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死,但没有人把这当真。在米奇.艾尔邦所著“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一书中,一个等待死亡降临的老教授——墨瑞·史瓦兹,以一个历经人世间各种经验、生活面向的领悟,对于人们传授人生哲理,并以交换生命后的告白做成最后的纪录正如墨瑞·史瓦兹所领悟的: “你要知道自己会死,并且随时作好准备,这样就好得多。这样你在活着的时候,就可以真正的比较投入。”问题是,大多数的人都是等到濒死边缘才体会到,有的人甚至在死亡前都还没思考到。这主要的原因:没有人真的相信自己会死。
常会有一种心理测验游戏,假设自己只剩下一天的生命时(或剩下一个月的生命),最想去做的是什么事?最想与什么人见面?最想对家人说什么话?
问题是,面对这种假设的情况,为什么没有人反问:我们为什么要等到只剩下一天的生命时(或一个月)才开始思考要做什么、要说什么?
这就好像一个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老是叨念着要等到退休后开始学书法、环游世界、找多年未联络的老朋友聊聊天……,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愿景。
平时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和兴趣,就把所有的憧憬一股脑丢到退休后才准备完成,把完成的压力留到体力、冲劲已不若年轻时的自己,会有几个退休后的人真正能够坚持年轻时的理想,并在有生之年完成梦想?正如墨瑞·史瓦兹所言:
“身分地位不能带给你什么,唯有开阔的心,才能让你和所有的人自在相处。”这正是我目前追求的:拿掉了职位后,仍能为他人所推崇,并且不枉曾活过的所有日子。
二千五百多年前,提婆达多几次加害佛陀,佛陀没有责怪,没有怨怼,反而对弟子们说:“提婆达多是我的逆增上缘,亦是我的善知识。”一而再地被陷害,但是可以不计较,也从没想过要报复,还心存感谢,将那人称为善知识。
宽阔的胸怀,需要不断地反复训练,直到能够包容一切难以忍受的辛酸与痛苦,听起来十分容易,真实那有如此简单?这其中需要经过多少次的心上插刀呀!每一道或深或浅的伤痕,全都要历经岁月的沉淀和安抚,才能成就一颗忍侮受辱的心。
星云大师年轻时候曾经被人轻忽嘲笑,但大师把这些轻视他的人都当作是成就他的菩萨:“人不要害怕不顺的逆境,在人生的路上,大石挡路,你可能被它绊倒,你也可以把它当成眺高望远的垫脚石。人的成功与失败,就看你是否能将“逆境”化为“增上缘”。”看着文字时,正处在顺境当儿,闲闲告诉自己,万一“有幸”遇到“逆增上缘”的“机会”,非常愿意跟大师学习,并且“感觉”自己一定也会如此。
可是当“逆缘”真正来到,才发现自己一旦面临困境,被人奚落和卑视时,一颗心竟然立刻变得无法自己掌握,即时生出大难受、大气恼。
耳闻那难听的话语,明知那人是完全恶意的批评,并非真正的事实,但是,眼泪已经开始不能控制地汨汨流淌,对那个胡言乱语的人愤怒憎恨,发誓日后再也不把他当成朋友,甚至开始思考,要如何报复才能消去心头的恨意。
原来要克服日常生活中种种贪嗔痴,化为戒定慧,要把逆境化为奋发的力量,是生命的重大考验。
伪山禅师曾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需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就算是已经开悟的人,也得为消除业障而不断修行,更何况是平凡人呢?
修行不过两个字,要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既辛苦又艰难;倘若不修行,心地里的无明花会逐渐绽放盛开,想一想,那样的花园,难道你的心要吗?(信息来源:摘自《佛缘》)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