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印光祖师劝吃素

发布时间:2019-09-25 09:07:19作者:心经结缘网
印光祖师劝吃素

印光祖师劝吃素

  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念佛,将来永离生死之苦。话说回头,如果父母的业障确乎重,不但不信佛,对佛法还有反感,你又不能劝勉他们,这要怎么办?只要你至诚念佛、修一切善,将这一切功德回向他们,决定能感化他们的,因为父子、母女都有种天性相关,同一个根源嘛!

  记得在印光祖师文钞中记载这么一件事:有一位佛弟子(黄涵之居士),他出身公宦军将家庭,他的母亲不但不吃素,每天还要吃新鲜的海鲜,而且是种种的吃法。这位弟子就请示印祖:「我一劝母亲吃素,母亲就发脾气,怎么办呢?」印祖说:「不要紧!你好好的代她忏悔业障、念观世音菩萨、求观世音菩萨,母子天性相关,你只要至诚念,她决定会改变的,你不用急。」

  这位弟子听了印光祖师的话,回去就至诚念观世音菩萨、拜观世音菩萨,把一切功德回向他母亲。一个月后,他母亲自自然然的就说:「我现在有点讨厌吃肉,最好烧点素菜给我吃。」你看这个感应,你们何不见贤思齐,也这样积极学习?

  我又想到印祖文钞里提到,有位儒学精通的魏梅荪居士,他在社会上很有名誉、地位的,到老了退休时才看佛经研究佛法,于民国十年八月的某一天,他特别去拜见印光祖师。一见面顶礼印祖后就说:「我佛经也看,法师的文钞也看,我也学着念佛,就是吃不来素。」印祖就教他:「哦!你吃不了素,文钞你看过了,其中你将『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熟读,包管你就能吃素了。」这位儒者依印光祖师之教,天天就看这篇放生池疏的文,看了还不到二个月,到吃饭时家人送荤腥来,他一看到心里就不忍,一闻到那味道就作呕,这样他自然就吃素了。他写信告诉老法师:「我现在洗心革面,俯伏低头的一心受持素食,现在素食吃得很舒服,荤腥不但不能下咽,连见都不能见、闻都不能闻,这就是因为读了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那个文。」你们要是吃不了素,不妨把印祖文钞里那篇放生池疏的文翻出来看。

  文钞正编卷二疏第一篇,今附录于后,以免读者寻查之劳。请多读,读出你的仁慈心、悲愍心,你就有慈悲行了。

  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以故不避繁词,用申其义。俾物类同沐慈恩,人伦各培福祉。以恳到之深仁,灭自他之杀报,同臻寿域,共乐天年。尚祈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则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矣。阅者幸注意焉!

  原夫水陆众生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宿恶业力,障蔽妙明,不能显现,沦于异类。遂致知识陋劣,除求食避死之外,了无所知。譬如大宝铜镜,经劫蒙尘,不唯毫无光明,即彼铜体,亦不显现,直同废物。忽遇智人,知是宝镜,具有照天照地无边光明。遂日事磨砻,初则略露镜体,次则渐发光明。及乎磨之至极,则照天照地之光,全体显现。无智之人,方始贵重,视为至宝。

  须知此光,镜本自具,非从磨得。虽复自具,倘无磨砻之缘,从劫至劫,亦无发光之日。一切人天六道众生心性,悉皆如是。由无始来,惑业障蔽,不能显发本具妙明,迷背真性,造生死业。大觉世尊,知诸众生一念心性,与佛同俦。因兹种种方便,随机说法,普令修习戒定慧道,以期断惑业而复本有,圆福慧以证法身。

  又令世人发慈悲心,戒杀放生。良以我与一切众生,皆在轮回之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生,展转相杀。彼固各各皆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我亦各各皆为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彼固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我杀戮。我亦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久经长劫,相生相杀,了无底止。凡夫不知,如来洞见。不思则已,思之则不胜惭愧悲悯矣。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纵彼业重,未能即生,我当仗此慈善功德,决祈临终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即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出轮回,渐证佛果矣。

\

  且爱物放生,古圣先贤皆行此事,故书有鸟兽鱼鳖咸若之文,而文王泽及枯骨,况有知觉之物哉!至于简子放鸠,子产畜鱼,随侯济蛇,杨宝救雀,此固圣贤一视同仁之心,尚不知其蠢动含灵,皆具佛性,展转升沉,互为怨亲,及将来决定成佛等义。

  迨至大教东来,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无二之理,大明于世。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又云: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故陈智者大师,买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余所,亘四百余里为放生池。请敕立碑,禁止渔捕。有偷捕者,动辄得祸。直至唐贞观中,犹然如是。唐肃宗干元二年,诏天下诸州各立放生池,敕颜真卿撰碑文,并书丹。有云:我皇举天下以为池,罄域中而蒙福,承陀罗尼加持之力,竭烦恼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彷佛。宋真宗天禧元年,诏天下立放生池,而杭州西湖,亦宋之放生池也。明莲池大师立放生池于上方、长寿二处,其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迄今三百余年以来,景仰高风,慈济物类之缁素通人,何可胜数?

  或曰: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缓急轻重不亦倒置乎哉?答曰: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噉。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亦当随分随力以行周济。岂戒杀放生之人,绝不作此项功德乎?然鳏寡等虽深可矜悯,尚未至于死地。物则不行救赎,立见登鼎俎以充口腹矣。

  又曰:物类无尽,能放几何?答曰: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噉。既不食噉,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纵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不止一人乎?

  又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圞、夫妻偕老之缘。正所以预行周济,令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鳏寡等苦,长享受寿富等乐,非所谓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

  子审思之:戒杀放生,毕竟是汲汲为人,抑止汲汲为物,而缓急轻重倒置乎?

  南浔极乐寺外,向有放生池,以磡未全砌,遂致坍塌,兼复多年未浚,淤泥充满。每有善士就河放生,虽发善心,生难获益。其旦蒙放而暮复遭捕者,当居多半。若近大江,则固宜放之江中,小河则断非所宜。园林大师心有不忍,拟欲深浚其池,外筑围墙以为防护。俾放生有地,而盗捕无由,其意亦良厚矣。尚未开工,适普陀觉三大师至,一见即志道相契,旋以寺事付托,而己则放下万缘,专修净业焉。觉师缵承旧绪,即欲速成其事,但以工程浩大,独力难成,拟募阖镇善信共襄胜事,祈予作序。

  予常痛念近世杀劫之惨,欲挽无力,因彼之请,触动予怀。遂将吾人与物类之本具真心,及随业升沉,并杀生护生之现未果报,撮略言之。冀诸位檀越,同发善念、同捐净资,俾此举速得成功,庶物类悉皆得所。其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岂特现世万祸冰消,千祥云集,而未来世之衔恩报德者,正不知其几千万亿也!

  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念佛,将来永离生死之苦。话说回头,如果父母的业障确乎重,不但不信佛,对佛法还有反感,你又不能劝勉他们,这要怎么办?只要你至诚念佛、修一切善,将这一切功德回向他们,决定能感化他们的,因为父子、母女都有种天性相关,同一个根源嘛!

  记得在印光祖师文钞中记载这么一件事:有一位佛弟子(黄涵之居士),他出身公宦军将家庭,他的母亲不但不吃素,每天还要吃新鲜的海鲜,而且是种种的吃法。这位弟子就请示印祖:「我一劝母亲吃素,母亲就发脾气,怎么办呢?」印祖说:「不要紧!你好好的代她忏悔业障、念观世音菩萨、求观世音菩萨,母子天性相关,你只要至诚念,她决定会改变的,你不用急。」

  这位弟子听了印光祖师的话,回去就至诚念观世音菩萨、拜观世音菩萨,把一切功德回向他母亲。一个月后,他母亲自自然然的就说:「我现在有点讨厌吃肉,最好烧点素菜给我吃。」你看这个感应,你们何不见贤思齐,也这样积极学习?

  我又想到印祖文钞里提到,有位儒学精通的魏梅荪居士,他在社会上很有名誉、地位的,到老了退休时才看佛经研究佛法,于民国十年八月的某一天,他特别去拜见印光祖师。一见面顶礼印祖后就说:「我佛经也看,法师的文钞也看,我也学着念佛,就是吃不来素。」印祖就教他:「哦!你吃不了素,文钞你看过了,其中你将『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熟读,包管你就能吃素了。」这位儒者依印光祖师之教,天天就看这篇放生池疏的文,看了还不到二个月,到吃饭时家人送荤腥来,他一看到心里就不忍,一闻到那味道就作呕,这样他自然就吃素了。他写信告诉老法师:「我现在洗心革面,俯伏低头的一心受持素食,现在素食吃得很舒服,荤腥不但不能下咽,连见都不能见、闻都不能闻,这就是因为读了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那个文。」你们要是吃不了素,不妨把印祖文钞里那篇放生池疏的文翻出来看。

  文钞正编卷二疏第一篇,今附录于后,以免读者寻查之劳。请多读,读出你的仁慈心、悲愍心,你就有慈悲行了。

  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以故不避繁词,用申其义。俾物类同沐慈恩,人伦各培福祉。以恳到之深仁,灭自他之杀报,同臻寿域,共乐天年。尚祈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则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矣。阅者幸注意焉!

  原夫水陆众生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宿恶业力,障蔽妙明,不能显现,沦于异类。遂致知识陋劣,除求食避死之外,了无所知。譬如大宝铜镜,经劫蒙尘,不唯毫无光明,即彼铜体,亦不显现,直同废物。忽遇智人,知是宝镜,具有照天照地无边光明。遂日事磨砻,初则略露镜体,次则渐发光明。及乎磨之至极,则照天照地之光,全体显现。无智之人,方始贵重,视为至宝。

  须知此光,镜本自具,非从磨得。虽复自具,倘无磨砻之缘,从劫至劫,亦无发光之日。一切人天六道众生心性,悉皆如是。由无始来,惑业障蔽,不能显发本具妙明,迷背真性,造生死业。大觉世尊,知诸众生一念心性,与佛同俦。因兹种种方便,随机说法,普令修习戒定慧道,以期断惑业而复本有,圆福慧以证法身。

  又令世人发慈悲心,戒杀放生。良以我与一切众生,皆在轮回之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生,展转相杀。彼固各各皆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我亦各各皆为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彼固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我杀戮。我亦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久经长劫,相生相杀,了无底止。凡夫不知,如来洞见。不思则已,思之则不胜惭愧悲悯矣。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纵彼业重,未能即生,我当仗此慈善功德,决祈临终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即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出轮回,渐证佛果矣。

  且爱物放生,古圣先贤皆行此事,故书有鸟兽鱼鳖咸若之文,而文王泽及枯骨,况有知觉之物哉!至于简子放鸠,子产畜鱼,随侯济蛇,杨宝救雀,此固圣贤一视同仁之心,尚不知其蠢动含灵,皆具佛性,展转升沉,互为怨亲,及将来决定成佛等义。

  迨至大教东来,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无二之理,大明于世。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又云: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故陈智者大师,买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余所,亘四百余里为放生池。请敕立碑,禁止渔捕。有偷捕者,动辄得祸。直至唐贞观中,犹然如是。唐肃宗干元二年,诏天下诸州各立放生池,敕颜真卿撰碑文,并书丹。有云:我皇举天下以为池,罄域中而蒙福,承陀罗尼加持之力,竭烦恼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彷佛。宋真宗天禧元年,诏天下立放生池,而杭州西湖,亦宋之放生池也。明莲池大师立放生池于上方、长寿二处,其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迄今三百余年以来,景仰高风,慈济物类之缁素通人,何可胜数?

  或曰: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缓急轻重不亦倒置乎哉?答曰: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噉。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亦当随分随力以行周济。岂戒杀放生之人,绝不作此项功德乎?然鳏寡等虽深可矜悯,尚未至于死地。物则不行救赎,立见登鼎俎以充口腹矣。

\

  又曰:物类无尽,能放几何?答曰: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噉。既不食噉,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纵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不止一人乎?

  又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圞、夫妻偕老之缘。正所以预行周济,令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鳏寡等苦,长享受寿富等乐,非所谓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

  子审思之:戒杀放生,毕竟是汲汲为人,抑止汲汲为物,而缓急轻重倒置乎?

  南浔极乐寺外,向有放生池,以磡未全砌,遂致坍塌,兼复多年未浚,淤泥充满。每有善士就河放生,虽发善心,生难获益。其旦蒙放而暮复遭捕者,当居多半。若近大江,则固宜放之江中,小河则断非所宜。园林大师心有不忍,拟欲深浚其池,外筑围墙以为防护。俾放生有地,而盗捕无由,其意亦良厚矣。尚未开工,适普陀觉三大师至,一见即志道相契,旋以寺事付托,而己则放下万缘,专修净业焉。觉师缵承旧绪,即欲速成其事,但以工程浩大,独力难成,拟募阖镇善信共襄胜事,祈予作序。

  予常痛念近世杀劫之惨,欲挽无力,因彼之请,触动予怀。遂将吾人与物类之本具真心,及随业升沉,并杀生护生之现未果报,撮略言之。冀诸位檀越,同发善念、同捐净资,俾此举速得成功,庶物类悉皆得所。其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岂特现世万祸冰消,千祥云集,而未来世之衔恩报德者,正不知其几千万亿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