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修行必须要闭关吗?

发布时间:2019-08-23 09:05:23作者:心经结缘网

修行必须要闭关吗?

前 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闭关”成了修行人的时尚。佛教徒,只要是注重修行的,无论是出家或在家,都有不少的人想要闭关。仿佛一经闭关,修行就保证会成就;也仿佛只要经过闭关,出关之后,就身价百倍。——不管过去多么没有修行,一经闭关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为有修行的人。

闭关,为何有那么大的魔力?同时,闭过关的人,就真的是修行有成就吗?不妨来探讨看看。

闭关的由来与意义

佛陀在世的时候,是没有闭关这回事的。

虽然,有佛陀或弟子,曾经半月或数月独住用功,但这与某些人的闭关,一闭就是三年,是有所不同的。说它是闭关,不如说是禁足来得适当。

\

另外,出家戒律规定:每年的夏天雨季——四月至七月之间,出家众必须聚集在一起结夏安居,三个月之间,不得外出。这似乎有些像闭关,但毕竟有所不同。结夏安居是众多比丘或比丘尼住在一起,与闭关者一个人独处有差别。

如果说,佛世时有闭关的存在,那么,所谓的闭关,应该是指修行人必须关闭六根,不去攀缘六尘的意思。不但佛在世时,印度的佛教徒没有像我国的闭关,就是在佛陀涅盘之后,直至佛法在印度灭亡之间,恐怕也少有闭关者。因为,在印度,出家人每天必须出外托钵乞食,如何能长久的关在一室中呢?当然,在家佛教徒,又将别论了。

闭关似乎是我国特有的产品。

从易经所载来看,闭关似乎是繁忙的人,用以避开世事,以便修身养性的一个方法;当然,也可能闭关者,另有其他的用心,这就不是旁人可知的了。在中国佛 教里,闭关似乎盛起于禅宗,但禅宗的闭关却是与现代佛教徒闭关大有不同。宗门流传着一句放大:“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必须破了本参,转了六识,然后不会再像一般凡夫那样妄想、烦恼一大堆,才适合入山修行;而要闭关,在禅宗更是慎重了,必须破了本参,通过初关,进一步要通过重关,为了专志用功,才来闭关。

但在西藏密宗的闭关,则又跟禅宗不同了。密宗闭关有“白关”、“黑关”二种。白关跟我们一般的闭关相同,可见到光亮;黑关则关房中都加以密封,不见一丝光,白天与晚上都没有差别;不像显教,有些闭关的人,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出来晒晒太阳。密宗闭关的人,往往都是凡夫,只是他们要先得到修行法要,同时又已亲近过善知识一段时间,也有过不算短时间的修持,然后才敢说要闭关。这跟现代有些佛教徒,平常东跑西跑的,忽然间心血来潮,就说要闭关,又有所不同了。

除了佛教之外,道家仙宗也注重闭关修行。但他们并不随便闭关,他们认为闭关必须具足“财、法、侣、地”才行。财是指闭关时的生活所需;法是用功的方法;侣是道侣,也就是闭关时,要有人发心护持;地是指洞天福地,也就是说:闭关的地方,必须是个山明水秀,具有灵气的好地方,如此,修炼才容易成就。具足了这四个条件,才可以闭关。由此可见,道家仙家对闭关很讲究,不是任何人或随便就可以闭关的。

\

从前面所述,就可以看出,闭关自有它的意义与价值,是不容否认的。然而,时至今日,闭关似乎有每况愈下的感觉,而且,有一股歪风存在其间。因此,不得不加以评估,以让闭关回复它本来的面目。

当前的闭关,有哪些歪风呢?

有人在闭关的时候,似乎怕人不知,于是,邀集了所有信徒,和旧雨新知,在正式闭关的当天,席开十几桌,宴请大家,让人觉得真是世风不古。另外,为了闭关的知名度,更必须请大请师来封关与启关。——现代真是个注重宣传的时代,佛教徒也跟上这个时代了。

或许,是深怕闭关中会饿肚子吧!所以,不得不告示天下。据说,某人在闭关时,特别打造了几十把(或几百把?)关房的钥匙,以便分发给护关者。分得钥匙的人,每月必须缴交护关金几百。如此,就不怕会饿肚子了,实在也是一大妙法。

由于近年来,闭关之价高涨,一个人只要闭过关,不管过去如何,也不管闭关期间修得如何,只要闭过关,出关之后,在信徒眼中,便是有道行的人,不但供养 丰富,要做任何事情,也容易得多了。因此,有些雄心大志的佛教徒,总会想,无论如何,一生当中,总要闭个关,三年或一年,然后自己才有分量,也才好做事情。于是,有些闭关者,是别有用心的。并非完全是为了修行或用功而闭关。

闭关的评估

排除了别有用心者的闭关之外,真正为了修行、用功而闭关的人,实在是值得赞叹的。试想,整天、整月乃至整年被关在一个地方,没有朋友、伴侣,也少有与 人谈话的机会,换了一般人,不狐独、寂寞、不无聊、烦恼才怪!能够闭关的人,——闭上两三年的人,自然有它令人赞叹的地方。

现代社会,是以工业、商业为主的社会。如果可能的话,闭关一个星期,或几星期,一个月或几个月,乃至一年或几年,来专心的用功。看经也好,念佛也好,坐禅修行也好,这对忙碌中的人,自然是求之不得了。这是当前闭关风气盛起的原因吧?

这种闭关,自然也不失为一种方便,但是功夫是必须靠经验与累积,没有平时的筑基,只想靠一时的闭关,就想有什么成就,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因此,闭关自然有它不可否认的价值与意义;但,并非修行就一定要闭关,也并非闭关才能有成就。我们看古今中外修得有成就的祖师大德,并非都在闭关中才成就,闭过关的,毕竟是少数。只是,不可以否认的,他们都认真修持过,都曾在可以让他们用功的环境中待过。这倒是真的。

因此,在目前竟争激烈,分秒必争的工商社会中,如果把关房当作是一种可以专心用功的环境,以此来闭关,这种动机是对的,也是值得鼓励的。

佛教徒对于当前的闭关,也必须以平常心来看待,不要以为闭过关的人,就会有多么大的成就,这样反而会给闭关者一种心理压力。毕竟,闭关只是去除外务,专心用功的代名词而已!时代不同,现代不是古代,“不到重关不闭关”的时代,已经去了。对于闭关者,不要要求太高,也不可盲目崇拜。同时,对于没有闭过关,老老实实的修行人,也不可忽视,以为他们的修行成就不如闭关者。其实,说不定,他们的成就早已在闭关者之上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