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语
妄语者,不诚实的言语,是日常生活最常犯的口业。
口业有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言。妄语是十恶之一,是指以欺人为目的而作之虚诳语。
存心欺骗他人,以假话隐没实情,藉以博取利益,害人害己。犯偷盗及妄语等双重罪。
欺骗他人,令人蒙受损失,严重的可能令人经不起伤害而自戕生命,这是害人;被骗的人以后不再相信自己,少了一个朋友,更可能到处宣传恶行,障碍前途和名誉,被骗的人怨气冲天,自己那有不堕地狱偿还的道理,这是害己,何况骗来的好处,像昙花一现,很快便会消失。
日常犯妄语的机会很多,做了恶事而因为护己而相解,是罪加一等,但如果说这不实语是方便妄语,但不作言声辩护,便无妄语罪,这已经是妄语了。
曾子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德说,我每天常以三件事来反省我自己。我替人策划事情,有没有尽心?和朋友相交,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师长传授的学业和道理,有没有不纯熟、没做到之处?
处世待人,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君子以诚为贵,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但别人如何了解我的诚信呢?这就要靠圣贤讲的「听其言,观其行」了,即是说我们要很小心处理言行。对别人的咨询,不可以搪塞,对事情的知、见、闻要如实报导。虽然我没有骗他人金钱,但如果说话不负责任,所谓信口开河,说了又不算数甚而抛诸脑后,表里不一,言不由衷,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及尊重,这是最不懂得保护自己,亦是我们最易犯的过失。
社会上,自大、自满的人颇多,目空一切,尤如井底之蛙,感觉别人处处不如自己、不肯虚心求教、不接受批评,大家遇到这类人,只有三缄其口,对于他的过错,一律不会指正。这就是圣人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又另外有一种人,说话喜欢夸大其词,言过其实,话讲得太满,最后不能还原,这都是先自诳身,然后诳人,自欺欺人的妄语。亦有些人,喜欢故弄玄虚,以虚为实,以实为虚,令人无从捉摸,还自以为很聪明。所谓言为心声,出自不真实心的颠倒虚实妄语,对自己的人格极为损害。如覆放瓶子,水不得入,是故如不改掉虚妄心,福报只会减损,福不具足,对佛法便生不起敬仰心,更不能接受法水的流入了,这样便障碍往天道及涅槃的道。
守信用的人,语必诚实,人无信则不能立,我们不是隐居山林或是栖身孤岛,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一定要融入大众,才能立足。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又说「得道多助」,这些利益,都是从自身求得的,不是别人所赐,假若语不真实,则众人相见均皆回避。尤其从商者,妄语为害更大,顾客被骗一次,再没有下次光顾,且口口相传,损失不可计数。现社会讲求经济效益,信用良好的商人,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经济支持,令资金更灵活地运用,相反,说话不负责,言而无信,受人鄙视。不管在家或出家,不诳语者,定会获益良多。尤其出家人,行为世范,学为人师,是众生的模范,更不能妄语,身教尤胜言教。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两字,只适合用于合情合理处,如非法不应做的事,就不能答应。不轻许,我毋负人,如轻诺寡信,事情未经思考便顺口答应,那是自找麻烦,行则于义抵触,不行则失信于人,左右为难,有损信义。故圣人言:「三思而后行」必须谨记。
两舌
两舌者,两头挑唆是非,向彼道此,向此道彼的挑拨离间行为。两舌都是由三毒引起,小则误人,大则误国,更误于己,重罪的堕拔舌地狱,倘得为人,世世冤怨,互相报还。
当人在烦恼或受了委屈或酒醉或与别人意见不合时牢骚自然多,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因烦恼、酒醉而说破坏话,虽结口业,但此业不重。
佛制五戒时,戒饮酒是其中之一。以前造酒是用谷、果、药草等造,果酒者,是蒲桃阿梨树果;药草酒是用种种药草,合和米曲甘蕉汁中而变成酒。简单说酒能令人心动放逸,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但益身甚少,所损甚多,特别洋酒,酒精浓度强劲,容易令人醉倒,丧失理智而做错事,又或将隐藏心底之秘密向人泄露,破坏事情。佛说饮酒有三十五失,主要是:酒能乱性、纵色放逸、斗诤之本、裸露无耻、伏匿之事尽向人说、败坏事情、朋党恶人、疏远贤善、人所憎恶,不喜见之、醉中多失,醒已惭愧忧愁。饮酒令造业机会增加,是故不应饮酒。(《大智度论》)
娑婆世界若无妄语两舌恶口绮言,就不名娑婆,名为净土了,所以我们不能禁止别人口业的发生,但要制止及提醒自己不能犯。佛陀制戒都是这个用心。倘若不慎说了破坏语,能心中生悔,我愚痴故,作如是说,专心忏悔,亦遮止他人作破坏语,示其善道,这样业亦不重。
阿阇世王子受了提婆达多可恶的两舌唆摆,生怨恨心,因而毁谤佛陀、虐弒父王频婆娑罗王、囚禁母亲韦提希夫人,彻底破坏伦常道德,造五逆罪。阿阇世王于佛陀入灭前八年自立为王,并吞邻近诸小国,大张中印度霸权。后因弒父之罪而遍体生疮,幸得父亲梦中示现,专心向佛陀忏悔,皈依佛教。王与迦尸国波斯匿王数度交战,得佛陀之开示而言和,更以善治国。佛陀灭度后,阿阇世王为佛教教团之大护法,摩诃迦叶于七叶窟结集时,阿阇世王为大檀越,供给一切资具。
阿阇世王犯五逆罪,垂死忏悔,改过自新,改变自己不好的命运,得到现世福报,更因护持佛教造来生福缘。
俗语说:「入山不怕伤人虎,最怕人情两面刀。」最难防范的人,就是两舌小人,因为小人善于刀口上涂蜜,抵触蜜语时毫不察觉其虚伪,发觉时则后悔已迟,更高明者可能终身不会被揭穿,但逃得过世人耳目,却逃不过因果报应,是故聪明反被聪明误。东岳庙有一副对联:「阳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此,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载,不两舌获十种功德。一者身不可坏平等;二者眷属不可坏平等;三者善友不坏平等;四者信不坏平等;五者法不坏平等;六者威仪不坏平等;七者奢摩他不坏平等;八者三昧不坏平等;九者忍不坏平等;十者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佛在《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中告诉我们,过去生中修不两舌者,可得口有四十齿,齿白整密。若在家者,作转轮王管理四天下,无有盗贼,眷属清净坚固无坏;若出家作佛,得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坚固受持如来法藏,不为四魔之所能破。
《十善业道经》云:若离两舌,得五种不可坏法。
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恶口
恶口者,言辞粗鄙,说话凶暴,如刀如剑,令人难受,故视为恶,其恶从口而生,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故称之为恶口。
出恶语的人,多是贪瞋痴发作,愚痴的凡夫常逞口舌之快而破坏无量的善行,令善人不近,人所不信,造恶道的因缘。修梵行的人,应舍离不行。
谚语说:「抽刀断水水无痕,恶语伤人恨不休。」
因为一句伤人的恶语,令对方生起憎恨心,把彼此良好关系破坏,甚至不及黄泉无相见,诚非常可惜之事。众生贪瞋痴意念发起,恶语便由口中吐出来,佛说这是愚痴凡夫最普遍的行为,尤其易于冲动,不克自制的人,每因恶口惹下弥天大祸,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造无量恶因,得目前及以后无量恶果。
在报章上常见很多惨剧,夫妇、兄弟甚或父子等为小事吵架,复恶语相加,命中要害,于是不顾亲情大打出手,最后对簿公堂,令人浩叹;又或因邻居声浪滋扰,彼此积怨成仇,遽尔恶口相骂,剎那冲动,造成血案,遗恨终身;更有缺乏修养忍耐之人,在公众场所,常因小事,与陌生人各不相让,互相恶语訾骂,上演街头闹剧,真是可嗤可笑。
急躁的人,最容易恶口伤人,凡事能减慢步伐,所谓事缓则圆,要骂人时,停下来,想一想,告诉自己,暂时不骂你,以后才跟你算账,这样给自己降温,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近年香港经济大倒退,营商环境恶劣,负资产及宣布破产不断增加,民怨沸腾,出现了一种以骂来宣泄不满的文化。
荀子谓:「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是故应戒恶怒之口。
英国在6月份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面对脾气暴躁,喜欢骂人的老板会令员工受屈而血压上升,并且增加他们患心脏病和中风的机会。
这份研究报告是绝对可靠的,因为在工作紧张时会令血压的收缩压上升,松弛时血压会作少许下降。现在社会经济不景,职位常有朝不保夕之虞,故员工被上司无理呰骂,都不敢哼半句,惟有逆来顺受,强忍蛮横,工作效率自然不理想。所以,懂得尊重下属、肯接受意见及处事公正的上司除得到员工爱戴外,更会令大家身体更健康及提高工作效率。遇有问题,上司愿意坐下来聆听员工的申诉及意见,在双方没有隔阂下,问题不但得到圆满解决,兼且互相增加信任及了解,坚固团队合作精神,遇到通情达理的上司,员工自然更卖力工作,和气生财,生意自然一帆风顺,证明每事问比每事骂好,兼听比偏听好,伯乐可以培养好马。
刻薄亦是恶口的诱因,刻薄的人,何妨强逼自己多称赞别人,以赞叹代替讽刺恶语,不思议的结果立竿即见影。
绮语
何谓绮语?「绮」是美丽而动人的意思,「绮语」是艳丽的词句,佛家则称「绮语」为污浊歪曲的言辞。
论语中的「巧言佞色,鲜矣仁」,是儒家的「绮语」,孔子说刻意讲甜蜜中听的话,又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那样的人是少有仁心的虚伪人。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对绮语有这样的说法:「绮语者,说风流邪僻之话,令人心念淫荡。无知少年听久,必至邪淫,以丧人格,或手淫以戕身命。此人纵不邪淫,亦当堕大地狱。从地狱出,或作母猪母狗。若生人中,当作娼妓。初则貌美年青,尚无大苦,久则梅毒一发,则苦不堪言。幸有此口,何苦为自他招祸殃,不为自他作幸福耶!」
古时旧社会科技不先进,人与人之间交往不容易,造业的机会亦相应减少。今因电讯发达,除传播媒体外,运用互联网络,可以在网上干行骗、邪淫不法之事,上纲上线的绮语不实言,正是凡夫爱听的话。
诚如印光大师说,说风流邪僻之话,能诱发邪淫,众生不知不觉便堕进罗网,相牵入地狱了。绮语邪淫的种子一旦种下,障碍圣道,佛说邪淫及饮酒二法无厌足,不能得无为之果,如盖屋不密,天下雨时则漏,人不舍除邪淫饮酒二法,必得淫怒痴有漏报,他日虽证圣果,仍残业难消。
尊者难陀,是佛陀的族弟,跟随佛出家后,因挂念着释迦族姑娘送行时嘱他早日回来,更掂记着妻子孙陀利绮语的挑引,不乐修梵行,欲脱法服,修白衣行。佛知道此事后,用以火灭火法,销灭难陀淫欲之火。世尊把难陀带到香山,山上有一猕猴,相貌丑恶,世尊问难陀世间上最美丽的女子是谁?难陀答是他的妻子孙陀利。佛陀笑说,若以天上仙女与之相比,孙陀利只是山间猕猴。难陀不服,佛运用神通,屈伸臂顷把难陀带到三十三天,那里有五百美艳仙女相戏娱乐,纯是女子,并无男儿,难陀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玉女,若以孙陀利与她们相比,孙陀利简直是山间猕猴了。
难陀恭敬地请问世尊她们是甚么人,佛陀反叫他自己去问,仙女答曰:「我等五百人,悉皆清净,无有夫主,我等闻有世尊弟子,名曰难陀,是佛姨母儿,彼于如来所,清净修梵行,命终之后,当生此间,与我等作夫主,共相娱乐。」难陀半信半疑地把话报告佛陀,佛陀对他说:「难陀,我为你作证,你若善修梵行,此五百天女将会嫁你为妻。」难陀听后非常高兴,回去专心修行,不再想念孙陀利及释族女子了。
过了一段时间,难陀证果因缘成熟,佛陀再使用以火灭火法,息灭难陀的愚痴。佛把难陀带到诸地狱中,观看众生受种种苦。到阿毗地狱时,中有一大镬,空无一人,难陀心生恐惧,衣毛皆竖,问世尊为何此狱独空,世尊复叫他往问狱卒。狱卒报说:「比丘当知,释迦文佛弟子名曰难陀,彼于如来所,净修梵行,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享福千年,快乐自娱,天福尽后,生此阿毗地狱中,此空镬者,即是其室。」阿难闻狱卒说后,惊栗惶恐不已,跪在释尊面前,痛哭流涕,忏悔己罪,复说偈言:「人生不足贵,天寿尽亦丧,地狱痛酸苦,唯有涅槃乐。」
世尊说:「难陀,我接受你的悔过,你现在知道涅槃是最快乐的,以后切莫愚痴再犯。」时世尊手执难陀,地狱不现。回到孤独园后,佛陀再开示难陀当修三种二法,止与观二法、生死不可乐知及涅槃为乐二法、智与辩二法。难陀受教已,从座起,礼世尊足,便退下去,难陀尊者在树下结跏趺坐,正身正意,思惟着佛陀的三种二法,是时便成阿罗汉。(《增一阿含经》卷九)
佛法以贪度贪,以火灭火,都是用投其所好的方法,所以说度众生八万四千法门,法法不同,不能以偏盖全。
现代人为调剂枯燥生活,追求精神寄托及生活品味,宗教、艺术、娱乐节目成为人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伙伴,若依上述《瑜伽师地论》说宗教、艺术、娱乐节目都属于绮语,那么,出世的佛教更不容易为人接受。是故末法的弘道方法亦应随着时代变迁,转为弘扬人间佛教,以健康活泼方式帮助众生解决烦恼,引人入胜,例如多鼓励大众念佛共修,藉群体生活改变孤僻自负、思觉失调及失意的人;着重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推广父慈子孝、尊翁敬姑、兄友弟恭、妯娌和睦、邻居互助的精神,宣扬十善五戒,缔造社会仁爱风气,改变不好命运,学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众生之苦为我之苦的大乘菩萨精神,以佛学的思想系统、源流,应用在实践修行中,把佛学与学佛融为一体,不研究佛学,不审知学佛的始末;研究而不实践,则如镜花水月般虚幻不实,学者如入宝山空手回,无法获得法益。
三藏十二部说的都是教、理、行、果,修学人依之实践,即是信、解、行、证的阶渐。所以,鼓励现代人学佛,不必强迫修苦行,只要明白佛陀教法,信奉因果,不作损人利己事,调摄心性,积极面对人生,谋求解脱生死大事,老实念佛,清楚知道死后去处,做个堂堂正正的佛教徒护持正法,不因不如法言行玷污佛陀名字,便是释尊的真正弟子。
总括口业中,一切嫉妒语、瞋恚语、我慢语、欺凌语、怨恨语、疑谤语、求财语、两舌语、说他人长短斗乱语、谄曲语、毁訾愚痴语、恶咒语等皆不得说,斗诤语多着魔障,亦容易令人发病,若不再说,才能与佛教相应,犯者更应依法佛前忏悔。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