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西游记女儿国|取经路上,你也许早已错过了西天

发布时间:2023-07-19 10:22:56作者:结缘网
西游记女儿国|取经路上,你也许早已错过了西天

话说佛学最高学府大雷音寺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如来佛亲自带的博士生唐僧,携一猴、一猪、一蓝宝宝,阴差阳错来到了西梁女儿国,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难中最具特色的一难:情劫。这一劫,折射出情感与佛理、人性与佛性孰优孰劣的问题。

"情劫",在原著中是没有的,但未必不符合《西游记》的文字深意。诚如影评人的祖师爷金圣叹所言:"吾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一切汲汲于表面剧情而不解文字背后深意的读者和观众,皆为圣叹所恨。

让我们从《西游记》的结局开始。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四人来到大雷音寺,受到阿傩、伽叶两位尊者的公然索贿。而这索贿,居然还受到如来的默许:"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小子愚钝,以为这是在比喻的意义上说的,想不到如来是接地气的,非要转化为物质成果,"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

"只能说:学术机构的腐败,才是最大的腐败;意识形态的堕落,才是社会堕落的根源。

说这个似乎有点跑题,其实不然。取经最后的结局,无疑将作为一个巨大的思维背景,让我们得以思考取经路上种种磨难的意义。对比大雷音寺,你会发现,女儿国的整个建制、文化氛围,反倒比大雷音寺更符合佛法的宗旨。

女儿国排斥男人,摒弃性欲,体现了佛门清心寡欲的宗旨;并通过无性繁殖,很好地解决了"佛门无法繁殖"的人类学问题,真正做到了"不负如来不负人类"。

女儿国国王颖宝,对唐僧的好感,来自自然而然的"情缘",想了即是想了,毫无杂念,也没有以"王权富贵"相逼相诱。

其后,二人共渡爱情苦海,方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里做出重大牺牲的恰恰不是唐僧,而是女儿国国王。女儿国国王舍弃一己情欲,所求无非是共同取经、一路陪伴,体现出一个博士生陪读家属"识大体、顾大局"的应有素质,倒是比唐僧更体现了"从爱一人到爱众生"的理念。

反观如来佛亲自带的博士生唐僧,是如何"爱众生"的?打不过河妖,不是以佛法感化之,而是直接召唤导师如来佛以暴力击杀之,然后要假惺惺带到大雷音寺去超度。被猪八戒戏谑为"一点本事都没有的"唐僧,其实本事大着呢,体制的力量召之即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佛法本身并无多大用处,暴力才是保障佛法通行的关键因素,而这,据说是为了"爱众生"。

在唐僧误饮子母河水而怀孕时,在颖宝的劝导下,唐僧本已有了对"生命"的异样看法:既有前沿的关于堕胎权的佛理学思考,又有永恒的关于小生命与大理想的冲突和解决之道。这是他翻遍经书都学不到的人生体验。然而,这一体验,却被如来佛安插在他身边的暴力工具孙悟空所扼杀。人皆言:唐僧用紧箍咒制约住了孙悟空的自由(兽性)。其实,孙悟空何尝没有用暴力困住了唐僧的人性。此后,唐僧重新回到取经的正轨上,摒弃人性,义无返顾地奔向大雷音寺寻找佛性。只是佛系青年唐僧,是否会明白,在自己坚定的取经路上,也许早已错过了西天?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反讽的是,女儿国的先祖遗训,倒像是戒律清规;大雷音寺的公然索取"人事",倒像是"王权富贵"。电影的结局发人深省:女儿国守住了清规戒律,结界并未遭到破坏;而那个佛学博士研究生唐僧,则走向了他以为的极乐世界,只是他暂时还不知道,那个极乐世界,早已变成了王权富贵。

有人说,女儿国中没有反派。这是因为,站在反派的立场,看不到反派。女儿国本与世无争,一派和谐自洽的幸福时光。恰恰是如来佛的助教观音菩萨打开结界,让唐僧师徒四人进入到女儿国,搅乱了"女儿国"的一切清幽,引起了诸多事端。是谁在扰乱佛门清净?

最后,让我们再次来到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在佛学的最高学府大雷音寺遭遇学术腐败后,图样图森破的唐僧崩不住满眼垂泪道:"这个极乐世界,也还有凶魔欺害哩!"

唉,世上哪有什么极乐世界,只不过有人在替王权富贵买单而已!一切为了理想而奔忙,最后却发现理想之为虚妄的人,皆有此"泪目"。

佛家讲随"缘",唐僧与颖宝的"情缘"本是自然而然的,可是唐僧却要用取经使命强行拆解情缘,这本身就是对佛法概念的解构。在佛学所构建的"缘"世界观中,偏偏学佛之人,不受"缘"之约束。

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西游记女儿国》的深意,难道不是在用艺术美学解构佛学,用人性解构佛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