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佛说梵网经直解卷第六

发布时间:2019-05-31 14:36:53作者:心经结缘网
佛说梵网经直解卷第六

○二成道说法。

于寂灭道场。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其中次第十住处所说。

于寂灭道场者。此示成道转法轮相。约事而言。即是真阿练若。正修行处。约理而言。即是所证菩提 涅槃。无为无相。清净寂灭之理。所谓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是故诸佛。于无所得寂灭理中。成等正觉。于无所得寂灭理中。坐大道场。转大法轮。故云。于寂灭道场也。坐金刚下。明转法处。既成道已。当转法轮。度诸众生。尔时世尊。即自思惟。我得智慧。无能信受。若我住世。于世无益。不如入于涅槃。尔时梵天。而白佛言。世尊今日。法海已满。法转已立。润济开导。今正是时。云何欲舍一切众生。入于涅槃。而不说法。是时如来受梵天王请已。虽知根钝。且称本怀。是故双垂两相。一处于鹿野苑。为憍陈如五比丘等。转四谛轮。说小乘种种教法。一处于菩提场。演大华严。并普光明殿中。同说此经。此佛。与上千佛所说。皆从初坐金刚千光王座。终至首罗天宫。其中次第所说。住处共有十也。盖上多佛所说。一佛所说。顿说。渐说。及诸住处。皆亦无二无别。华严。七处九会所说。此经。十处十会所说。二经大同小异。所谓示现成道。转大法轮。第七相也。何无第八。以未涅槃故也。

○三说经繇致。

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

此释心地戒品缘起之义。及此梵网得名处也。时者。即于此梵天中。说此心地法门之时。尔时世尊。在大梵天宫中。观彼网罗幢因为喻。为说无量世界。众生心行。依正差别。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故佛教门。随机施设。亦复如是此义俱已解见题中。今不繁释。

○四往返多遍。

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为是中一切大众。略开心地法门竟。

此是如来大慈悲心。广大誓愿。重来人间。至八千返。所谓佛慈无尽。众生无尽。此虽来八千返。若较华严经中。如来出现名号品中看来。其名。其号。其法。其时。又非可以数目穷尽。可叹我等痴迷。至今还作众生。深负我佛大慈弘恩。岂不惭愧。为此娑婆世界等者。申明来此八千返义也。坐金刚华光王座者。金刚之座。三世诸佛。坐此成道。无少变坏故。乃至等者。谓此说法道场。共有十处。超其中八。故云乃至。为是等者。明佛说法本怀之义。谓我来此八千返者。无非只为此界人天。一切大众也。略开二字。明说未广。竟者。言在天上说心地法门已毕也。

○二人间说戒(二) 初圣凡本源 二总结戒相。

○初圣凡本源(三) 初差别说戒 二颂前起后 三正结戒品。

○初差别说戒。

复从天王宫。下至阎浮提菩提树下。为此地上一切众生。凡夫痴暗之人。说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当当常有因故。当当常住法身。如是十波罗提木叉。出于世界。是法戒。是三世一切众生。顶戴受持。吾今当为此大众。重说十无尽藏戒品。是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

前文。自地上大。观梵网孔为因。详说三十心。十地中。修断法门品竟。今从天上。复下人间。而详举心地中。十重四十八轻戒行。故云。复从天王宫等。为此地上等者。正明下至阎浮提义。一切众生。总举阎浮界内诸众生也。凡夫痴暗人者。未出 三界。俱名凡夫。以凡夫烦恼覆心。慧目不开。故名痴暗之人。如是之人。必依何法。而使障破慧开。入圣超凡。若非戒法摄心。终于烦恼生死海中。永无出离。故为此众。复下天宫。说我本师卢舍那佛心地因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此戒何名。乃光明金刚宝戒也。言说我卢舍那佛者。举法有所师也。常所诵一戒者。出戒本体。此戒体。华严所言一真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如圆觉云。神通大光明藏。如楞严云。即是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法华所云。一乘实相。佛知佛见。在此名为光明金刚宝戒。言光明金刚宝戒者。此出戒相名德也。光明。即智慧也。金刚。即坚利也。宝戒。即具足众善之法财也。欲破烦恼黑暗。非大智慧光明不能。欲碎根本无明。非金刚坚利智不能。欲以庄严法身果相。非众善宝戒法不能。盖此一戒。是诸佛与众生。平等具足。无二体性。诸佛众生。本无增减。是故以此一戒。为一切佛果海本源。为一切诸菩萨因地本源。不独诸佛菩萨。以此戒为本源。此一戒者。是即一切众生。本有佛性种子。既皆有佛性。何不成佛道。所以不得成佛道者。盖用一切意识色心。迷背佛性戒体故也。意者。思量曰意。属第七末那识。名染污意。即亦转呼为染净依也。识者。分别曰识。以计名相。起惑造业。即前六种转识。色者。所缘曰色。即五根六尘也。心者。集起名心。即第八识。名阿赖耶。统收前七种识。谓此心识。以摄世出世间染净诸法。有三藏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此识体性。乃佛性种子。本无迁改。在众生分中言。名为佛性。在非众生分中。名为法性。今在因故。名为佛性。若能具大智慧。悟此体性即本。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既云皆入佛性戒中。应当发本有常具正因心也。既发此正因心。则当依此正因修行。不堕邪因。既不堕邪因。当来决定证得常住清净法身。不生不灭之果。而不为幻身所染。故云。当当常有因故。当当常住法身也。如是十波罗提木叉等者。出戒用也。夫观众生。皆有戒因。以成戒果。是则诸佛所悟。凡夫所迷。尽此一戒。如是诸佛。不忍见众生。于本有胜因胜果。迷而不悟。是故若不假此多种戒品。一一摄持。何以得令六根返妄归真。所以又将此一戒。方便开而为十。如是十波罗提木叉。出于世界。教诲诸人。此十戒法。诸佛本此轨则成佛。若人依此戒则。体会修行。必定成佛。即是众生成佛法则之戒。故云。是法戒也。如起信云。一者体大。真如平等。不增减故。即此一戒是。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即此光明金刚宝戒是。三者用大。能生世出世间善因果故。即此十波罗提木叉是。梵语。波罗提木叉。此云。保解脱。谓持此戒者。保护三业六根。得大解脱也。三世一切等者。举人劝受持也。言此十戒。既为法则。成佛大用。是则三世一切众生。应当顶礼佩戴。时时尊尚。不可轻亵。领受执持。刻刻体会。不可忽忘。故云顶戴受持。吾今当为等者。结显戒法。虽则无尽。不离本体之义。言为此大众者。即为此现受戒四众。八部之大众也。重说等者。谓此戒体是一。因诸众生。心念无尽。故此戒法。亦无有尽。是故以此一戒。演而为十。十戒复开为四十八。乃至三千八万。无穷无尽。一切戒品。无不摄归于此十波罗提木叉。故云。吾今当为此大众。重说十无尽藏戒品也。是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此二句。的指戒体。原本一味平等。以众生心念无尽。是故诸佛所说戒品。亦无有尽。惟恐众生执此戒相。不达戒性。所以复言。此无尽诸戒者。即是一切众生本源。自性清净戒体。本无戒可持。亦本无戒可说。今此说者受者。皆方便也。

○二颂前起后。

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千百亿释迦。各接微尘众。俱来至我所。听我诵佛戒。甘露门即开。是时千百亿。还至本道场。各坐菩提树。诵我本师戒。十重四十八。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繇是成正觉。是卢舍那诵。我亦如是诵。汝新学菩萨。顶戴受持戒。受持是戒已。转授诸众生。谛听我正诵。佛法中戒藏。波罗提木叉。大众心谛信。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大众皆恭敬。至心听我诵。

此段总颂上下。开说心地戒法。结前起后。赞叹劝受奉行大略也。我今卢舍那者。此明本迹之佛。圣人说法。皆以无我。破一切我。今言我者。非同凡夫我相之我。亦非外道神我之我。乃至亦非权乘假我之我。是乃无我中我。八自在我。无生我也。今者。当说时也。卢舍那佛。即正报身。毗卢遮那即正法身。然佛法身。乃有一身。二身。三身。十身等别。此佛圆摄一切。故云。我今卢舍那也。方坐莲华台者。此明本迹依报国土。方者正也。坐者安也。以正心地法戒。安住其身。及安一切众生身故。莲华总有二义。一处泥恒净。二出水香洁。喻显心地戒体。在凡夫中。本无垢相。在圣人中。本无净相。所谓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踞涅槃岸。桂轮孤朗于碧天也。又莲有开合义。以表如来开权显实。会权归实。谓开一乘心地戒法之实。演说十重四十八轻之权。复会归本源自性清净心地戒体之实。又表舍那一体。化为千释迦佛。复现千百亿释迦佛。而此千释迦佛。千百亿释迦佛。皆摄归于卢舍那佛之本体也。又因果齐彰义。即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故。台者。即高显也。以表舍那心地戒体。无有及者。无有逾者。所谓一切众律中。戒经为上最也。又台居中。以中摄十方故。即表舍那如来。为千佛主。心地妙戒。为众戒本也。周匝千华上者。明应迹依报土。显本迹依报。周遍融通之义。复现千释迦者。明应迹正报身。显本迹正报。周偏融通之义。谓千华上。每一华中。复有一化佛身。而坐其上。即显从一光明金刚宝戒中。演出十波罗提木叉之妙戒也。一华百亿国者。明迹迹依报土。显迹佛依报。周遍圆融之义。谓千华朵。各有百亿叶瓣。每一叶瓣。为一佛国土。每一国土中。有一化佛。为众说法。以表四十八轻。乃至无量戒品。亦皆从十戒中演出。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者。申明应化同时。体用不二。表心地戒。品数虽多。同一梵行体也。已上八句。显明从体起用。如是千百亿下。显明摄用归体。言千百亿释迦。以千释迦为本。千释迦佛。又以卢舍那佛为本故也。已上三节。总颂大部。前九品文。正为开说心地戒法缘起之义。千臂经中说心地戒品前。先取此义。后说三贤十地法门。文义错综。以今上卷文中。亦有从本起迹。摄迹归本之义。此似以后例前。而为发起之端。向下正颂此品起发繇也。千百亿释迦等五句。此颂上卷。自尔时释迦佛。身放慧光所照。鼓动天人生疑。玄主集众。请问光相。释迦接众。至舍那所。听受心地戒藏。一大段经文义。问。今只言千百亿释迦。至舍那所。不言千释迦。何也。答。既千百亿释迦。皆各接微尘众。至舍那所听受戒者。则千释迦。亦各接微尘众。来听受戒不待言矣。问。所言各接微尘众。是何处众。答。是千释迦。千百亿释迦。于应迹本源世界。垂手接引。不可说不可说。生疑作念。大根众生。至本师所。听受心地戒法。正明小根机者。未堪与也。俱来至我所者。谓能接佛所接众生。俱至华藏。故云俱来。听我诵佛戒者。谓听舍那所诵诸佛大戒。以显此心地大戒。是诸佛共证也。甘露门即开者。赞戒德也。谓此戒法。如世甘露。若得食者。便获清凉。不老不死。若人能受净戒。当下即出三界生死热恼。喻甘露门开也。是时千百亿下四句。颂上千释迦佛。与千百亿释迦。领众至舍那所。听受戒竟。复即各还本源世界。示现受生。出家成道。上升天宫。十处说法化天已毕。又复从天王宫下。至阎浮界。说本卢舍那佛。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乃至本源自性清净。一段经文。是时千百亿者。即舍那佛。为千释迦传授心地戒法授受时也。还至本道场者。谓千释迦。及千百亿释迦。听戒已毕。复还本道场中。说法利生。以显诸佛。出定入定。去来坐立。皆不离本体故。言坐菩提树者。显诸佛成道转法。同一本觉。无二道也。诵我本师戒者。显戒授有师。不忘根本心故。已上颂前。向下颂后。十重四十八者。出戒相也。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者。赞戒功德。谓若人能受持此戒。能灭愚痴暗障即。如日月。能破昏暗。又持戒人。清净六根。于一切法。常得解脱。亦如日月。朗照十方。于空往来。自在无碍。又持戒者。灭除罪垢。即如杲日。能消霜雪。又持戒者。能灭身心热恼。即如明月。能清凉故。亦如璎珞珠者。谓持戒人。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一切功德智慧法身。悉繇戒度而成就故。如璎珞珠。庄严身相。圆满好故。微尘菩萨众。繇是成正觉者。显持戒者。利益真实而不虚故。言微尘众。显持戒者。获益众多。如是无量无边微尘众。繇持十重四十八轻戒。而得成佛。以见冀佛果者。必当受持此戒也。是卢舍那诵。我亦如是诵者。承上。谓此诸戒。繇我本师自诵。我亦随诵。非自不诵教人诵也。汝新学菩萨等四句。劝自受以授人也。上言微尘诸菩萨众。既繇兹戒而得成佛。汝等新学菩萨。应当一心顶戴受持是戒。以受持是戒已。更当转授诸众生也。自利利人。故称菩萨摩诃萨也。若不转授众生。滥同声闻人矣。谛听我正诵等三句。此诫听也。谛者审也。听者领也。我正诵者。拣非外道。二乘所诵偏邪戒也。外道。妄计前世从鸡狗中来。即持鸡犬等戒。独立啖秽而行苦行。望生天上。名曰邪戒。即是邪诵。二乘。持诵寂灭空戒。名为偏戒。即是偏诵。今诵大乘实相心地妙戒。故名正诵。此法既正。若非审谛而听。终不得入一乘实相心地妙戒。是故须当审谛听也。佛法中戒藏者。佛所说法藏有三。此三藏中戒藏也。戒藏。即毗尼。梵语毗尼。华言性善。谓性本自善故。亦云善住。能令佛法久住世故。亦云善寿。谓毗尼住世。则佛法住世。毗尼若灭。则佛法速灭。毗尼乃佛法中寿命。故云。佛法中戒藏也。波罗提木叉者。即戒果义。持戒为因。解脱是果。是故若人能持净戒。保卫得大解脱也。大众心谛信下四句。劝谛信也。谓听而弗信。则空听无益。故须当谛信兹戒。为成佛正因。能如是奉持。当来决定成佛无疑。且我是已成佛。繇我信持如是心地戒品。已得福慧具足。又我是已成佛。尚常作如是信。况汝未成佛乎。是故劝汝应谛信也。一切有心等者六句。此劝受也。谓既信当受。信而不受。非真信也。言一切有心者。拣非木石无心也。谓凡有心者。皆当作佛。岂小因小果。故云。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也。问。上云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此云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二义何别。答。上是从外而进。故云。皆入佛性戒中。此是依内而纳。故云。皆应摄佛戒。又上是返妄归真义。故云皆入。今是合觉背尘。故名摄也。言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者。正明皆应摄佛戒义。盖心外无佛心。地外无佛地。今则众生既受诸佛心地法戒。岂不即入诸佛位耶。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者。举位赞奖劝进之义。问。上既云。即入诸佛位。此又云。位同大觉已。即当是佛。何以仅名佛子。答。戒位虽同大觉。而非实证大觉道果之位。以因行未圆。必经三大阿僧祇劫。广修六度一切万行。承事十方诸佛。尽行诸佛道法。行愿满足。始绍佛位。如灌顶王子。必绍王位。时为储君。祗称王子。今受佛戒。以修佛行。故名佛子。真是诸佛子者。佛子有三。一外佛子。谓诸凡夫未曾入道。未曾绍隆佛种。故名外子。二庶佛子。谓二乘人。但禀小乘教法。生于法身。不从如来大法中生。名为庶子。三真佛子。谓大乘菩萨。禀受如来大乘戒法。生于法身。故称真是诸佛子。言大众皆恭敬。至心听我诵者。结劝诫听之义。大众。即阎浮地上禀受佛戒。国王。王子。百官。宰相。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天。龙。八部。圣凡同会清净之众也。皆恭敬者。恭就身言。即身业虔诚。敬就心言。即意业虔诚。外肃内虔。内外精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摄口业虔诚。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此有二义。一者。谓舍那所传心地戒法。我尚自诵。如对舍那佛面。如闻舍那佛语。况汝新学。可不至心听诵耶。二者。汝繇受持佛戒。即入诸佛宝位。是汝出世大事因缘。可不至心听诵。叮咛付嘱。词旨切矣。佛说梵网经直解卷第六

首页12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