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三、水泡

发布时间:2019-07-17 09:04:18作者:心经结缘网
三、水泡

  水泡

  林崇安教授

  【前言】

  每当雨季来临时,整天滴滴答答的,我们常看到的一幅乡景就是,小孩子们不想呆在屋内,只想在屋檐下看着水泡,玩着纸船,等着大人回来。印度的雨季,下起雨来更是惊人。有智慧的人将会看出,大自然时时都在向我们说法。

\

  【佛陀在阿含的开示】

  有一时期,佛陀住在中印度阿毗陀处的恒河边。黄昏的时候,比丘们都聚集在佛陀的面前,聆听开示。佛陀是最懂得因材施教的人,也是最懂得就地取材的人,这一天,佛陀就用大自然的水泡来说法,告诉比丘们说:

  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灭。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无坚实故。

  这意思是说,下大雨时,一般的人只是看到水泡的生起和灭去,也许会有一些无常的感触,但是这是不够的,要深入一层地观察、思维和分解,要像明眼的士夫,看清水泡是由「雨水」撞击「地面」而生起,这一剎那的撞击,就是一个因缘合和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没有主宰者、掌控者,如果没有雨水就没有水泡,没有地面也同样没有水泡,没有撞击当然也没有水泡,这一小小的水泡所展现出来的就是缘起的法则,经由仔细地观察和分解,明眼的士夫看清水泡是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因而对水泡不生起执着的心理。 佛陀说完水泡的譬喻后,接着说:

  如是比丘!诸所有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无坚实故。

  这意思是说,我们要像生物科学家一样,仔细观察和分析感受的种类。感受是经由六根分别生起,因而有眼触所生受、耳触所生受、鼻触所生受、舌触所生受、身触所生受、意触所生受等六种感受;每一种又细分为十二类的感受:过去受、未来受、现在受,内受、外受,粗受、细受,好受、丑受,远受、近受。佛陀举出这些类别是要我们重视这一现象,仔细观察分析,才能不再被感受所迷惑。

  接着,我们要进一步观察分析这些感受的生起过程:感受是由根和境的接触而生起,就像水泡是由地面和雨水的撞击而生起。例如,眼根接触到美色的这一剎那生起了眼识和快乐的感受,耳根接触到噪音的这一剎那生起了耳识和痛苦的感受。如果不能看清感受的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我们必然依照着习性的运作,对快乐的感受生起贪爱之心,对痛苦的感受生起瞋恨之心。人们从早到晚,时时刻刻都有感受的生起,并且跟着感觉跑,这就是痛苦轮回的产因。为了不再跟着感觉跑,佛陀要我们看清这些感受是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为何要看清感受是如病、如痈、如刺、如杀呢?这是为了对感受产生厌离的心理(这种心理称作厌背想),不再为追求感受而疲于奔命。为何要要看清感受是无常和苦呢?这是为了认清感受的缺点,产生过患的心理(这种心理称作过患想)。对为何要看清感受是空和非我呢?这是为了认清感受的真正性质,生起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的心理(这种心理称作实义想)。 佛陀讲完经后,所有听讲的比丘们都高高兴兴地遵行佛陀的教导。以上所介绍的这一经是《杂阿含经》的第265经中的水泡喻。

  【一些省思】

  佛陀所教导的正法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每人的贪爱和瞋恨是来自于感受,必须看清感受的流转和还灭的缘起过程。譬如舌头尝到味道,第一剎那叫做舌触。触之后接着就立刻产生感受,这个味道你很喜欢,你马上就产生快乐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之后,接着就立刻产生下一步的贪爱,前后发生的时间不到0.1秒,只一下子,这个爱就发展成「取」,取是强烈的执取,接着就产生身、语、意的行为,例如赶快吃下去、多吃几口,或者出声赞不绝口,这些行为称做「有」。爱、取、有之后是「生老病死苦」,这就是一个因果的流转过程。一旦养成习惯后,这个运作过程一再地发生在你身上,让你不能自在:你只喜欢这种口味,排斥其他的味道,你渐渐就变成习性的奴隶。喜欢的,你就一直想要拥有它,但是感受这一现象是无常、无我的,不能被掌控,一旦消失,你就大大地失望,又想拼命去得到这个,结果,你当下就陷入活生生的轮回中。人们一生的烦恼和痛苦,就是从这儿陷下去的。一个不快乐的人,就是整天一再顺着这种轮回流转的人,他活着的时候不快乐,死后当然也不快乐,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习性的奴隶。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在触的那一剎那,或苦受、乐受产生的那一剎那,就要切断这轮回的流转。这儿就要透过止观禅修的训练来看清自己感受的真相,看到感受的无常,第0.1秒跟0.2秒,其实都不一样,能够看清它,才能够放下它,爱和恨就不随着感受产生。止观修行时,首先,要使心很稳定,这叫「止」。心不乱跑之后,才能看清楚接触的那一剎那并且看到感受的无常和无我。「观」是毗钵舍那,就是要看清楚感受是因缘条件下产生的。用内观的智慧看清楚感受根本不是我,既然不是我,何必作它的奴隶?何必生起贪爱和生气?应该放掉它,这样就开始走向缘起的还灭过程。这个缘起的过程是普遍的,即使是外星人,只要有血有肉、有爱有恨,他的轮回的流转过程也一定是一样的;还灭的过程也必定是一样的,也一定要经由止观修行,才能灭苦。

\

  【结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对众生的开示,仍然生动地保留在《阿含经》中,当日众生的烦恼还是相同于今日众生的烦恼;当日灭除烦恼的方法还是相同于今日灭除烦恼的方法。即使生到极乐世界去修行,所修的方法还是一样的,因为诸佛的教导都是相同的:都是观察缘起的流转和还灭,都是必须看清感受的无常和无我。任何人只要顺着正法,走同一条道路,当然就会走到相同的目的地,这个目的地,我们称做涅槃,也就是痛苦和烦恼的彻底灭除。佛陀善巧地用「水泡」的譬喻作说明,要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往内观察自己的感受,不要以为它是真实存在而盲目地追求,要像明眼的士夫一样,看清楚「水泡」只是虚幻不实的现象。不但感受是虚幻不实,我们的色蕴、想蕴、行蕴和识蕴也都是如此,所以佛陀说:

  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

  诸识法如幻,日种姓尊说。

  (《人乘季刊》29卷,第1期,200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