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瑜伽行的教学体系:约事

发布时间:2023-11-05 12:40:55作者:结缘网

  瑜伽行的教学体系:约事之一

  瑜伽行法既是实践学,则实修的过程必是具体而详实的;虽然目前尚无法明确了知实修的记实记载,吾宗依于前行与正行的实践经验,仍可列出五阶段的教学系统,用以归纳实修的历程,兹简介如次:

  第一阶段:

  前行约一~三年,乃在蓄养一般的菩提资粮;重点在佛教概论、华严概论、基本教材,听经、笔记、华藏工程、结界工程等基本行法,用以建立共识,即语言模式、思惟模式,如是基本共识架构完成,才有可能进行实修;然此中含有三大资粮道,即:

  一、人格性健全。

  二、健康的家庭与社会生活。

  三、对真理的摸索。

  第二阶段:

  即正行的第一步,称为「破根本无明」,此正行中的前奏亦有三:

  一、呼吸法。

  二、体位法。

  三、左右呼吸法。

  经此三部分的前奏(即每次修行功课的前部分)之后,闭眼静坐,令身心分开;此一步骤的重点在眼闭静观,以静心去感觉身体的微动,而后令身自然而动,行者不用意志去加以压抑、控制或操纵!此中有激烈的触功德!且所观心在难以控制的状态中自然流衍,此动非是意志操纵!此一训练的全过程是在禅师的加持与灌顶中进行,是为第一阶灌顶。

  第三阶段为寻找生命的原形:

  第二阶灌顶,在前一阶段中的破根本无明或称无始无明,是指意志破,目的是在破意志及意识形态中的压抑性,而让生命的原形能从意识的牢笼中释放出来,唯能释放出来而已!此阶段的工程即是以「能观的心不作为」为目的,此不作为有二功德:一者泯意识作用,二者显真心的观照;于此同时乃能令所观心之生命原形尽情释放所压抑的能量,此一释放即所谓的「触功德」,而此生命原形即是「根性」;唯至根性的能量到达平衡或稳定时,「能观」之真心才能观照到「所观」之根性。

  而此根性将随缘而动,能观之心唯是跟随而已!如是相随而不紊乱,是此第三阶段之工程圆满。此中,根性唯是随单一尘境而转,综合法尘乃至综合概念或意识形态,皆不能动,何以故?根性非识性故!

  此一部分将另文阐释;至此一阶段圆满,则已证阿罗汉!盖我执已破、根性无明已除、生命的原形(根性或生命真相)已明!然而,至此并非修行的终点,而是修行的基础奠立而已!

  瑜伽行的教学体系:约事之二

\

  瑜伽行的第四阶段是令能观的心(智慧)与生命的原形相结合。此一阶段之行者能观察到两种现象与前此的生命经验完全有别,此一阶段的现象正是十信位的重点:

  一、凡夫的生命是虚幻的,原因是被无始无明之所挟持,识性取代智慧(真心)而色身取代了生命的原形,因而不知生命的真相。

  二、行者的觉醒到前阶段,可以找到生命的真相,且真心之能观亦可维持静态之观照,是为罗汉的生命现象;此时,生命的存在是被动的、随缘的,乃至有消极之倾向。

  三、此阶段的生命进入十信位,其最大特色是将能观之心溶入所观之心!

  此一溶入,明显的看到生命的定义有了很大的变化:

  1. 生命的原形原来是「静态」的,随缘而动,是「被动」的!此一认识对行者而言是具大的震憾,无此认知是无法回小向大的。

  2. 能观心是真心、是智慧,其实就是生命的动能,真实生命的动能!

  所以《大经》云「以智为先导」,即此能观心之存在也。禅宗的参禅、话头及念佛是谁,亦指此为一切身语意业先导的「智」,参此方为究竟。故此能观心(即真心)为主词,动词即智慧,而根性唯是受词而已。

  「根性」今大瑜伽称 parana, 英译为 life force, 皆指前阶段以前的生命状态,非此一阶段也!故此一阶段的重点在观念的转化,也是行者对生命认知的扩大,但就行法上言,此一阶段的工程即是令能观之心与所观之生命完全和合,此「一合一」之工程非是无明之合,而是觉性之合!此中之合,以能观之智融所观之生命,能令生命的真相起到积极的作用,主动而非被动的生命,此阶段之行乃在第三阶灌顶后行之。

  此一阶段的行法时间长短完全依于行者的觉性。觉性高者时间短,觉性不足者时间长;此一阶段有时须累劫勤修,故不宜强势推动「成就感」,否则,必乱行者心志,亦非行法初衷。

  第五阶段是能所双泯的法身阶段,此一阶段已入法身大士的范围,非是一般之知解,故不详论,唯师资相传而已!但是,法身亦有四阶,即「三贤十圣」。

  三贤位中的「十住」为初贤位,目的在彻底明白法身的内容,故曰十解。

  「十行」位为中贤位,目的在真实践,唯有实践方能兑现,真法身耶!

  「十回向」位即上贤位,目的在扩大兑现的范围,以至于穷尽法界,又可名为加行位,是为登地之准备也!此皆约法身而言,非是凡夫之见也!兹不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