫,音韵依然保留莆仙戏唱腔,因此这种僧人,在闽西南、粤东、山区颇受人民喜爱。

香花僧以闽、粤交界山区为根据地,再向全国各地发展。后来,清政权的逐渐稳固,并对天地会加紧镇压,使他们只得走向我国台湾和东南亚各国。福建南少林也随着天地会的向外发展而传播,因而名扬天下,为世人所仰望。(信息来源:摘自《中国民族报》)

编辑:纤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