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弘扬禅宗在江西一带,他的声光之下自然形成了一个大佛学院,下面出家、在家的跟他学的人很多,他最得意的弟子也有七十多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百丈怀海禅师,因后来住江西百丈山,所以世称百丈禅师,年轻的时候跟著师父做侍者,随侍在旁边两三年,很勤劳也诚恳学法。有一天傍晚,马祖出来散步,年轻的百丈跟在旁边,江西一带野鸭子很多,忽然一群野鸭子“呼…”飞起来,马祖看到就问他:“那是什么?”他当然已经观察了百丈到什么程度,正用功在那个境界里头。听到师父问,百丈答:“野鸭子。”“哪里去了?”“飞过去也。”马祖回转身就用手夹住他的鼻子一扭,百丈疼得一叫“哎哟!”就蹲下去了,马祖说:“又道飞过去也?”你怎么又说已经飞过去了呢?这个教育法是什么意思啊?这就叫参话头,禅宗后世这样的方法叫参公案,把古人怎么开悟的历史真实故事再来参一下,清末以后的禅堂只晓得参一个话头“念佛是谁”,参公案就很少了,明朝参公案比较多,清朝以后是参死话头了,这个就是公案。
百丈怎么开悟的?鼻子被师父扭痛了,师父说,你怎么又说飞过去了呢?百丈不答话了,立刻跑回寮房就痛哭起来了。这一哭啊,同学们问他:“你怎么哭啦?”问了半天,他说:“我的鼻子给师父扭痛了。”同学们一想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师父平常都好好的,怎么今天扭起你的鼻子来了?很奇怪,就跑去问师父,马祖听了笑笑说:“他会啦!”所以禅宗的方法一点也没有用什么文章。你们大学毕业的一讲话统统都有文气,弄个东西来就说是供养,给就给了嘛,非得说供养,又说是发心啦,你干脆给我就好了嘛,我这个人素来讲真话,你们书越读多了,满口的佛话、术语,人家都听不懂的。你看禅宗祖师讲话,马祖说:“海,识得!”百丈,会啦!就是这句话。师兄弟跑回来,跟百丈讲:“哎!问了师父,师父说你会啦!”他就哈哈大笑,所以一下哭、一下笑,为了什么?这个故事后面还很多,他还是照旧做侍者,这一下做侍者不同喽。
百丈跟着师父马祖改革佛教丛林,是宗教革命家,大家集体共修,一起种田,自谋生活,丛林制度就是他们师徒俩建立的,丛林的百丈清规就是他搞的。那个时候马祖上堂说法,就像我这样坐在上面,讲台上面有个竹帘子挂下来,一坐上来以后把竹帘子拉起来就开始讲课。有一次,马祖上来要讲课,百丈做侍者要把竹帘子拉起来,等到马祖一坐上去还没有开口,百丈把竹帘子拉了一半“哗”就放下来走了,课没讲就完了,这就是禅宗的做法。
马祖一声不响也不发脾气,以马祖的威严,假使做法不对了还得了,他回到自己的寮房,在那里打坐,百丈又进来站在旁边,马祖说:“刚才我还没有说法呢,你为什么把帘子放下?”百丈没有回答他,马祖把床旁边挂的拂尘拿在手里举起,百丈看看说:“即此用,离此用。”后来记下来就是这六个字。马祖把拂尘放回原处,过了一会问百丈:“你将来如何教人?”百丈也学刚才马祖的做法,拿起拂尘举起,马祖此时大声:“喝!”百丈被师父一喝震得赶紧把拂尘放回去,马祖补了一句还是原话:“即此用,离此用。”这些叫做参公案,不是光听故事,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包括了佛法很深的心意。
百丈禅师有名的法语,你们参禅也好、修定也好、修密宗也好,各方面都用得上,特别要记住!他把禅宗的心法都传给大家了: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他说,我们本来在这里嘛,自性不变的,你要无想无念,那个无念无想不是你去无念无想,这个妄想根本不在你里头停留的,它本来没有根的,所以是无想,所以叫无念。无所谓空,无所谓有,自性的灵明,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什么是根啊?眼睛、耳朵、身体、头脑,这些都是生理的根。什么是尘呀?外面物理世界声、光、变化都是尘。我们的自性离开物质、离开肉体,可一切生理、物理世界起的作用都靠它来的,所以脱离开根尘,你只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是故意做的,也不要故意把念头压制下去,自己本来很现成的。
“体露真常”,自性全体显露了,它是永恒存在、不生不灭的。“不拘文字”,你叫它佛也好、觉性也好、道也好,叫它祖宗也好、上帝也好,叫它哈不隆咚也可以,它也不怪你。“心性无染”,我们自心自性的本体并不受任何东西的染污,不受好的染污,也不受坏的染污。“本自圆成”,本来现成的,那么你怎么用功?“但离妄缘”,就像一群野鸭子飞过去了,马祖问百丈,这是什么?野鸭子。哪里去了?飞过去了。同《金刚经》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是一样吗?过去就过去了嘛,还管它干什么,所以离了一切妄想因缘,此心境呢?“即如如佛”,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恩爱,一切的荣华,一切都过去了,只要离开这些妄缘,当下一念清淨。
刚才晚上这一堂坐在那儿就是如如佛,“如如”两个字形容不动、清淨的意思,但是注意哦,这两个字不一定作本来不动的解释。“如”是好像,差不多好像就是佛了,所以中文翻译“佛”不是以个人作代表,是宇宙生命同我们生命的根根,翻译叫做“如来”,如来并不是只代表释迦牟尼佛,所有成佛的人,他的总称就是如来。你要知道这个“如来”翻得太妙了,如来,好像来过,释迦牟尼佛好像来过,走了,但是可不可以翻译成“如去”呢?可以,古文曾经不翻译成如来,翻作如去,后来研究以文学意味来讲“如去”两个字不如翻成“如来”好,但是“如去”在哪里呢?佛的十个名号里头已经有了,叫“善逝”,逝,过去了,善于过去,就是如来、如去,所以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有位同学提了问题,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差别在哪里?我告诉你,这是不是问题的问题,怎么说呢?依禅宗来讲,原本没有这一套啰嗦的东西。任何一种文化、一门学问,越到后代就越来越变质了,越精细了,分门别类也越多,本质越差了。所以我常常说,什么叫进步?什么叫退步?这是同样的一个问题,人类的历史发展以物质文明来讲,科学越来越进步,越来越细密;以精神文明来讲,文化越来越退步,越来越变样,已经不是那个本质了。既然年轻同学问到这个问题,大概书看得蛮多的,喜欢搞思想,那么学术界与禅宗后来讲到禅法的分类有这个说法,实际上还不只这样,有八种禅,也有九种大禅。我告诉你捷路免得你去找,你翻开佛学大辞典看看,什么是八种禅、九种大禅。这些是名相,不过要给你说明一下。
一般的佛法渐修法门到达了,讲道理、有形相、有方法可以证入,都是如来禅。譬如刚才讲马祖百丈师徒的公案,百丈禅师后来说法,他说的法就是法语,当然不能说他是佛,只好叫他是祖师,等于孔子以前没有圣人,孔子以后谁也不敢称圣人,这就划分了一个时代,释迦牟尼佛说在他以前有佛,佛可以这样讲,别人不敢说,释迦牟尼佛以后到现在没有第二个佛。所以像百丈禅师所说的法语,你们体会一下,打坐不打坐现在就可以体会。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心中什么杂念都没有,眼睛还是张开看到的,不过不注意去看一个东西,耳朵也听到的,也不注意听一个声音,身心都摆在这里不用,可是能知能觉的这个东西本来存在的。“体露真常”,自心本体本来明白地呈现,摆在这里。“不拘文字”,你讲它是如来也好、佛也好、禅也好,这些都是文字,什么叫文字?文字就是言语,言语就是思想,你在里面想的没有表达出来就叫思想,嘴巴上表达出来就叫语言,把语言记录在纸上就叫文字,就那么简单,还不是一个东西,它过一个阶段变一个样子,名称就不一样。在里面叫思想,思想还要分,思是思,想是想。所以不拘文字,什么都没有。“心性无染”,这个心性本体不受任何的染污,善也沾不上,恶也沾不上,什么都沾不上。“本自圆成”,本来自己圆满,本来自己很现成的。怎么样修证啊?“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一切妄想都放下了。放下是个方便的话,有些人硬要把自己内在的妄想放下,放下了什么都不知道,以为无想定就是禅了,不懂,拼命在追这个,奇怪!这都讲过了。像百丈禅师这样的说法,有理由可究,也有方法、有次序、有理论、有事实可循的等等都称为如来禅,如来禅的这些内容以它的教育法、以它的时代方便、以它的地区言语不同而有差别。
什么是祖师禅?那完全不同。我们比方说,马祖问百丈:“这是什么?”“野鸭子。”“哪里去了?”“飞过去了。”马祖把百丈的鼻子一扭,“哎哟!”这是祖师禅,就这么简单,下文都没有,你去体会去。这还没有什么了不起,还有更了不起的作风、手法,你都无法做什么注解,无法解释理由,可是你真悟到了,哈哈一笑,完全懂了,那个是祖师禅。祖师禅用的方法是无义语,没有道理没有意义可以解释的;如来禅以下是有义语,有意义有道理可以推测的。这个问题仔细研究起来就很多了,大概答覆是这样。
可是要注意哦!希望你们在这几天当中,不要浪费这个精神了!好好研究自己怎么样能够得定,怎么样能够修到止观。至于什么如来禅、祖师禅,这些名相、知识问题很容易解决,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怕你不开悟,一悟千悟,真的证悟了,心性的境界万法皆通,你自己都明白了。
所以“禅”不能多讲,讲了半天不好好用功变狂禅,而且就怕变野狐禅。祖师禅容易走向野狐禅、狂禅。我们走如来禅,规规矩矩讲修行做工夫,慢慢大彻大悟。简单告诉你,如来禅是规规矩矩,按步就班,有理路可寻,有工夫可证,一步一步渐修而顿悟。
转载自《南禅七日》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