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印光大师放生语录

发布时间:2019-09-20 09:08:03作者:心经结缘网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以故不避繁词,用申其义。俾物类同沐慈恩,人伦各培福祉。以恳到之深仁,灭自他之杀报。同臻寿域,共乐天年。尚祈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则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矣。阅者幸注意焉。

  原夫水陆众生,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宿恶业力,障蔽妙明,不能显现,沦于异类。遂致知识陋劣,除求食避死之外,了无所知。譬如大宝铜镜,经劫蒙尘。不唯毫无光明,即彼铜体,亦不显现,直同废物。忽遇智人,知是宝镜,具有照天照地无边光明。遂日事磨砻,初则略露镜体,次则渐发光明。及乎磨之至极,则照天照地之光,全体显现。无智之人,方始贵重,视为至宝。须知此光,镜本自具,非从磨得。虽复自具,倘无磨砻之缘,从劫至劫,亦无发光之日。一切人天六道众生心性,悉皆如是。由无始来,惑业障蔽,不能显发本具妙明,迷背真性,造生死业。大觉世尊,知诸众生一念心性,与佛同俦。因兹种种方便,随机说法。普令修习戒定慧道,以期断惑业而复本有,圆福慧以证法身。又令世人发慈悲心,戒杀放生。良以我与一切众生,皆在轮回之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生,展转相杀。彼固各各皆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我亦各各皆为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彼固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我杀戮。我亦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久经长劫,相生相杀,了无底止。凡夫不知,如来洞见。不思则已,思之则不胜惭愧悲悯矣!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纵彼业重,未能即生,我当仗此慈善功德,决祈临终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即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出轮回,渐证佛果矣。

  且爱物放生,古圣先贤,皆行此事。故《书》有“鸟兽鱼鳖咸若”之文,而文王泽及枯骨,况有知觉之物哉?至于简子放鸠,子产畜鱼,随侯济蛇,杨宝救雀。此固圣贤一视同仁之心,尚不知其蠢动含灵,皆具佛性。展转升沉,互为怨亲,及将来决定成佛等义。迨至大教东来,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无二之理,大明于世。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又云:“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故陈智者大师,买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余所,亘四百余里为放生池。请敕立碑,禁止渔捕。有偷捕者,动辄得祸。直至唐贞观中,犹然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诏天下诸州各立放生池,敕颜真卿撰碑文,并书丹。有云:“我皇举天下以为池,罄域中而蒙福,承陀罗尼加持之力,竭烦恼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仿佛。宋真宗天禧元年,诏天下立放生池,而杭州西湖,亦宋之放生池也。明莲池大师,立放生池于上方、长寿二处。其《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迄今三百余年以来,景仰高风,慈济物类之缁素通人,何可胜数。

  或曰: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缓急轻重,不亦倒置乎哉?答曰: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亦当随分随力以行周济。岂戒杀放生之人,绝不作此项功德乎?然鳏寡等虽深可矜悯,尚未至于死地。物则不行救赎,立见登鼎俎以充口腹矣。

  又曰:物类无尽,能放几何?答曰: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纵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不止一人乎?又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圝、夫妻偕老之缘。正所以预行周济,令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鳏寡等苦,长享受寿富等乐。非所谓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子审思之,戒杀放生,毕竟是汲汲为人,抑止汲汲为物,而缓急轻重倒置乎?

  南浔极乐寺外,向有放生池。以磡未全砌,遂致坍塌。兼复多年未浚,淤泥充满。每有善士就河放生,虽发善心,生难获益。其旦蒙放而暮复遭捕者,当居多半。若近大江,则固宜放之江中,小河则断非所宜。园林大师心有不忍,拟欲深浚其池,外筑围墙以为防护,俾放生有地,而盗捕无由,其意亦良厚矣。尚未开工,适普陀觉三大师至,一见即志道相契。旋以寺事付托,而己则放下万缘,专修净业焉。觉师缵承旧绪,即欲速成其事。但以工程浩大,独力难成。拟募阖镇善信人等,共襄胜事。祈予作序。予常痛念近世杀劫之惨,欲挽无力,因彼之请,触动予怀。遂将吾人与物类之本具真心,及随业升沉,并杀生护生之现未果报,撮略言之。冀诸位檀越,同发善念,同捐净资,俾此举速得成功,庶物类悉皆得所,其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岂特现世万祸冰消,千祥云集,而未来世之衔恩报德者,正不知其几千万亿也!

  文钞摘录:  若有言己颇信佛法,曾阅师文钞,近亦念佛。但恨业习浓厚,不能吃素耳。光曰,此病易治,祈将光南浔放生池疏,熟读,保汝即能吃素矣。彼于十月,即吃长素。痛念杀劫弥漫,皆由杀生食肉所感。因汲汲提倡念佛放生,冀民物各遂其生,同得往生西方也。  《续编·南京三汊河创建法云寺缘起碑记》

  弘法敬辑

  放生一事,以提倡戒杀护生为本。凡入会者,俱宜吃素,方可以吃素之利益,与一切人说。纵不能人各依从,而人以贵会诸公,皆盛德君子,实行吃素,自然潜移密化,悉皆不杀生,不食肉矣。若仍旧食肉,放生之功德,亦不可思议,但自己所行,尚自矛盾,尚不能依慈悲忠恕之道而实行,况欲令见闻者潜移密化乎。

  《增广·与泉州大同放生会书》

  唐肃宗时,颜鲁公真卿,适守是邦。诏天下诸州各立放生池,命鲁公撰文。其曰,举天下以为池,罄域中而蒙福。是岂独为物计哉,盖欲有所感也。今清凉山下乌龙潭,乃鲁公自立之放生池。鲁公精忠贯日月,文笔动风云。而且笃信佛法,极意护生。其懿德弘慈,千百年后,莫不景仰。……予常痛近世杀劫之惨,欲挽无力。因彼之请,触动予怀。予前撰南浔极乐寺放生池疏,已将吾人与物类之本具真心,及随业升沉,并杀生护生之现未果报,撮略言之,兹不缕述。冀诸位檀越,同发善念,同捐净资。俾此举速得成功,庶物类各得其所。其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岂特现世万祸冰消,千祥云集。而未来世之衔恩报德者,正不知其几千万亿也。须知放生原为戒杀,戒杀必从吃素始。倘人各戒杀,人各吃素。则家习慈善,人敦礼义。俗美风淳,时和年丰。何至有刀兵劫起,彼此相戕之事乎。此挽回天灾人祸,正本清源之要务也。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

  《增广·金陵三汊河法云寺放生池疏》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须知水陆诸物诸物,从无始来,亦曾高居尊位,威权赫奕。不知借威权以培德,反致仗威权以造业。竟使恶业丛集,堕于异类。口不能言,心无智虑,身无技术,以罹此难。虽弱肉强食,于事则得。而怨恨所结,能无生生世世,图报此怨之念乎。人纵不念诸物被杀之苦,独不惧怨业深结,常被彼杀乎。又不惧残害天物,天将夺我福寿乎。人惟欲眷属团聚,寿命延长,身心安乐,诸缘如意。正应发大悲心,行放生业。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物之诚。则向之所欲,当可即得。

  《增广·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序》

  纭纭异类,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不但不敢杀而食之,又思令其各得其所。由是圣君贤相,哲士鸿儒,多皆仰遵佛训,俯培己仁。或茹素而断荤,或戒杀而放生。其嘉言懿行,载诸史册。亦企后人同修慈心。愍彼物类,同具佛性。

  《增广·乌程周梦坡居士夫人诞期放生碑记》

\

  凡有血气者,必有知觉。既有知觉,则必贪生怕死,趋吉避凶。鸟兽昆虫蚤虱,莫不皆然。若忽尔捕而杀之,则其力虽不能敌,无可如何,其心之仇恨,殆不能以语言文字形容。若将欲杀,或有赎之放之令生者,则其心之感激,亦复难以形容。纵彼现时虽无报恩报怨之力,然善恶之缘既结,或于现生,或于未来,必有不期然而然之报应。即彼等不能即报,而常行放生,天地鬼神,常为鉴临,必当降以祸福,且勿忽其弱而欺之。

  《续编·放生杀生现报录戒杀放生各文合编序》

\

  放生之举,原为发起同人戒杀吃素之心。倘能戒杀吃素,则杀业不作,杀报自止。从前已造之业,则以竭力修善,至诚念佛,以消灭之。须知法云寺之放生,实一切同人戒杀吃素之前导。而有心人闻而兴起,同生慈惠恻怛之心,共行仁民爱物之道。将见人心转而天眷常临,雨旸时而五谷丰登。礼让兴行,战争息灭。中外协和,天下太平矣。此冯公等创建法云,提倡放生之本志也。

  《续编·法云寺放生征信录序(民二十一年)》

  大觉世尊,为三界大师,四生慈父,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故。于诸大乘经,严戒杀生食肉,以期一切众生,同得长寿安乐之近报,同证解脱涅槃之远果也。智者大师,宗佛慈意,于陈大建间,买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余所,亘三百余里,为放生池。请敕立碑,禁止渔捕,有偷捕者,动辄得祸。至唐贞观中,犹然如是,此佛祖普度众生之悲心也。乾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友也)也,此儒者民物一视之素志也。严禁伤胎破卵,必使鸟兽鱼鳖咸若,(若,顺也。咸若者,皆顺遂其生也。)此圣王胜残去杀之德政也。良以天地之大德曰生,民物之大苦曰杀。胜残去杀,须由小而至大。仁民爱物,必自易而至难。倘不推本于涵养仁恕,必至捨小取大,捨易取难,日行残杀,而妄冀仁民爱物,则徒成空谈,决难实行其事矣。何以言之,小儿平民,皆能实行爱物之事,行之既久,满腔仁慈,日后得位行政,便可大庇群黎。即隐居一乡,亦可以身率物,移风易俗。如是,则仁民之道,自爱物培植而来者,方可周遍圆满而无弊。不由爱物来者,于现生犹无所憾,于将来大有可虞。以既种残害物类之因,难免循环报复之果。愿仁民者,当慎思焉。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吃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大家同心戮力,提倡卫生吃素,以成不放之大放。至诚念佛,以期往生而了生死。其弭杀劫而邀天眷,挽世道而正人心者,岂语言文字所能形容也哉。

  《续编·中国济生会苏州分会捐放生池园永为灵岩山寺下院功德碑记》

  放生,原为提倡戒杀吃素,人若毕生吃素,便成不放之大放矣。……此仁民爱物,成始成终之大经大法,不须更为详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深义也。愿见闻者,咸深思之。

  《续编·天台山国清寺创开放生池碑记(民二十三年)》

  天地之大德曰生,人民之大本曰善。生则植物动物并育,善则仁民爱物齐行。乾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若不令民物得所,将何以仰副天心。欲常祈天眷垂怜,当急以仁爱是务。能如是,则雨旸时若,谷麦丰登,人民安乐,天下太平矣。即以个人论,亦得业消智朗,障尽福崇,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试思世人为口腹故,杀害生命,种种惨酷,谁能忍受。由习惯故,不但不生怜悯,而且反发欢乐,以致循环报复,成此劫运。诸佛菩萨,为救杀劫,现身异类,亦受人杀。既杀之后,见诸异相,方知佛现,因各戒杀。 光于民二十年,为贵池刘公鲁,跋猪齿臼佛记赞。文曰,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由迷背故,遂失其正。起贪瞋痴,造杀盗淫,食他之肉,资己之身。杀业既结,历劫互戕,如来愍之,为作慈航。大启慈训,人犹不信,特示形仪,以期随顺。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均有佛栖。有宋职氏,杀猪弃首,犬守四日,不敢下口。逐犬析骨,齿臼现佛,绀目螺发,俨然大觉。未杀之前,均谓是畜,已杀之后,方知是佛。是知杀生,不殊杀佛,即非佛现,亦未来佛。杀而食之,罪逾海岳,急宜痛戒,庶可解脱。晁氏兄弟,为文为赞,义理渊深,文词璀璨。天池书写,诸公题跋,永用警策,启牖后觉。既明此义,孰敢行杀。争地争城,遂息倾轧。贵池刘公,笃信佛法,保存徐书,题跋充洽。令嗣公鲁,持以相示,敬书数语,藉表我志。愿见闻者,吃素戒杀,定可现生,归极乐刹。此跋文虽粗浅,颇可观感,敬录原文,以期息灭嗜杀食肉之痴心,发起戒杀茹素之善念。佛菩萨现身异类,弭世杀劫,散见群书,阅观音本迹颂,物类现相,可知梗概。以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故不忍互相残杀,永沉恶道,乃为此种种惊人视听之示现,可不深长思乎。

  《续编·灵岩山寺下院放生池附设放生会缘起碑记》

  乾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此儒者民物一视之素志也。严禁伤胎破卵,必使鸟兽鱼鳖咸若,此圣王胜残去杀之德政也。良以天地之大德曰生,民物之大苦曰杀。胜残去杀,须由小而至大。仁民爱物,必自易而至难。倘不推本于涵养仁恕,必至捨小取大,捨易取难。日行残杀,而妄冀仁民爱物,则徒成空谈,决难实行其事矣。何以言之。小儿平民,皆能实行爱物之事。行之既久,满腔仁慈。日后得位行政,便可大庇群黎。即隐居一乡,亦可以身率物,移风易俗。如是则仁民之道,自爱物培植而来者,方可周遍圆满而无弊。不由爱物来者,于现生似无所憾,于将来大有可虞。以既种残杀物类之因,难免循环报复之果。愿仁民者,当慎思焉。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茹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窃谓放生原为提倡戒杀吃素,人若毕生吃素,则成不放之大放矣。今将黄山谷居士戒食肉诗录之,以期大家于食肉时,一再思之,必有不忍食与不敢食之心,勃然而兴。诗曰,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本是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需,莫教阎君断,自揣应何如。有味哉,斯诗也。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仁民爱物成始成终之大经大法,固不须更为详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深义也。愿见闻者,咸深思之。

  《续编·常熟莲华庵放生池碑记(民二十三年)》

  黄山谷云,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需。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

  愿云禅师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慈受禅师云,饮食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仓。下喉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较量。

  世间养人之物,不胜其多。如法烹调,味都甘美。何得为我口腹,杀彼生命。致令生生世世,互相杀戮,了无已时。可不哀哉。故流布此书,冀挽杀劫。愿见闻者,咸皆信受。幸甚。

  《三编·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合编题辞》

  仁人君子,为报恩故,为免劫故,倍复注意于戒杀放生,持斋茹素也。然有大多数未闻佛法者,习以为常,任意行杀,以期悦口。由是之故,酿成兵劫。试思兵劫之中,人被杀戮,与彼物类受宰割以充口腹者,相去几何。倘作此想,则杀彼身以悦我口之念,能不消灭乎。又我既贪生,彼岂爱死。我若一芒刺指,即难忍受。彼则脔割其身,心岂能甘。虽力不能敌,无可如何,其怨恨之心,固结莫解,生生世世,必为报复。是以贤哲之士,欲令世人同息杀业,冀合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之道,种种设法,买而放之,令尽天年。须知此举,重在救人,非单为救物也。以其冀人因见买放,不忍特杀。既不忍杀,则怨对不结,而未来之杀劫可消,后世之福寿自永。此放生之究竟宗旨,真实利益也。不知者,每谓虚费钱财,了无所益。试设身处地,为当愿人放我,为当愿人杀而食我耶。杭州西湖,自宋真宗时,即为放生池。自后纵有废弛,不久即复。

  《三编·赎迁西湖放生鱼募缘疏》

  问:如鸡食虫,养鸡则是杀虫,保虫必须杀鸡,然则如何。答,佛大慈悲,各令一切悉遂其生。鸡乃人之所养,若不设法令生,彼将断绝,非彼自生者可比。鸡食虫,以饥故,使不饥,则可不食,非必定食虫也。若如彼说,则杀鸡即为救虫。然人之吃一切物命,亦当杀之以为救一切物命,可乎不可。小智不知大理,妄以己之愚见,阻人戒杀放生之善。后来做了物类,决定不能遇放生救命之人。此时之苦,皆今日之邪智所培植也。

  《增广·复冯不疚居士书》

  故梵网戒经,一一皆言应生慈悲心,孝顺心。又云,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

  《增广·佛教以孝为本论》

  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之性德。因果报应,实天地化育之大权。人生天地之间,藐尔七尺之躯。其与广大高厚莫测之天地,并立为三,称为三才者。以其能仰体天地之德,皆可以为尧舜,皆可以作佛,以参赞其化育故也。故圣人于易乾坤二卦之象,一以自强不息法天,一以厚德载物法地教人。夫自强不息,则闲邪存诚,克己复礼,非到明明德,止至善,人欲净尽,天理流行,以复其本具之性德不可也。厚德载物,则仁民爱物,推己及人,当必本忠恕,行慈悲,胞与为怀,物我同观,非尽其参赞之天职弗止也。然此非专指居位行政者言,即匹夫匹妇,亦皆能行。以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圣贤之学,修身而已。能修身者,必能孝弟,必能格除物欲,扩充良知,以独善其身矣。而其效必能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况得位行政,岂有不能兼善天下之理乎。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使人人各秉诚心,各尽孝弟,各行慈善,矜孤恤寡,救难怜贫,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则人以善感,天以福应。自然雨顺风调,民康物阜。

  《增广·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莲池戒杀放生文,为灭残忍魔军之慈悲主帅。

  《增广·重刻安士全书序二》

  恤灾赈饥,济难扶危,戒杀放生,护惜物命,持斋吃素,诵经念佛,以期自他兼利,幽显均益者,无不家门清吉,子孙兴隆,富贵尊荣,令人景仰。

  《增广·因果录序》

  佛令弟子视一切众生,皆作过去父母亲属想,以慈悲心,行放生业,岂但现生之亲,不忍漠然置之,即一切水陆空行诸生物,亦不忍漠然置之,纵令力有不及,犹以悲心善念,为之念佛,以冀彼速出恶道,速生西方而后已。

  《增广·台湾佛教会缘起序》

  佛教之孝,遍及四生六道。前至无始,后尽未来,非只知一身一世之可比也。知是而不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者,岂究竟至极无加之孝乎哉。

  《增广·循陔小筑发隐记》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天道好还,无往不复。欲免恶果,先断恶因。欲得善果,先植善因。此天理人情之至谊也。是以现今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无不提倡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以阐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事理,而冀其普天人民,同享安乐,同得解脱也。

  《增广·普劝爱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减杀业说》

  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楞伽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大乘经中,如此说者,多难具录,观佛所说,可知杀生食肉,其祸甚深,人畜循环,互相杀食,尚复执迷不悟,则成如来所名可怜悯者。须知兵劫,皆由杀生而起,世间一日所杀,不知有几万万兆,由杀生食肉者之恶心,与受杀诸物等之恨心,结为兵劫。十余年来,中外战争,罹死亡者,有数万万。而况天灾屡降,水旱瘟疫,风吹地震,海啸河溢,土匪盗贼,诸种灾难,层见叠出,谷米昂贵,民不聊生。吾人值此时代,再不发一自悯悯他,自伤伤他之心,以期挽回劫运,则亦何贵乎预三才之数,为万物之灵乎。忍令具可以为尧舜,可以作佛之心性,而长劫沉沦于互相杀食之业海中,莫之能出,可不哀哉。

  《增广·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

  入楞伽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食肉之过,可胜言哉。泉州诸善士,欲挽杀劫,特立大同放生会。放生云者,欲感发众人之慈悲心,从兹不忍食肉耳。既不食肉,则现在不造杀业,将来不受杀报,虽曰爱惜物命,实为预护自身,若大家同抱此志,何难感召天和。倘放者自放,食者自食,则所放有限,所食无穷,消放者个人之杀业则可,消众同分之杀业则未也。

  《增广·慈悲镜发隐》

  佛经广说戒杀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读。当观安士先生万善先资,可以知其梗概矣。

  《增广·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至谓小鱼被大鱼所食,即放之长江,亦难免不遭网罟。此种计虑,似乎有理,实则为阻人善念,助人杀业。其人幸得为人,或不至身受杀戮,故作此无理之理,以显己之智,能折伏放生者。使彼为鱼,及诸生命,当受杀时,断断不肯起此种想念。唯冀有人救己之命,别无他种救亦恐或后来又被别物所食,别人所得,唯愿甘心受戮,免致后复遭殃等想。果能当此时,作此想念,尚不足为训。况万万不能当此时作此想念,而于无关痛痒时,作此阻人善念,启人杀机之语。其人来生,若不自受其报,则日月当东行,天地当易位矣,言可妄发乎。大鱼食小鱼,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亦不能无有。若谓小鱼被大鱼食尽无余,则无此事理。放者尽被人复捕去,亦无此事理。何得如是过虑。譬如救济难民,或与一衣,或与一食,亦可不至即死。在彼则当曰,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终身温饱,与之有何利益。不如令彼冻饿而死,便可不至长受冻饿矣。又如强盗劫人,有力者为之捍御。彼将曰,汝若能捍御彼一生,则为甚善。唯捍御一时,究有何益。反不如任彼抢劫一空,后来不至再被抢劫之为愈也。父母之于子,常常抚育,而慈母不能抚身后之子。彼将谓,既不能抚育,不如杀之之为愈乎。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彼必期于万无一失,方肯行放生,则令世人尽寿皆不行戒杀放生之事矣。其人将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于死也,哀哉,痛哉。不禁络索言之。

  《续编·复愚僧居士书》

  必须令彼等各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人天福报。凡夫有福,必造杀业,既造杀业,难逃杀报。况有福之人,不止造一杀业。然则求福之人,乃为自他求祸也。学佛之人,不可不知此义。德明,邀大家念观音,人各十万,放生一百万,以祈消灭杀劫,此亦莫大之功德也。然观音当终身常念,凡入会者,各各戒杀吃素,方是彻底办法。否则,今日出钱买些生放,日日买生自杀,或买于杀而卖者之家,仍是一暴百寒,何能消自他之宿现杀业乎。放生,乃提倡戒杀吃素之法耳。若不注重于戒杀吃素,则所放者有限,所杀者无穷矣。

  《续编·复战德克居士书二》

  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买牛,羊,豕,须有常年草料费,为数甚巨。然每有放者,或不纳费,则须办者代买。似宜以资交办理之人,令彼随意,或买生物,或买草料,为合宜耳。师寿之劝人放生文,甚好。但当以劝人戒杀吃素,护惜物命为事,则不费钱财,不招多捕,其功德甚大。

  《续编·复念佛居士书》

  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由一传十,由十传百,至千至万,靡然风从。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此实治乱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本法轮也。当今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虽圣贤齐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若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纵天姿高上,亦难断惑证真,了生脱死。

  《续编·学佛浅说序》

  天地间完全一团太和元气。故风雨顺时,谷麦丰熟,动植诸物,悉得生育。人若体此以行,固不愧与天地并立为三,而称三才。以兹自卫卫他,俾一切含识,悉得其所,共乐天真。非所谓继往开来,以先觉觉后觉,补天地之缺陷,赞天地之化育者哉。而世人因贪口腹,取彼水陆空行诸物,杀而食之,以期悦我口腹,卫我生命,则欲求卫生,适得其反。由杀生故,大干天和。戾气所感,致有水旱瘟蝗等天灾。杀业所结,发生彼此战斗之人祸。究此灾祸之由,总因宿世现生杀生食肉之所致。食肉之祸,极酷极烈。不但害及现生,而复累及多劫。凡欲自卫其生者,可不以普卫一切水陆空行诸生乎哉。食肉卫生,大是异事。由习惯故,视以为常。如非洲人,杀人供膳,彼地之人,恬不为怪。缅昔圣人在位,则曰,鸟兽鱼鳖咸若。若者,顺也。咸若者,咸令顺其天性,不罹杀害之苦,与惊窜之怖也。此诚所谓乾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怀抱也。若此,可不名之为大卫生家乎。惜今之卫生者,戕彼生而卫我生,卒致现生后世,苦报无穷。人羊转毂,强弱递换,尽未来际,亦难了结。于是古今缁素各大卫生家,咸皆提倡爱物行慈,戒杀放生,持斋茹素,信愿念佛。实为究竟卫生,至极圆满之义举也。华悟栖居士,笃信佛法,修持净业。欲挽世道人心,特辑古今名人言论,及杀生放生种种果报,名之曰卫生集。冀世人欲自卫其生,先当卫彼水陆空行诸生。则其自卫,不但止及现身,将使生生世世,凡所生处,悉各吉祥,无诸灾祸。若又念佛,以此卫生功德,回向往生。当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断尽烦惑,得大无畏,普为一切孤露无依之六道众生,以作护卫,此命名卫生之微义也。郭涵斋居士,以近来杀劫弥漫,了无底止。欲流通此集,冀阅者咸发卫生之心,以息杀劫而正风化。祈余为校,因稍更正其次序,名称,卷数。又附前人所批数段,于各文之下。附唐人劝孝歌,及八反歌于后。俾各重卫生,各敦孝思,以广仁德,以报亲恩。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尤当推广孝敬之心,以期究竟自卫卫生云尔。

  《续编·卫生集序》

  光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铁案。捕生者特为放生者多捕,则买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来耳。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则有名。又人情多以因循了事,若不于此各日放,则便不肯特为买放矣。光虽为人如此说,究亦只成空谈。

  又生亦不可乱放。放之于江,则无不可。放之于池,凡害鱼之鱼亦放其中,是放贼于人民之聚处,则群鱼皆为彼之食料。然欲一一如法,实难做到。是宜极力提倡戒杀吃素,以为根本解决之法。其于放生略为举行,以期人各体会放之之意而已。若尽量放而设法未能合法,则亦只功过不相掩耳。

  放生之举,事虽为生,意实为人。人若止杀,则固用不著此种作为。然人食肉之心愈盛,不设此举,久而久之,将举非洲之野蛮行为,遍行于世。可不预为设法,令彼嗜杀嗜肉之人,同生反躬自省之诫乎。

  放生者,但以不忍杀生为念,不能计及彼之食生物与否。鱼多食小鱼及小水虫。若如所论,则放一大鱼,必日杀无数小鱼水虫,则放一以杀多,是放之功少过多也。然穿山蛇獭,究无几何。既不能尽生物皆买放,则似宜从缓,庶免闲议。

  放生以志诚为彼念佛持咒为本。所有仪式,亦不过表示法相而已。如有其人,固宜按仪式行。否则但竭诚念佛即已。又凡生欲放,若夏日当宜速行。倘泥于等齐,按仪式作法,或至久经时刻,有碍生命。居士放生,宜从省略。若真诚无伪僭之心,即按仪式行,亦非绝不可行。若妄效僧仪,则成我慢矣。法固圆融,当善用心。在家居士可放蒙山,则此放生仪,固无所碍。然须绝无僭越之心,深存度生之念方可耳。

  《三编·复罗智声居士书一》

  必须借此以普劝一切人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方为大放生。并自己同伦,通皆放之于莲池法海中,俾永离生死苦,常享真常乐,方为放生之一大结果耳。

  《三编·复周子秀居士书》

  云南张拙仙来函,言其外孙,生一年零八月,于四月间念佛而逝。平时常到佛堂拜佛已,即围绕念,余事皆不顾。又其次女出嫁时,婿家送双鹅行奠雁礼,彼即放生于华亭山云栖寺,已三年矣。彼二鹅每于晨昏上殿做课诵时,站殿外,延颈观佛。今年四月,雄者先亡,人不介意。后雌者不食数日,彼来观佛,维那开示,令求往生,不可恋世。彼遂为念佛数十声,鹅绕三匝,两翅一拍,即死。拙仙因作双白鹅往生记。噫异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鹅尚如是,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三编·复周伯遒居士书二》

  以梵网经令行放生业,谓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于一切有生之物,皆作宿世父母眷属想,生慈悲孝顺心。不但不妄杀,亦不宜食其肉,以肉皆由杀而得。若用钱买放,其放有限,若不食肉,并抱此志愿劝导一切,皆悉爱惜物命,则其功德大矣。宗主于慈,其于仁民爱物之道,庶得其实。若杀而食之,犹曰爱物,此掩耳盗铃之计画,物若知之,必不生感恩之想。

  《三编·复谢慧霖居士书二》

  以现今兵灾天灾相继而作,皆杀业所感。故极力提倡戒杀放生之事,以冀挽回杀劫耳。

  《三编·复蔡契诚居士书五》

  佛菩萨为度众生示生世间,在众生见之,则同有生死。在佛菩萨分上,实无生死。譬如梦幻,虽有非实。有生死则有苦,无生死则无苦。何得以了生死苦了生死分之为二。死即是苦,由有生死。既了生死,自无有苦。须知佛菩萨之生死,乃为众生示现其相耳。非实先未了而今始了也。鱼子放生,载于编内,虽有佛言二字,亦未见出于何经。岂以此故,致人谤法。世有多少人放鱼子乎。须知南方近海之处,与普通江海不同。海鱼一见淡水即死,江河中鱼,一见咸水即死,未能知其所出。纵能生,亦不能生矣。放生是感发人戒杀吃素之慈心耳,岂专欲以多为事,而作此不急之讲求乎。须知世间事,多有不能以理事论者。

  《三编·复王砚生居士书二》

  放生一事,固为莫大功德。然须秉放生之心,勤勤恳恳劝有缘者,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则所放者多,而且不费财力。二者并行,最为有益。

  《三编·复唯佛居士书》

  问一切有情,皆具佛性,大小虽异,畏死是同,凡放生者,宜先注意于小生,则自悖佛性畏死是同之说。既知是同,固宜随分随力是救,何所论其先后。倘能畅演佛性是同,畏死不异之理事,则其利大矣。何得偏执先后之说。

  《三编·复章道生居士书三》

  买物放生,若依究竟自愍愍他而论,固当埋之不可仍倒于水中,以死物浮水,究非善策。若谓已死,与家人食,并施与贫人,亦无不可。当令食者多多为彼念佛,以此是放生物,否则食之有罪过。若能为彼念佛,则彼此各有利益。以此相劝,亦能诱彼食者少种善根。即非放生物,本属自己办来食料,为其念佛,亦于彼此各有利益。汝崖板如此,谓已说归依念佛者,便吃不得,则是令食肉者概勿念佛也。彼等吃肉之人,只知肉为美味,不知后来自己也做了美味教人杀的吃时心里难受。他既是这样不洞事,任他后来教人杀的吃便了,何必要费尽心思劝他,他要讨到教人吃,你教他不要讨此苦头,他心里反不安乐。尽他去,让他替人做菜吃,到了那个时候,心肝疼烂也无益。那时他自晓得今日之错,及我与汝之话,不是弄耸他,已迟了也。

  《三编·复周群铮居士书》

  夫治国亦如治病,有治标者,有治本者。……现者国家危难,已至千钧一发之际,余以为今日治国,须标本兼治。兼治之法,最莫善于念佛吃素,戒杀放生,而深明乎三世因果之理。

  《三编·第二日说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若推究灾之来因,多由杀生而起。欲止杀业,须从戒杀吃素护惜物命,及买放物命而起。大家各须发心,护惜物命。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此语当奉为箴铭,力加警惕。盖放生之意义,即是使大家发心护生,自己放生,当然不再杀生,即己不放生,看到他人放生,抑又何忍杀生。如人人能护惜生物,不加残害,则杀劫可消,而国运可转矣。但世人,尚有一面出资放生,一面仍照常杀生吃肉,如此,虽有放生之小功德,何能敌杀生之大罪过乎。现本会定于圆满日举行放生,愿诸位发心捐助,自利利物,功德不可思议。

  《三编·第五日略释天台六即义兼说吃素放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