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改变命运的原理 第四章

发布时间:2023-07-25 13:41:57作者:结缘网

改变命运的原理 第四章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

我们每起了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会在心地留下坏的种子。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也会在心中留下不好不坏的种子,将来(可能在今生或来生)遇到适当的因缘,就会开花结果。善的种子结的是快乐和吉祥;恶种子结的果实是苦恼和灾祸,不善不恶的种子结的果实是不苦不乐的中性感受。所以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开不了心地。’(注十二)忠心经上也说:‘心念是语言和行为的根本。心是一切现象的总源头。有了恶念就会遭受苦报;有了善念,就会遭受乐报。’(注十三)

举个简单的譬喻,起了善念就好比在心地上播种好花的种子,动了恶念好比在心地上种毒树,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好比在心地种杂草。因为我们一般人在过去世都起了许许多多的善恶念,所以今生有苦乐、凶吉、祸福的现象。

总而言之,善念会产生仁慈的行为,由施舍而使人产生愉快的影响力,这愉快的影响力又产生吉祥和福气。

恶念产生破坏性的行为,由破坏而使人产生憎恨的影响力,这影响力将来会导致忧苦和凶祸。

无善无恶的念头会产生杂七杂八的行为,由这杂七杂八的行为产生没忧没喜的影响力,造成不苦不乐的感受。

所以华严经上说:‘你应当观察世界的种种现象,都是由心念造成的。’(注十四)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

‘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于‘污染的造作’

‘心不动念’、‘了知境界而不起分别心’(离念灵知)、‘行善而不执著善相’才是‘清净的造作’。换句话说,清净的造作超越了善恶的对待。

这个观念也许诸君不易明白,让我举个简单的譬喻吧;大家都知道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污泥就是恶业,清水就是善业,莲花不但不染污泥,也不染清水。这才是真正的清净。所以真正的清净超越染净的对待。真正的善也超越善恶的对待。这超越对待的善,我们姑且叫它‘清净’。

为什么要超越善恶呢?因为造恶得苦固然不好,造善执著我在行善也有许多烦恼,譬如心中受了‘我啦’、‘善啦’、‘多少功德啦’这些名相的干扰。再者,行善虽然将来有福报,可是当这些福报来的时候,一个人难免被福报‘乐’昏了头,以致于物质享受太过份,起了骄傲心,忘记再继续种善因,大吃大喝种其他恶业......等。人一种了恶业就会堕落。所以佛家把行善求富责的人形容为‘三世怨’。其意义就是:今生行善求富贵,来生有钱没智慧,有钱没智慧就会造恶业,所以到了第三生便又穷苦了。这样打转总不是办法吧!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行善而不希望回报,甚至不执著善的名相和有我在行善。行善不执著我相和善相才有智慧,才有眼光。

总括一句话:‘心地清净才是最大的福气。行善不执善相才是绝对的净业,才是超越对待的最大吉祥。’

不只做坏事情才会产生报应,连一动恶念也会产生恶果。诸君如果不信,我引用两个故事来说:

从前梁武帝在世时,有一天他看见一桩奇怪的事情。某甲在卖瓜,某乙先来向他买瓜,某甲说不卖。后来某丙来向某甲买瓜,某甲却很高兴的卖给他。梁武帝看见这种情形,他大惑不解,于是就去问志公禅师。志公禅师是得道的高僧,有了解过去世的神通智慧。志公禅师告诉梁武帝说:‘这卖瓜的某甲很多世以前是死刑犯,当他要被处死刑时,很多人都在围观,当时某乙和某丙也在场。某乙心里认为:‘这个家伙罪有应得,活该!’某丙却认为这死刑犯很可怜,因此就对他产生同情心。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某甲今生不把瓜卖给乙,而却喜欢卖给丙。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卫仲达,他在翰林书院里面当官。有一次被阴司的官派小鬼把他的魂引到阴间来。阴间的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的档案都送上来。等到册子送来时,那里知道他做恶的档案堆积如山,而做善的档案却只有一小卷而已。

阴司的官吩咐拿秤来,把两种册子称称看,没想到那一大堆坏事的档案反而比这一卷善事的档案轻。

卫仲达感到大惑不解。他问阴官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那里会有这么多过失和罪恶呢?’,那官司回答:‘只要起一个不正的念头就是罪恶了,不必等到实际行动产生。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就已犯了天庭的法律了。’卫仲达接看又问:‘那这一卷善事的档案里面是记载那一件事呢?’阴官说:‘有一次皇帝想在福州府大兴土木,叫很多百姓去做苦工。你上书建议皇帝不要这么做。那一卷档案就是你的奏章底稿。’接著又说:‘你那次建议皇帝并没有采纳,但你这一心念,究竟是为大众著想,以免老百姓受苦,所以是大善事。如果皇上当时能依照你的建议去做,那善的力量,可比现在大多了。’(见感应笃汇编卷一)

由上面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知道起心动念的重要性。要念念常行善事,时时为利益众生著想,我们的福德才能积得广大。诸君要行住坐卧处处不离善念,请详阅华严经的净行品!

譬如:当我们睡醒时,应常愿一切众生早日觉悟永恒的真理。当我们下床时,应常愿走路不会伤到任何小昆虫。万一有小动物无意中被我们踩死了,我们则愿它往生佛菩萨的净土。当我们步行时,应常愿一切众生都能出离生老病死的苦海。当我们出门时,应常愿一切众生能免于烦恼的逼迫。当我们大小便时,应常愿一切众生都能舍弃贪爱和憎恨。当我们洗去污秽时,应常愿一切众生身心清净,没有瑕疵或污垢。当我们开灯时,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运用智慧的光芒,照破一切幽暗迷惑。当我们就寝时,愿一切众生身体安稳,心不散乱。

古代有一首诗偈描述:动了善恶的念头,将来遇到适当的机缘一定会产生果报,‘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欲知祸福先问自心。

‘行藏虚实自家知, ‘湛湛青天不可欺,

祸福因由更问谁? 未曾动念已先知,

善恶到头终有报, 劝君莫做亏心事,

只争来早与来迟。’ 古往今来放过谁?’

所以陈希夷的心相篇上说:‘相貌是从内心产生的。心里头有了善恶厚薄,因此相貌也可以看出吉凶祸福。’(注十五)又说:‘心地和念头是相貌的根源,明白心念,善恶自然可以分辨得清楚。行为是由内心引发的,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自然就可以知道吉凶祸福。’(注十六)正法念处经第二十卷上说:‘心能造作一切善恶业,由于心地的好坏所以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果报。’(注十七)

就某方面来说,人实在很像电脑,譬如,电脑能贮存一切‘资料’,人心能贮藏一切‘善恶种子’。

电脑依靠‘方程式’来工作。我们则依照‘习惯’来产生行为模式。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的起心动念、语言和行为一定要特别的谨慎。譬如,选购书本要特别慎重,因为一旦看了不好的书,就可能心地中播下不好的种子。看电视也要特别的谨慎,因为假如看了没有意思的连续剧,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做恶梦。

我们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严防恶念(损人自私的都叫恶念)的产生。因为念头重覆出现几次以后就会造成行为,行为重覆出现几次以后就会产生习惯,习惯根深蒂固以后就会变成性格,有了什么样的性格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

所以经上说:‘心地不清净、不明了’(惑)就会‘造作有善恶力的行为’(业)。善恶的行为发出影响力就会产生苦乐和凶吉的结果(果)。所以业报差别经上说:‘一切众生都被业力牵引著走,随著自己所造的善业恶业而转动,因为这种缘故,所以有上中下的种种差别。’(注十八)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的第二卷也说:‘大家千万不可轻视任何一件微小的恶业,以为做一点坏事不会受罪报。再小的罪,死后不但都有报应,而且丝毫不能幸免,也无法由别人代受果报。’(注十九)

‘心命歌’讲得非常好: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现在的物质文明很发达,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质的享受里,生活越来越奢侈浪费,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诸君必须明白我们今生所享用的东西,无一不是前生种福所感的果报。过分享福和尽情享乐的后果是可怕的。所以古代有一首诗告诉我们在富足时常要为贫困设想:

‘处世持家年复年,

总须虑后更思前。

有钱常想无钱日,

莫待无钱想有钱。’

宋代的高僧法演禅师说得好:‘福不可以享受到尽头,假如福享受尽了,幸福和快乐的泉源就会枯竭!’所以,要好好爱惜我们的福,绝不暴殄天物或丢弃任何能用的东西。例如:我们绝不剩过多的饭菜。每餐都不可在碗里留下饭粒。吃剩下的饭菜宁可留到下一餐食用,千万不可吃得过饱。吃得过饱和丢弃食物都是折福。吃得过饱不但伤胃,而且损寿致病。人的胃像气球一样,气球的气打得饱饱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把气放掉,那气球的弹性就会丧失了。同样的道理,经常吃得过饱的人胃一定很差,他的消化能力一定不好。况且吃得过饱或者在肚子还没饿以前就吃东西,他一定无法感受食物的美味。

不但饮食方面要惜福,其他日常衣著和用具也都要惜福。不要看到东西就想买。因为如果买的东西不实用,再便宜也是一种浪费。买东西也不是便宜的就好,要考虑到东西的价钱和品质耐用是否恰当。

同时要敬惜字纸,不要随便或丢弃字纸。关于爱惜字纸的因果,请详阅惜字征验录。

总而言之,要时时养成敬事惜物的心。下面是一个惜福的感人故事:

有一位日本青年,名叫中岛光藏,他为了学习雕刻佛像,就去拜访日本优秀的雕刻家高村东云,想拜高村东云为师。高村东云只教他到井边学习汲水,并没有对他说什么话。

但他看了中岛光藏的汲水动作以后,就破口大骂,叫中岛光藏回去,不要学雕刻了。其余的弟子看到中岛光藏那副可怜的样子,就留他住宿一夜。半夜时,中岛光藏被人叫醒,带去见高村东云,高村东云温和地对他说:

‘白天我声骂你,你大概不知道我骂你的原因吧,现在我解释给你听。

佛像是神圣的东西,因此雕刻佛像的人绝对不能没有一颗虔诚高尚的心。虽然水不怎么值钱,可是你却不能随便加以浪费。我看你汲水的时候,水泼到地上,你都毫不在意。一个把东西糟蹋而不知反省的人,怎能刻佛像呢?’

听完了这一番话,中岛光藏深受感动,痛改前非。高村东云看他还是可造就之材,乃准许他投入门下。后来中岛光藏也成为有名的雕刻家,大家都叫他‘高村光云’,他与他师父只差一个字而已。(见英凯译禅语百选)

诸君假如想明白惜福和奢侈的感应故事,请参阅崇俭篇。

施舍就像把钱存入银行,接受别人的施舍就像领取存款,享受福报就像把领出来的钱花费掉,所以施舍越多的人他的福报就越大。常接受别人的施舍就是在消福。所以聪明的人喜欢施舍,而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施舍。当他接受别人的施舍时,他是为了广结善缘,而且会很快的把所接受的财物又转施出去。

真正会施舍的人不会爱好名利,而且不贪求福报。因为如果为了求功德而行善,为了福报而施舍,那么他施舍的善行将是虚伪而且有烦恼的。行善希望果报和名利,只不过是利己主义为求其私心之满足所做的表现而已。所以我们施舍行善时,要把积功德的念头和贪求名利果报的意识一并摒弃,这才是真正的大施舍。这种无心的善行才是最自然、最高尚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施舍不为人知,才是真正的善行。只施舍了财物,而不能舍弃了名利果报,并不是完全的施舍。所以说:心地清净才是真正的施舍,心地清净才是最大的福气。

关于接受别人的施舍,古代有一副很深的对联:‘三心未了水难消,一念不生金易化。’这意思就是说:有了贪心、憎恨心和愚痴心的人,纵使别人只给你一杯白开水,你把白开水喝下去也是很难消化的。假如你心地清净,没有丝毫的妄念,纵使别人给你贵重的金子,你也是很容易消受的。

又有一首类似的诗偈:‘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这首诗告诉我们:假如我们的智慧和德行不好,随便接受了别人的一种施舍,来生纵使自己变成了畜牲,还是要偿还的。

勤积阴德比享受福报好多了。所以先圣先贤都教导我们要努力行善助人。例如:印送经书,修建寺院、造桥铺路、救灾济贫、待人宽厚、矜孤恤寡、敬老尊贤、见寒施衣、见饥施食、见病苦施舍药材、施茶水以解除行人的口渴和烦热,施棺椁以免尸骸暴露,点夜灯以便行路,造船筏以渡人过河。

...........凡是有益大众的福利事业更应尽心尽力去做。(详见阴骘文和感应篇)

有钱而不知行善积德的人最笨也最可怜了。因为一个人有钱而吝啬施舍,就会把钱花在物质享受方面,天天大吃大喝,自己造了许多恶业而却还不晓得。将来可就惨了,这种人一定会生出不肖的子孙来。因此‘积福歌’再三叮咛我们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而且要修福重于享福:

‘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

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山丘长业冤。

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

世间最大惟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

积福歌

叹人只知今世财,

那知财是前生福。

我今说与积福人,

劝世重财先重福。

有福自有福,无福空劳禄。

若有一分财,定有一分福。

德厚福自绵,福厚财自裕。

何故奢靡人,乃以积福资,任意恣淫欲?

何故骄纵人,反以积福资,倚势欺穷独?

何故痴迷人,聚有积福资,贪得无厌足?

何故悭吝人,枉有积福资,舍财如割肉?

不肯种福田,愿做儿孙犊。

留了难带财,撇了易带福。

临时空手去,徒向阎君哭。

我为世人悲,叮咛还再嘱;

莫为儿孙计,自有儿孙福。

不如看破财,及早修些福。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究这事情发生的原因,从这原因上根本解决。

害怕受苦和逃避倒霉的事情是人之常情,可是害怕受苦和逃避受苦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一切苦果都是由过去恶业来的。恶业不除,苦果就会接二连三地发生,逃也逃不了。所以光明童子因缘经第四卷上说:‘善恶业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仍然不会消失,遇到适当的时机和因缘,一定会结果的。’(注二十)大乘造像功德经的第二卷也说:‘善恶业的报应可能在今生,也可能在下一生,要不然可能就在下两生以后才报应。’(注廿一)

造了恶业好比欠别人债,逃避苦果好比逃避债主,忍受痛苦好比偿还债务。你虽然可能逃得了一时,可是债主还是会不断找你要债。所以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勇敢地把债务还清,以后不再欠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假如我们把这个道理想开了,当我们遭到倒霉的事情,我们便会忏悔过去所造的恶业,而不再怨天尤人。而且遇到了苦果;我们会很‘快乐地’接受它。因为只有当我们忍受苦痛时,痛苦才会消失了。你想一想:接受苦果不是像了清债务那么地令人轻松愉快吗?

佛经上有一首偈描述人们今生十种现象的由来,这首偈叫做‘十来偈’

1、端正者忍辱中来。

2、贫穷者悭贪中来。

3、高位者恭敬中来。

4、下贱者骄慢中来。

5、喑哑者诽谤中来。

6、盲聋者不信中来。

7、长寿者慈悲中来。

8、短命者杀生中来。

9、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

10、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详见罪福报应经)

△儒家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有些类似佛家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所以不行仁义礼智信,就是破戒。

1、自己亲身杀害动物。

2、劝别人杀害动物。

3、称赞别人杀害动物的技巧高明。

4、看见别人杀害动物心里高兴。

5、希望我们所怨恨的人早日死亡。

6、看见所怨恨的人死了以后,心生欢喜。t

7、破坏动物的窝穴。

8、教导别人破坏动物的窝穴。

9、捐钱建立神庙,然后杀害动物去祭祀。

10、爱好斗争,并且教别人互相残杀。

1、自己不杀害任何动物。

2、劝导别人不要杀害动物。

3、看见不杀害动物的人,加以称赞。(赞扬不杀生的好处)

4、看见别人不杀害动物,心生欢喜。

5、看见被人杀害的动物,设法加以救济或赦免。

6、看见他人害怕死亡,加以安慰,使他身心平安。

7、看见别人心里有恐惧,设法使他不再恐惧。

8、看见别人或动物有病痛,产生同情心。

9、看见别人遇到急难,就想加以帮忙。

10、施舍食物给其他众生。

△我们把小动物关在笼子里,以食物喂它,来生虽然可能使寿命长一点,但是来生也会因为束缚动物而自己不得自由。这实在不划算!你可以把食物放在室外,让小鸟自己来吃,不要把小鸟关在笼子里喂它。不要用绳子去绑动物的脖子或四肢;请诸君要明察这道理啊!

1、喜欢打人、虐待动物。

△当老师或为人父母的人,如果为了学生或儿女变好,本著爱心去惩罚学生或子女,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但如以愤怒心打学生则来生多病。

2、劝别人虐待动物、打动物。

3、看见别人虐待动物加以称赞。

4、看见别人打骂动物心生欢喜。

5、恼乱父母,使父母心里忧愁。

6、扰乱圣人或贤人。

7、看见所怨恨的人生病,心里高兴。

8、看见仇人病痛好了,心里很不高兴。

9、所怨恨的人生了重病,你却送他假药或与治病不相干的药。

10、上次所吃的食物还没消化,就又再吃。

△今生身上长恶疮,乃是因为前世鞭打众生。

△今生胆子太小,乃是因为前生常以恐惧的东西吓人。

△今生常入冤狱,乃是因为前生把动物关在笼子里。

1、不打别人,不虐待动物。

2、劝别人不要打人或虐待动物。

3、看见别人不打人、不虐待动物,就加以称赞。(赞扬不打人、不虐待动物的好处)

4、看见别人或动物不相殴打,心生欢喜。

5、侍奉父母和病人。

6、知道病人有病痛,勤加服侍照料。

7、见仇人病痛解除,心生欢喜。

8、布施良药给生病的众生,并且劝别人也布施良药。

9、对于生病和痛苦的人,起怜悯心。

10、节制饮食,不吃得过饱。

1、容易愤怒,喜欢生气。

2、常怀嫌恶与憎恨心。

3、欺诳别人。

4、扰乱众生,使众生心生烦恼。

5、不敬爱父母兄长。

6、不恭敬圣贤。

7、侵夺圣贤维生的东西和田地。

8、把佛塔、佛寺里的明灯弄灭。

9、看见丑陋的人,加以轻视、挖苦或讥笑。

10、习惯干损人利己的事情。

1、不生气、不愤怒。

2、施舍衣物给别人。

3、敬爱父母尊长。

4、尊重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5、常粉刷装饰寺庙佛塔。

6、用清净的泥土或涂料粉刷房屋堂宇。

7、把寺院附近难走的路弄平。

8、洒扫佛塔。

9、恭敬丑陋的人,不加以轻视或讥笑。

10、看见相貌端正的人,知道是前世修福德所导致的结果。

1、对于众生起嫉妒心。

2、看见别人获得好处,心生恼热。

3、看见别人失去利益,心生庆幸。

4、看见别人有好的名誉,起嫉妒和厌恶心。

5、看见别人名誉减损,心生欢喜。

6、退失道心,毁灭佛像。

7、对于父母和圣贤,不尽心奉侍。

8、劝别人做不得人缘的事情。

9、阻碍别人修行广得善缘的事情。

10、轻视或讥笑人缘不好或威望较差的人。

1、不嫉妒别人。

2、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心生欢喜。

3、看见别人失去利益,起怜悯心。

4、看见别人有好的名誉,心里高兴。

5、看见别人名誉减损,心里难过,并且想帮助他。

6、发大道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

7、尽心恭敬奉侍父母和圣贤。

8、劝别人做广得善缘的事情。

9、劝别人修行广得善缘的事情。

10、看见人缘差的,不加以轻视或讥笑。

△看见别人心生欢喜,则来世别人也会喜欢看见你!

1、不知恭敬父亲。

2、不知恭敬母亲。

3、不知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4、不知恭敬修行清净的人。

5、不恭敬老师、朋友或尊长。

6、不尽心奉请、迎接、供养师长。

7、看见师长来,不起立恭迎,请他坐上座。

8、不遵行父母的教诲。

9、不接受圣贤的教诲。

10、轻视或讥笑出生卑贱的人。

△今生常被驱使劳役,乃是前生负债不还。(安士全书)

1、恭敬父亲。

2、恭敬母亲。

3、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4、恭敬修行清净的人。

5、恭敬爱护长辈。

6、侍奉迎请师长。

7、见到尊长来,起立恭迎,请他坐上座。

8、恭敬地接受父母的教诲。

9、尊敬圣贤,并接受他们的教诲。

10、不轻视或嘲笑出生卑贱的人。

1、亲自窃盗他人财物。

2、教别人偷盗。

3、看见别人偷盗,加以称赞。

4、看见别人偷盗,心生欢喜。

5、侵犯或剥夺圣贤维生的物品。

6、减少或撤走父母的维生物品。

7、看见别人得到利益,心里不高兴。

8、阻碍别人得到利益,或加以留难。

9、看见别人施舍,不产生随喜心。

10、看见饥荒,不产生怜愍心,反而幸灾乐祸。

△遇见能源危机,不生怜愍心,而认为对自己行业有益,也是过失。

△天道循环最为真,谁人常富更常贫。今朝受饿吞饥者,半是当年悭吝人

1、自己不偷盗别人的财物。(别人没有允许,就取走别人的一针一线,就是偷盗。)

2、劝别人不要偷盗。

3、称赞不偷盗的好处。

4、看见别人不偷盗,心生欢喜。

5、尽心侍奉父母,不使所用匮乏。

6、供给圣贤或尊长,一切所需物品。

7、看见别人得到利益,心里高兴。

8、看见别人追求利益,设法帮助他达到目标。

9、看见爱好施舍的人,心生欢喜。

10、遇见饥荒,心里产生怜愍心,并且设法救济。(在电影或电视看见饥荒,也应生怜愍心,否则有微小的过失和烦恼)。

1、不请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2、阐扬妨害别人或其他动物的理论或方法。

3、不能接受或奉行真理和善法。

4、称赞不一定的事物以为一定。

5、吝啬说法或教导别人。

6、亲近不信三世因果的知识份子。

7、远离正信的佛教徒。

8、称赞邪知邪见的行为。

9、舍弃正确的智慧和见解。

10、轻视或讥笑愚痴和邪恶的人。

1、请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2、阐扬行善的方法与好处。

3、听闻、修持、弘扬、维护正确的教法。

4、称赞亘古不变的真理。

5、乐于演说真理的要点和修行的方法。

6、亲近真正有智慧、相信三世因果的人。

7遵守护持正确的佛教。

8、精勤用功,博学多闻。

9、远离愚痴和邪恶的人。

△初学的人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成就的人才可以出污泥而不染。

10、不轻视、讥笑愚痴邪恶的人。

1、做最恶毒的行为。

2、讲最恶毒的言语。

3、起最恶毒的心念。

4、认为:人死如灯灭,没有善恶轮回和因果业报,它不过是劝人为善所,编出来的谎言罢了。

5、认为人死后还是出生为人,畜死还是为畜,做好做坏还不是一样。

6、认为今生受苦和享福完全出于自然或神的安排,并非由于过去世的善恶业。

7、否定‘行善得乐、为恶得苦’的因果律,胡作非为。

8、凡是自己知识所不能知道的都不相信。

9、执著世间或众生是有始或有终、是常或无常,是有边或没有边等偏见。

10、不知报恩。

1、做中等恶毒的行为。

2、讲中等恶毒的语言。

3、起中等恶毒的意念。

4、因贪心而做出罪恶的事情。

5、因憎恨而做出邪恶的事情。

6、因愚痴而做出罪恶的事情。

7、讥骂众生。

8、恼害众生。

9、施舍不清净的东西。

10、邪淫:淫人妻女、同性恋、手淫、非时非处与己妻行淫。

1、做轻等的恶行。

2、说轻等的恶语。

3、起轻等的恶念。

4、无理和过分贪求财物享受。

5、因贪而与人发生口角、打斗、诉讼。

6、嫉妒。

7、诽谤三世因果、鬼神、圣贤。

8、贪爱金钱、洋房、轿车等财物。

9、有病在身,又因饥饿而死。

10、热死和渴死。

△阿修罗,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端’或‘容貌丑陋’。他住在天上、海中或山上。性情傲慢,脾气暴躁,好打斗争胜。

1、做微恶的行为。

2、说微恶的语言。

3、起微恶的意念。

4、骄慢—仗恃自己的才能、学问、财富等比别人强,而生骄傲。

5、我慢—执著身体、感受、妄念是我而生骄傲。

6、增上慢—还没有神通智慧,说自己已经有了。还没有断烦恼说自己已经断了。

7、大慢—对于学问才能和我差不多的人,我却以为我比他强得多。(自高自大)。

8、邪慢—做了坏事,依恃恶势力,欺压他人。

9、慢慢—某人比自己高明,却反说自己比某人高明。

10、把所修行的善,回向阿修罗,希望自己死后成阿修罗。

1、不杀害动物。

2、不偷盗。

3、不邪淫。

4、不妄语。

5、不饮酒。

1、更严格地奉行不杀生。

2、更严格地奉行不偷盗。

3、更严格地奉行不邪淫。

4、更严格地奉行不妄语。

5、不绮语(不讲华丽而没有意义的话)。

6、不两舌(不挑拨离间)。

7、不恶口(不讲粗鲁的话)。

8、不贪取。

9、不憎恨。

10、不邪见(深信三世因果)。

△修十善可以升‘欲界天’(有男女欲望的神仙界)。如果修行著相的十善,再加上修行禅定,则可以往升‘色界天’(欲望更少但仍有形体的神仙界)。修‘四空定’(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定)则可升‘无色界天’(没有形体的神仙界)。神仙的智慧虽比人高,但仍都有烦恼。修行执我相的善,最多只能往生天上。如果想要超越天界,进入没有烦恼的完美境界,则必须修‘净业’—行善不可执著我相和善相。

华严经的十地品中记载:一切恶以十恶为根本,造了十恶,来世不但会坠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而且万一再投生到人间,还会产生两种可怕的报应:

1、杀生:短命、多病

2、偷盗:一贫穷、和别人共用财物,使用财物不能自由自在

3、邪淫:妻子不忠贞不善良、得不如意的眷属(亲人常和你作对)

4、妄语:常被人诽谤、常被人欺骗

5、绮语:讲话没人接受、说话不清楚

6、两舌:亲朋好友背离、家人亲族恶弊

7、恶口:常听到不好听的声音、常发生诉讼争论

8、贪爱:心不知足、所求匮乏(或多欲无厌)

9、憎恨:常被人苛责缺点谈论是非、常被别人烦恼或伤害

10、愚痴:生在没有智慧的家庭、心地谄曲而不光明磊落

业报差别经上也叙述了众生的十恶业能产生如下的凶报:

1、杀生—能使大地碱卤,药草无力。

2、偷盗—能感现霜雹、蝗虫等现象,使世界闹饥荒。

3、邪淫—能感现恶风大雨,以及各种尘埃。

4、妄语—能使许多事物变得臭秽。

5、两舌—能使大地感现高低不平。

6、恶口—能造成瓦石沙砾,粗糙难看的东西。

7、绮语—使草木稠密,枝条长棘。

8、贪爱—使农作物的果实又细又小。

9、憎恨—能使一切树木的果实又苦又涩。

10、愚痴或邪见—使一切农作物不会开花结果,收获量很微少。

地藏经中的‘阎浮众生业感品’也举了一些做恶会得凶报的例子:

杀生—遭殃短命。

偷盗—贫穷、受苦。

邪淫—来生变雀鸽鸳鸯等禽兽。

恶口—家庭不和,时常和亲属争吵。

诽谤—口才不好,嘴里长恶疮。

憎恨—丑陋残废。

悭吝—所求的东西无法得到。

饮食无度—来生饥渴,而且咽喉出毛病。

爱好打猎—因受惊疯狂而丧失生命。

悖逆父母—遭到天灾地变。

焚烧山林—疯狂迷惑而惨死。

虐待子女—来生常受鞭挞。

网捕鸟兽—来生骨肉分离。

△钓鱼、网鱼的人来生也会遭到父母兄弟妻子离散的报应。

贡高我慢—出生卑贱,受人驱使。

无端毁坏财物或暴殄天物—所求的东西缺乏,不能如意。

不信三世因果等邪见—诞生在文化边落(没有佛法)的偏僻地区。

陈希夷心相篇说:

性情偏激的人—恐遭奇祸。

言多反覆—没有好友可以依靠。

转眼无情—贫苦、寒酸、夭折。

轻口出违言—寿命短折。

忘恩而思小怨—科第难成。

偷斤减两—子孙很难成大人。

利己损人—儿孙多悖逆。

使别人难堪—意外丧身,又害了子女。

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又损寿。

小有富贵则生傲慢—准有刑灾。

假公济私—纵使有荣华富贵,儿孙也没办法享用。

有才能而吝啬教导别人—自己没有成就,子女也一无所成。

妒忌别人,争胜图利—到头来还是输人一等。

乐极生悲—一生辛苦。

怒时反笑—到了老年,还是老奸巨滑。

爱好称赞自己的长处—功名很难有所成就。

喜欢谈论别人的缺点—身心性命容易受伤害。

责备别人重而责备自己轻—别人不与他共谋同事。

爱好跟别人竞争—前程有限。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笑骂不分是非—知交断绝。

少年飞扬浮动—寿命难长。

刚愎自用、行险侥幸—走头无路。

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短折亡身。

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凶灾恶死。

色欲空虚—暴疾而没。

肥甘凝腻—毒疮而终。

性情孤洁—老后无嗣。

心地欺瞒—盛年丧子。

暗里伤人—无子。

苛剥民财—多遭火盗。

有的富人有钱财却不能享受到快乐,终日为财物忧愁。这是因为他前世施舍时不能发至诚心、欢喜心。或者因为别人劝他施舍,他才勉强施舍。或者因为施舍之后,又生后悔心。(见弥勒菩萨所问经)

有的人没钱、房子,可是他有公家宿舍房子可以住。他虽然没所有权,可是他照常可以享用,这是因为前世时他只知劝别人施舍财物,可是他自己却不能施舍。或者因为他看到别人布施时,只加以欢喜赞叹,但自己不布施。

有的人要很辛苦地工作才能致富,这是因为他前世布施时,让受施的人千辛万苦才得到施物。譬如:他救济穷人,让穷人跑了老远的路途,办了许多麻烦的手续,又等候了很久,才领到钱。

有的人命很好,财富得来全不费工夫。譬如,做生意很轻松就可以赚到钱,别人把遗产捐赠给他。这是因为他前世布施时,让受施者很轻松而不费力的情形下得到施物。譬如,他亲自送财物到高山上的孤儿院,使孤儿们很愉快地获得那物品。

有的人起先富有后贫穷。这是因为他前世因为别人的劝告才布施,可是因为不明白施舍的意义,布施以后心里后悔,变成吝啬。(见业报差别经)

有些人起初贫穷,后来越来越富有。这是因为他前世本来不欢喜施舍,因为别人的劝告他才施舍,可是布施以后他心里很高兴,慢慢也喜欢施舍财物了。

有些人虽贫穷可是喜欢布施,这是他前世虽然施舍,但没有施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所以产生的福报很少,稍微享用一下,福报就完了,所以今生才会贫穷,但因为过去习惯布施,所以今生虽然贫穷但仍喜欢施舍。

有些人今生很富有,可是他却很吝啬,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过去世本来就不曾布施,偶而遇到一两位良师益友的劝导,他暂时布施了这么一次,而且还布施给智德兼备的人。虽然只布施了这么一次,可是因为福田好,所以福报多,所以今生大富大贵,可是因为他过去世就不习惯布施,所以今生仍吝啬成性,不喜欢布施。

施舍必然可以产生福报,可是福报的大小不是我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它受到下列三个要素的影响:

1、施舍的东西—东西越难得越贵重,所产生的福越大。

△施舍可分为施舍财物、施舍真理和解除恐惧烦恼等三种。其中以传播真理的福最大。

△布施金钱财物来生可以得富贵。

△传播真理来生可以得智慧。

△解除众生的困难恐惧、忧虑、紧张和烦恼,使他们得到平安和快乐,例如陪胆小的人走黑路,来生可以得到健康。

△钓鱼杆、农药、杀虫剂、刀枪、不清净的东西或食物......不可以布施。(施则无功而有罪)。

2、施舍时的心地—心地越清净则福大。布施希望同报则得福少。为了名利而施舍则福报小。布施时为人所知(阳德)得福小。布施时不为果报则福报大。

3、接受施舍的对象—对方的智慧、品德越好,则施舍的福报就越大。布施圣贤一钱,胜过布施凡夫千万钱。所以佛经上把产生福报的人,叫做‘福田’(意即能产生福报的田地)

阿毗昙甘露味经上说:布施畜生可受百世报,布施不善人受千世报,布施善人受万世报,布施离恶欲的凡夫可以得千万世报,布施得道的人可以得无数世报,布施佛则将来一定会成就无上智慧。

△好的福田通常有三种:

(1)恩田(对我们有恩的人,如父母师长)

(2)悲田(使我们产生怜愍、心的人,如饥渴、穷人、病困的人。)救人危急,功德很大。

(3)敬田(有智慧、有道德的圣贤,如得道的高僧等)

△福报就是‘财物’、‘心地’和‘对象’这三者的乘积。

一般人施舍讲究‘财物’和‘对象’,菩萨的施舍则不分对象,而特别讲究‘清净心’、‘平等心’。因为心不平等、不清净就有烦恼。

而且这三个因素中,心是我们可以做主的,只要心地无限清净,福报就无量无边了。

而且在心地上下功夫对我们利益最大。‘财物’和‘对象’这两个因素都是在身外,所以常不能自由发挥,譬如,我们的财物是有限的,施舍的对象也很难随心所欲。所以大智度论上说:‘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

经典上曾记载:有一次,舍利弗以一钵饭供养佛,佛立即以那钵饭布施给狗吃,而且问舍利弗说:‘你布施饭给我,和我以饭布施狗,那一个人得到的福多?’舍利弗说:‘佛布施饭给狗的福报多,因为佛的心清净无比。’

布施时心不恭敬,没有欢喜心、没有至诚心或者布施时心生傲慢......则布施的东西再多,所得到的福报仍然很少。

布施的对象(福田)没有智慧也没有道德,则布施的福报少。譬如把种子播在不肥沃而且又硬的沙土上,播的种子再多,所收获的种子一定很少。(见菩萨本行经)

以欢喜心、恭敬心、清净心布施,而且布施给佛菩萨圣贤等最好的福田,布施的财物虽然少,所得的福报多得不可计数。譬如,在土壤肥沃的土地里,种的种子虽然少,可是所收获的果实却很丰硕。

所以法苑珠林上计载:八十亿耳(人名)过去曾用一朵花供养佛塔,因此在天人间和天上快乐了九十一劫,剩下的福德使他今生成就圣果。(法苑珠林第廿一卷)

\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很富有,一个很贫穷。有一天,这两个人遇到乞丐,他们都感到很忧愁。那个穷人担心自己没有钱,不能施舍。那个富人担心乞丐要钱,他的钱财会减少。那个有钱人死后出生做饿鬼,而那穷人死后却升天上,这是因为吝啬和慈悲心的不同。忧愁虽然相同,可是受报却完全不同啊!

人寿百岁时受持五戒十善终其身,与人寿十岁时受持五戒十善终其身,所得到的福报,等无有异。

寿命一百岁的人行善五十年,与寿五十岁的人行善廿五年所得的功德福报没有两样。

有些人一生为非作歹,可是却没有横死。这就是因为他今生种的恶果还没有成熟以前,前生的善果先成熟了。譬如说,从前有一个人七辈子都以杀羊为职业,而临终不坠三恶道(地狱、畜生、饿鬼)。但是到了第八辈子便坠三恶道,而且先前所造的杀业都一一偿还果应了。(见大藏一览)

所以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并非无报,时机未到。’

有少数人一生行善,临终却不得‘好死’。这是因为他今生的善果还没有成熟,可是他前世的恶果已经先成熟了。

然而,也有一些普通人以为是‘恶终’,其实不是恶终的。例如,譬喻经上记载:有一个牧羊的孩子采花要供养佛,可是走到半路却被牛触死了,但是他的神识(一般人叫‘灵魂’)却升天了。经律异相这一部书也记载:有一只猴子看见一个得道的高僧,心里很高兴,他开玩笑地披著裘袈,没想到失足坠地而死,它的神识也生天。总而言之,因为行善而死的人,来世没有不得善报的。只是我们凡失的肉眼一时认识不清而已。(见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

诸君一定要有‘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信心,做好事千万不可因为发生挫折或倒霉的事而退失善心!我们必须要明白眼前的凶祸都是过去世的恶业造成的,只要我们对眼前不如意的事情稍加忍耐,而且更努力行善,吉祥的结果和机运迟早一定会来临。况且,倒霉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很像是凶是祸,其实是大吉大福。下面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明朝时扬州有一位开杂货店发财的富翁;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孙子,生活相当富裕。

后来他病倒了。临终时,拿出一杆秤子,并且吩咐他的儿子说:‘这是我赚钱的绝招!这一杆秤子里面是中空的,而且还灌有水银,所以我在买卖上占了不少的便宜,今天才能拥有这么多财富。你可要善加利用这秤子啊!’

他儿子听了,心中暗暗惊讶,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做出这么不道德的事。可是父亲正病重,只好唯唯随顺,不便说明。

他父亲死了以后,他就将秤子烧掉了,并且努力行善,救济贫困,以弥补他父亲的罪过。

他这样真诚为善,不到三年,家产已经耗费了一大半,但对他来说,那倒是心甘情愿的。可是没料到他的两个爱子相继夭折,使他伤心之余,常怨叹老天无眼,行善不得好报。

有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地方,形状很像宫殿,见到一位官吏,坐在殿上,当面告诉他说:‘你父亲能致富,是他前世施舍财物的结果。财富是命中应有的,其实并不必靠那水银秤;可是他心术不正,运用这种卑劣的手段,加了一身的罪业,至死不悟,自受苦报,这正是他的迷痴。那时天帝知他用心贪恶,所以遣下破耗两星,投做你的儿子,以败毁你的家业。家败之后,还要加以火烧。而你呢?也会受到你父亲的余殃,非但衣食不足而且短命。你父亲以为有这么多的家产遗留给子孙,一定可以世代享受;可是他那里知道:儿子不能长寿,孙子是来败家的呢?现在幸亏你存心善良,三年真诚为善,为父亲忏悔罪业,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天帝特别命令所司收回这两个败家子,不久将另降贤子,以光耀你的后代,并增长你的寿命。你应该继续修善,不要埋怨天道不公平。’

他醒之后,恍然大悟,行善更勤,后来果然连生了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摘自第一九一期慧炬)

上面这个故事使我们联想到印光大师全集的一段话,他说:

‘一个人生儿子大概有四种原因:一种是报恩,一种是报怨,一种是还债,一种是讨债。报恩是:因为他父母对于儿子,过去世有恩惠,为了报恩,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服劳奉养,生事死葬都称父母的心意。世上的孝子贤孙,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报怨是:因为父母对于儿女过去世有亏损的地方,为了报怨,就来做他们的儿子。所以怨恨较小的,就忤逆父母;大的甚至为非作歹,闯下大祸,害及父母。做父母的,活的时候,不能得到儿子的奉养,等到死了,还因为儿子的不争气,带著羞耻到九泉去,这是报怨的一种。还债是:因为儿子在过去世,欠父母的资财,为著偿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倘若债欠得多,父母就可以终身由他奉养;若是欠得少的,就不免半路死去;像读书才得了些功名而丧命的,做生意才得了些财利而身死的。讨债是:因为父母在过去世,欠儿子的资财,为了讨债,就来做他们的儿子。小的债不过损失些学费聘金,等到还清了,父母想望他成事业,而他忽然夭折,再也不留片刻;若是大的债,那做父母的损失,可就不止此数,必定要废业荡产、家破人亡才罢休。’

如果我们明白上面这番道理,当我们行善拜佛,求子女病愈而子女反而去世时,我们千万不要灰心,因为说不定那死去的子女本来是来讨债报怨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忏悔行善和佛菩萨的慈悲,才停止了恶运。这好比我们曾经得罪了某人,某人想来报仇,幸好我们透过了道歉赔偿或有势力的人为我们从中调解,才使对方怨恨消释而不再想报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