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卷第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中,迦叶菩萨白佛言:
“世尊,善哉,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当顶受,譬如金刚珍宝异物。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非四种人。
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如上所说,四人出世护持法者,应当证知而为依止。何以故?是人善解如来微密深奥藏故,能知如来常住不变。若言如来无常变易,无有是处。如是四人即名如来。何以故?是人能解如来密语,及能说故。若有人能了知如来甚深密藏,及知如来常住不变。如是之人若为利养,说言如来是无常者,无有是处。如是之人尚可依止。何况不依是四人也。依法者即是法性,不依人者即是声闻。法性者即是如来,声闻者即是有为。如来者,即是常住。有为者,即是无常。善男子。若人破戒为利养故。说言如来无常变易。如是之人所不应依。善男子。是名定义
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觉了义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何等语言所不应依?所谓:诸论绮饰文辞,如佛所说无量诸经。贪求无厌,多奸谀谄。诈现亲附,现相求利。经理白衣,为其执役。又复唱言:佛听比丘畜诸奴婢、不净之物--金银、珍宝、谷米、仓库、牛羊、象马,贩卖求利,于饥馑世怜愍子故,听诸比丘储贮陈宿,手自作食,不受而啖,如是等语所不应依。
依智不依识者,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止。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若见如来方便之身,言是阴界诸入所摄食、所长养,亦不应依,是故知识不可依止。若复有人作是说者,及其经书,亦不应依。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声闻所说应证知者,名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者,名为了义。若言如来食所长养,是不了义。若言常住不变易者,是名了义。若言如来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义。声闻乘法则不应依。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声闻乘,犹如长者教子半字。善男子。声闻乘者犹如初耕,未得果实,如是名为不了义也,是故不应依声闻乘。大乘之法则应依止。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于大乘,是故应依,是名了义,如是四依应当证知。
复次依义者,义名质直。质直者,名曰光明。光明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如来。又光明者,名为智慧。质直者,名为常住。如来常者,名为依法。法者名常,亦名无边,不可思议、不可执持、不可系缚,而亦可见。若有说言不可见者,如是之人所不应依,是故依法不依于人。若有人以微妙之语宣说无常,如是之言所不应依,是故依义不依于语。依智者,众僧是常,无为不变,不畜八种不净之物,是故依智不依于识。若有说言识作识受,无和合僧。何以故?夫和合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云何言常?是故此识不可依止。依了义者,了义者名为知足,终不诈现威仪清白、憍慢自高、贪求利养。亦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着,是名了义。若有能住如是等中,当知是人则为已得住第一义,是故名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不了义者如
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一切烧者,谓如来说涅槃亦烧。一切无常者,涅槃亦无常。苦空无我亦复如是,是故名为不了义经不应依止。
善男子。若有人言:如来怜愍一切众生,善知时宜,以知时故,说轻为重,说重为轻。如来观知所有弟子有诸檀越供给所须,令无所乏,如是之人,佛则不听受畜奴婢、金银、财宝,贩卖市易不净物等。若诸弟子无有檀越供给所须,时世饥馑,饮食难得,为欲建立护持正法,我听弟子受畜奴婢、金银、车乘、田宅、谷米、卖易所须;虽听受畜如是等物,要当净施笃信檀越,如是四法所应依止。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不违是四,亦应依止。若有说言:有时、非时,有能护法、不能护法,如来悉听一切比丘受畜如是不净物者,如是之言不应依止。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中,有同是说,如是三分,亦不应依。我为肉眼诸众生等,说是四依,终不为于有慧眼者,是故我今说是四依。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问:《大般涅槃经卷第六》里有这么四句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何理解这四句话?觉藏法师开示:这四句话叫作四依止,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来听闻佛法正确的心态是依止,所谓依止就是依靠,要有什么样正确的心态做依靠。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要:依法不依人所谓依法就是依据佛所说的法,不依人就是不依照世间的人所说的。佛教告诉我们就是真理,真理是永远不变的,我们来听佛法,要依照佛法里面所说的,我们作为依靠。而不是依靠一般人、世间的人所说的,一些学者、智者,一些聪明的人所说的话,我们不依靠,甚至一些阿罗汉、菩萨或者鬼神所说的,我们不依靠。我们就是依靠佛所说的法,法就是真理、法就是真实,所谓的法,印度话就是达玛,达玛就是真实,我们依靠真实而不依靠其他的,
只有真理才是永远不变,所以佛叫我们依法而不依人。不依人就是不依其他的人,菩萨、阿罗汉、鬼神、仙人、天仙这些我们通通不依靠,只有依靠佛所说的法才是正确。所以释迦牟尼佛叫我们要依法,今天我们所说的法,就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我们的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认真、努力的听闻就是依法。法就是指正法,就是指本愿。阿弥陀佛所约定的事情透过开悟的释迦牟尼佛来教导我们,本愿就是教法、就是正法。能够依法才是正确,而不是依其他的人所说的话。依义不依语就是要依照佛法的真实意。佛法里面有义理、有道理,这个道理我们要知道,道理是很深奥的,有很深奥的心境,有很深奥的道理。我们要依据佛法里面的深意,而不是从文字去看。文字就是一种语言,有时候我们想,这一句话大概是什么意思?结果想错的也有,我们就是依文解义,依照那个文字,去想那个意思,结果想错了,所以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深层的意思,在深层的意义里面,有什么样的意义?在佛教里面叫密意、深意,深层的意思是什么?一般人都是从表层、从表面去、从文字上、语言上去看,很容易看错的。所以说,佛法一定要透过善知识教导我们,善知识是懂得密意的人,懂得深层的意义。没有释迦牟尼佛、七高僧、亲鸾圣人把佛法的密意告诉我们,我们也不能知道,所以说,听闻佛法要依义不依语,这个语就是文字语言,从外表、表面去看,很容易看错、听错、想错,所以要知道深层的意思是什么,这才是我们要依靠的。依智不依识所谓依智就是依佛的智慧,而不是依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有种种的分别、种种的想法,依照表层的意思是有分别的、是容易错误的。要依照佛的智慧,佛怎样说,我们就怎么听,佛怎么说,我们就怎么想,以佛心作为我们的心,这个最好,所以佛叫我们依智,这个智慧就是没有分别。依佛所说的,我们照这样听,没有分别,是最正确的。依照我们的意识,是很容易分别,是很容易错误,想说“这个合理、 那个不合理,这个应该正确,那个是不正确”,我们的意识往往会分别。所以说听佛法,能理解,我们就能接受,这一段话不理解,就不接受,这种听法就是依识在听,依自己的意思听,怎么听也听不好,所以说人的意识就是能理解的就能接受、不能理解的就不能接受,这种听法是会吃亏的、是会损失的。依智慧、依佛所说的话、依佛智,我们就不会错误。所以说经典怎么说,我们就照这样听,这个就是我们真正的依止。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依智就是依佛的智慧,没有分别的智慧来听法,这个是最好。依了义经 不依不了义经所谓不了义就是方便的经,方便的经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脱,是不可能出离生死的苦海。方便是为了进入真实,所以用种种的方便,最重要就是要进入真实才是最重要。真实的经就是了义经,这里所谓的了义就是真实,能够真正让我们出离生死的苦海,这个就是了义的经。《大无量寿经》就是了义的经,《大无量寿经》就是圆顿的教,就是真实的教。所以说要依了义的经,能够让我们真正出离生死苦海的就是了义的经。了义的经,也是顿悟的经,让我们一念就得救、一念就得到往生,这个就是了义的经。不了义的经就是要慢慢修、慢慢的开悟,要渐渐的去修,经过这个方便,这个就是不了义的经。佛经里面有了义跟不了义经两种经典,《大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了义经。要依了义,不要依不了义,所以,来听佛法,就是要依止真实,要找到永远不变的,永远不变的、能让我们得救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一样是经典,同样是经典,也有了义的经典跟不了义的经典,我们要依了义的经典,依《大无量寿经》、依阿弥陀佛的本愿而得救,这个是最好的依止。所以说,《涅槃经》里面讲这个四依止,亲鸾圣人在《教行信证》里面也引用这四依止,就是要我们知道真实是什么,要让我们进入真实的世界、不可思议的世界,以四依止告诉我们。要依靠什么是正确,依靠什么是不正确,这个心态是很重要。以上节选自觉藏法师 2009年10月15日在新浪uc“阿弥陀佛的慈悲”房间主持的佛法讨论第30集。欢迎大家前来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