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浅释(3)

发布时间:2024-12-06 07:38:43作者:结缘网

  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即意。云何所生。

  又你的第六分别意识,和第七思量识之意识心,同是有了别的性能。试问第六识与第七识是同呢?还是不同呢?如果是同,那么识心就是意根。为什么这个识心,又为意根所生?

  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意。唯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云何立。

  如果识心和意根,两不相同,则一定同于无知之外尘。既同尘就无所识,不能和意根同类,亦不能叫作意生之识。若有所识知,则意根与识,同有了别性,怎可以分出此是意根了别性?这是意识了别性,是同是异,根识二性都分不清楚,怎能于中立起意识界呢?

  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摄。

  如果说意是缘法生,则世间一切诸法,都离不开色、声、香、味、触之五尘。你且看看,色法、声法、香法、味法和触法,都是相状分明,以五尘对五根,各有所对,但都不是意根所摄之法。意根所缘的是法尘,只是前五尘的影子,五尘的实法,绝不会走入意根里面。

  汝识决定依于法生。今汝谛观。法法何状。

  如果你的识心,是决定依于法尘而生,既有所生,必有形状。你现在可详细观察,法尘之法,究竟作何形状呢?

  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

  若法尘离开前五尘,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诸形相,它是没有自体的。好像影离形,终无所得。

  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状不有。界云何生。

  法尘生,则与色空五尘一同生,如形生影生。法尘灭则与色空五尘同灭,如形灭影灭。所因的法尘既无自体,因它所生而有的意识,又作何形状呢?既然能生之法尘,没有形状,则意识界怎可以因法尘而得建立?

  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因此应当知道,意缘法,生出意识界,都是虚幻相。则意根和法尘以及意识界三者,都是虚妄,既不是因缘生,亦非自然性,而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表现。

  佛以前所说之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权巧方便法门。阿难以先入为主,不舍得放下,又不敢摈弃,现在见佛陀把以前所说的道理,完全推翻不承认,岂不自相矛盾?因此不明白,便生出种种怀疑,左问右问。故佛告诉他说:以前所说的法,是暂时的,不实际的。只是权巧方便,用因缘正理,来破外道邪说,而不是大乘了义。现在才是中道了义,第一义谛,楞严大定,修证了义。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阿难向佛说:世尊,您时常说,因缘和合便生世上种种变化。一切世间就是有情世界及器世界,亦即所有身、心世界,种种变化,千差万别,无不从地、水、火、风四大假和合而发生。

  我们的身体,坚质属地,暖热属火,流质属水,呼吸属风。生的时候由自己支配,死的时候则四大分开,坚还地,热还火,流质还水,呼吸还空,各有所还,没有实体。若不明白还要为这个假躯壳做事,每天奔奔波波,颠颠倒倒,究竟为什么?有何意义?自己亦不知道,认不清楚,真心已给假身做奴役,在死物上用功夫,而不在活物上用功。什么是死物?就是我们这个身体,虽然是生存,但真性埋没,亦就等于死。什么是活物?就是我们的真性,现在虽然看不见,但它是永远存在。我们天真活泼本有的自性,不认识便反为假形骸所支配,要食好东西,要穿好衣服。我现在告诉你们,承认不承认,那是你们的事。什么是身体,好饮酒的人,这身体便是酒囊,好饱食就是饭桶,好穿美丽衣服就是衣架。有什么可爱惜呢?把它看得这样重要,放不下看不破,但到死时,四大分散。这时,看不破亦要看破,死是不会等你的。

  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阿难执著心太重,亦可能先入为主,老是执著以前权教义理,所以还有疑惑再问世尊:为什么缘故,如来要将因缘和自然二者都摈弃?惟望如来哀悯,再开示我等及一切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的道理。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

  这时候世尊便告诉阿难说:昔日的权教,乃为小乘者所说。汝为邪术所迷后,已厌弃小乘法,回小向大,发心要求无上觉道妙法。故我现在随你所求,开示大乘妙法第一义谛。

  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

  其实佛已重复告诉阿难,破识显见,直指真心。真心即第一义谛,真如实相无戏论法。为何你又将小乘,世间戏论不实在之因缘和自然法,求自缠自缚,不肯放舍?

  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所以你虽博学多闻,记忆力强,听了很多佛法,但好像懂药的人,只熟读药名,而不十分了解。故一有真药现前时,,就不能分别是真,反生怀疑心。好像我说第一义谛,实相道理,你却不能明白,反生疑问,这真是最可怜悯的。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你现在注意审谛地听,我当为你详细分别开示,亦令当来(我们现在就是佛说法时的当来众)修大乘者,明白实相的道理。实相是新名词,阿难不懂,故聚精凝神,静听佛开示。

  实相即第一义谛,亦即如来藏妙真如性,亦即我人之真性,实相有三:

  (一)无相之实相,无虚妄相,一真平等实相,即空如来藏;

  (二)无不相之实相,并非无相,只是随缘现一切相,即不空如来藏。

  (三)无相无不相之实相,即空不空如来藏,亦就是说妙有真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

  阿难!照你所说:地、水、火、风的四大和合起来,才发生有情世界及器世界种种变化。

  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

  阿难!但四大之性,亦有非和合,非不和合的。好像那些大的体性,本来是不和合的,就不能和其他三大相和合,如虚空一样,不能和诸色相混合在一起。

  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假若四大的体性是可以和合在一起,那就该跟其他三大,同变易,同迁化,由始而终,由终而始,互相成就。从生至灭,既灭又生,相续不断,这是属于器世间。因生有死,死了又生,历世互相成就,生而复死,死而再生,前后相续不断,这是属于情世界。故知内外四大都是变化相,如旋转火轮一样,没有停息。

  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阿难!其实四大之性,亦即真如自性,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就和水结成冰,冰消还成为水一样。它的流动之相虽有变迁,但它的润湿之性,则全无改变。

  水对人有用,而不伤害人。但有人说:“水大亦可淹死人”,不错。可是无水亦可渴死人。总之,水是人人所需要,太过当然有害,如饭可治饥,但如食太多,亦会把人胀死。一碗水浇在人头上,不会伤人,但一块冰打在人头上,便会伤人。所以佛经上,用水比菩提,冰喻烦恼。用阳光照之,便可使冰消还为水。我们现在日日参禅,亦如阳光,照破烦恼才可成菩提。

  现在这个楞严法会,用中文讲经,而用英文翻译,用二种语言说法,故来听经者,无论听懂与不懂,都要存有这几点感谢之心。第一要感谢释迦牟尼佛。佛在数千年前,便说此妙法,来度我们苦恼众生,如黑夜明灯,令我们能离苦得乐。令有烦恼者变成无烦恼,消冰还水,返本还原。第二要感谢阿难尊者。当初尊者如自作聪明,说已明白了,不必佛再讲,则佛亦不会这样详细地说这部楞严经,了生脱死的妙法,所以尊者好像为我们苦恼众生请愿。第三我还要告诉你们,虽然不是很重要,可是亦要感谢这位向你们讲经的法师。我虽是一知半解,但不要以为我真的一知半解,而来对全不懂佛法的你们来讲经。其实佛法是深如大海,能一知半解,已算不错。我学佛法,已有三四十年经验,但我总觉得,如在大海中,只获一滴水,仍未喝完。所以我说只是一知半解,不说完全了解,因为佛法是微妙难言的。不过将来如有人问你们,跟谁学佛法?你们就说:跟一位一知半解的法师学佛法。因为我要你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世上有状元弟子,没有状元师父。师父虽一知半解,但弟子们都学得不错,都能青胜于蓝。第四还要感谢翻译者。我是用中文说法,需要翻译,你们才听得懂。故一字一句,都要特别注意。同时无论何人翻译,都要生感谢心,不可有轻慢心。今天我为何要讲这些话?因为有一听众,在其笔记观感上写著:“听不懂法师所说,又不明白翻译所讲,不如回去看英文本更佳”,这是因为无耐性。听经最要紧有耐性。懂不懂,都要耐心来听。在这法会上,朝夕讲经,就如香薰一样,早晚薰习终会开智慧而明白的。

  在香港我有一弟子,已七十多岁,耳已聋,根本听不见。但每逢我讲经,都来参加,还要跑上三百多石级的山路。一个年老聋子怎能听经?但居然听了一个多月,便听懂了,耳不聋了。说起来有点像神话,事实上一点都不出奇,因为有诚心,终会有感应,所以最重要是要有诚心、恒心,不要怕听不懂,慢慢便会懂的。怕听不懂,坐不定的人,都是因善根浅,业障重,业障鬼要拉他去做朋友呢!还有对法会中的同参道友,都要和和气气,和睦相处。这亦是很重要,不可不注意。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现在讲地大。讲定力本体的道理。阿难!你试看看地的性质,有粗有细,粗的就是大地,细的就是微尘。肉眼可以看见的叫做隙游尘,至于邻虚尘,是将微尘分析作七份叫做极微尘,极微尘再分析作七份叫做邻虚尘,它是色和空的边际相,与虚空为邻,故叫邻虚尘。不能再分析,再分析即归于空,实在是空性而不是色性。

  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阿难!如果将邻虚尘,分析至不能再分析便成为虚空。照这样为比例,那么虚空亦可以生出色相了。

  空生色相,是没有这道理的。这是佛故意要破和合之说,同时亦破儒道所执。儒道谓:虚以生气,气以成形,世间万物,皆从阴阳之气所成,这种见解都是不对的。

  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

  你现在问,由和合之缘故,能出生世间一切变化相。那么你试试看,一粒邻虚尘,要用了多少虚空和合而有呢?不应该把邻虚尘和合邻虚尘,依然还是邻虚尘,自合自然不是和合了。

  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反过来说,邻虚尘是色相,分析至无色相便成虚空。那么要用多少色相才能合成为虚空?

  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

  若把色相和合色相,和合之后依然是色相而不是虚空。若把虚空和合虚空,和合之后,依然是虚空而不是色相。色相还可分析,但虚空是无色无相,又无数量,怎可和合呢?

  邻虚尘是色法之最微细者,而且不是和合而有。那么世间诸法,执为是因缘和合生,便不是实义了。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你本来不知道,如来藏中,性具之色即是真体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体之色。亦即是色性到极点便是真空,真空到极点便是真色。本来是清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而周遍法界的。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随九法界众生胜劣之心,应其所知大小之量,随缘显现其用,令众生都能满足。循著每个众生之业感,而现其应得之果报。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世上没有正知正觉之众,即外道权乘之辈,不晓得这层道理,便迷惑为因缘和合而生,及自然不和合而生。这都是妄想识心,分别计度,但有戏论的言说,而没有真实的义理。

  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现在讲火大。阿难!火性是没有自体的。它是寄存在有火的因缘,好像钻木、击石、太阳、铜镜等等因缘,才能显现。你看城里还未吃饭的人家,他们要煮饭的时候,便一手执著铜镜,一手执艾绒,在太阳光之下来取火。

\

  阳燧是古代用以取火之铜镜,亦有用圆石,中有洼穴,在太阳下,日光影注中央即燃烧。

  阿难。名和合者。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楼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

  阿难!所谓和合,是由多合而为一,亦是先分而后合,好像我和你及一千二百五十比丘叫做一个僧团,就是和合。僧团虽是一个,但追究它的和合来源,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各人有各人的姓氏、种族和名字。如舍利弗是净裔族,优楼频螺是龟氏族,阿难是甘蔗族,先分姓氏种族名字不同,然后合而为一僧团。

  如果火大是和合,那它亦应有体质、种类、名字不同,然后才和合成一火大。如日来之火,艾出之火,镜出之火,和合为一火大。如果不能这样,便不能叫作和合。

  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

  阿难!在这火性,是和合而有,那么当手上拿著铜镜,在日下取火的时候,这火是从镜中出来呢?是从艾绒出来?还是从太阳出来?

  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

  阿难!若说火是从太阳来,所以能烧你手中之艾绒,既然从日来,那它的来路是先经过树林的的,树林就应该先被它烧掉;若烧不掉,便不是从日来。

  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然于艾。镜何不镕。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

  若说火是从铜镜出来,然后烧著你的艾绒,那么铜镜既然有火,火能克金,何以不烧熔镜子?又镜既有火,一定就有热相,但你现在纡曲你手来执此镜,尚且不觉有热气,镜子怎会被烧而熔化呢?若不能烧镜就知此火不从镜来。

  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

  若说火从艾来,艾就该自己烧自己,又何需太阳和铜镜,铜镜摄收太阳之光,射在艾上,光焰相接触,然后生火呢?这证明不是从艾来。

  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

  你再仔细观察,镜是手执,日是从天来,艾是本地生,而这火性究竟是从何方,游历到你艾绒中?

  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

  况且太阳和铜镜,相隔这样遥远,自然不能有和合之相。亦不应该火光无因自然而有啊?这里破和合及自然之说。

  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你还不知道,如来藏里,性具之火就是真空,性具之空就是真火,清净本然而周遍法界。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随九界众生胜劣之心,应其所知大小之量,随缘显现其用,令众生都能满足。

  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

  阿难!应当知道,世人一处执镜,就会一处有火。遍满这个世界,处处都有人执镜,便满世界处处都有火,所以说火是没有一定的处所。

  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循著每个众生之业感,而显现其应得之果报。好像恶业饿鬼,口中出火。净业之中,能生智慧火、三昧火等。而世上无正知正觉之众,即外道权乘之辈,便迷惑为因缘和合而生,及自然不和合而生。这皆是妄想识心,分别计度,妄生遍计执性,但有戏论言话而无真实之义。

  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

  现在讲水大。阿难!水的流性是没有一定的。所谓决之东流则东流,决之西流则西流。它的流动和不流动都没有一定。如丰德城里的迦毗罗仙即黄头仙、斫迦罗仙即圆轮仙,及钵头摩即红莲花仙、诃萨多即海水仙等大幻术家。他们要求取月中的太阴精,来配制迷幻药,故于月之十五夜,手执五方石所炼成之水精珠,在明月之下来求水。不求之时,是没有水;求水之时,水就有了。

  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

  这月夜之水,是从珠中生出?是从空中而有?还是从月中出来呢?

  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流则何待方诸所出。不流明水非从月降。

  阿难!若水是从月来,月在遥远的天上,尚能令珠出水。那么月经过的树林,亦应该吐流即出水,即随处都可以承月中之水,又何必等待方珠所承而出水呢?若林木不流水,那就证明水不是从月而降下。

  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

  若说水从珠出,则这颗珠就应常常流水,何必等待半夜来接明月之水呢?

  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

  若说水从空来,但虚空之性无边,水亦应当无际,那就下从人间,上至天宫,皆同在滔滔大水之中,俱受沉溺之患了。怎还有水居、陆地和空行之分别呢?

  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

  你再详细观察,月是从天空升走,珠是因人手持,承珠之水盘是人工做的。试问太阴精之水,是从何方流注到这里来呢?

  月珠相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

  月在天,珠在地,二者相隔这样遥远,自然不是和合。这里破和合之说。可是亦不应该说这水是无从而来,自然而有啊?这是破自然性非和合之说。

  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你尚且不知道。如来藏中,性具之水全体即是真空,性具之空全体即是真水。自性本来是清净,寂湛常恒,不动不变,不变体中,实具随缘妙用,故能周遍法界。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随九法界众生胜劣之心,大小之量,皆能应之,令众生都能满足所愿。

  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

  一处有人执珠,一处就有水出,遍满法界都有人执珠,便遍满法界都有水出,所以说水是没有一定处所。

  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循著众生之业感而显现应得之果报。好像恶业地狱,便有血河血海等。净业之土,便感甘露水、法乳等。而世上无正知之辈,便迷惑是因缘和合而生,自然不和合而有。其实这都是妄想识心,分别计度,但有戏论而无真实之义。

  有月光童子,童贞修道,证果后依然叫童子。他专修水观,有一天,当他入水观定时,满室都现清水。小徒见而奇之,便把一块小石投下,激水作声。月光童子出定后,觉得肚里不舒适,便召小徒问:“刚才你来时,看见什么?”答:“看见师父室里充满水,故投下一小石。”师说:“五分钟后你再来室里,将那块石头取出。”小徒遵命。这公案证明水流无定处,而是各随众生心愿而显现。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

  现在讲风大。阿难!风性亦是没有自体,动静无常,忽起忽灭的。当你整理你的袈裟行到大众里面的时候,你的衣角拂动到别人,就感觉到一阵微风,吹到别人面上。

  僧伽黎即袈裟大衣,又名杂碎衣,共二十五条,各四长一短。袈裟译作离尘衣。

  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

  这一阵微风,是从袈裟角出来?还是从虚空而来?抑是从那个人的面上生出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