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
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间,解除人们的烦恼和痛苦,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因缘不羡人。”
我们既是一个佛教信徒,首先对于释迦牟尼佛一生的简要历史和他所说的教法,就应该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从信仰佛教,进而理解佛教的道理,然后依教奉行。由修得证,最后达到了生脱死得道成佛的目的。这就是以发菩提心为因,成菩提道为果的一件大事因缘。现将释迦牟尼佛的历史介绍如下:
我们首先要知道,释迦牟尼是一位怎样的人和如何成佛的。因为十方世界有很多很多的佛,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就叫做释迦牟尼佛。但是有了这个名字,那一定就有他的道理。为什么这尊佛叫做释迦牟尼呢?“释迦”汉译能仁,能以仁爱的心来悯念众生,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大慈大悲心。因为佛能够给众生以安乐,能够拔众生的痛苦,以大慈大悲心去救度众生,这就是佛所具足的悲德。“牟尼”汉译为寂默,是指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回光返照,断除烦恼,智慧圆满,这就是佛所具足的智德。佛具足能仁寂默,自利利他的智德与悲德,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释迦牟尼佛。
可是释迦牟尼佛,他智悲二德,福慧庄严的名字,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据说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一位古佛,名叫释迦牟尼佛。
另一说法,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字,是过去燃灯古佛与他授记的。据《金刚经》说:“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传说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天,善慧童子在路上走,正巧遇到燃灯古佛也在路上走著。善慧童子发现地面有一滩污水,心想佛是赤足行走,这污水一定会弄脏了佛的双脚。就顿发大心,亲身扑在地上,把自己的宝贵头发,铺在污水上面,等著燃灯佛从他头发上走过去。当时燃灯佛,看到善慧童子这种布发掩泥的情景,就授记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上面所讲二个故事,深刻说明了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是随心所感,随愿所成,有感必应。所以《法华经》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只要我们能够真心实意、恳切志诚。发菩提心,精进修行,没有不成功的。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首先就讲到“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无益”。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得名因缘和得道成佛,都是从因地之中发广大心,立坚固愿而精进修行成功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世界上无论何人,对于万事万物,各行各业,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立名、立德、立功,立业没有不由最初一念发广大心,立坚固愿而努力争取,达到圆满的目的。佛法世法,在这个问题上,事虽不同,理无二致。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