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诃梨跋摩之世,有关五聚、四谛等之论说极为纷歧,故诃梨跋摩着成实论以评破各种异论。其所评破之异论,概括之,有:二世有无论、一切有无论、中阴有无论、四谛次第得一时得论、罗汉有退无退论、心心所相应不相应论、心性净不净论、过去业有无论、佛宝僧宝同别论、有我无我论等十种。
而其中,虽亦使用四谛、三界、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二十二根、十善业道等之名数,乃至三十七助菩提法、四果、二十七贤圣等之法相分别,然并非以此等名相之性相解说为主,而系于其上另加正反之论证,其后乃下判断。如解释‘四大’时,先举四大之假名说,次举四大之实有说,后证明实有说之谬误,如是立、破相对之后乃下判断。此一作法,与俱舍论等之组织大异其趣。
综合上说,则可窥知成实一宗之要旨,其异于俱舍等毗昙之说,最允为特色者,不外于‘三心、二谛、二空’论,即揭出假名心(即执于五阴所成之人或色香味触等所成之瓶等为实有之心)、法心(执于五阴为实有之心)、空心(指缘于无所有之心)等三心,并谓若灭除此三心则可脱离三界。二谛则指世谛(有我)、第一义谛(无我)。二空则为人空、法空,谓‘人空’如瓶中无水,由五蕴和合形成之人乃为假‘人我’;‘法空’如瓶体无实,五蕴则仅有假名而无实体。
本宗所立五位八十四法之法相分别,异于俱舍宗之五位七十五法,与唯识宗之五位百法。即:(一)色法,有十四法,包括五根、五尘、四大。(二)心法,即一心王。(三)心所法,有四十九法,如厌、欣、眠法等。(四)非色非心法,有十七法,如老、凡夫、无作法等。(五)无为法,有三法,与俱舍宗之三无为相同。又本宗将五趣至阿罗汉果位分成七十二种修行阶位,称为二十七贤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