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唐禅宗高僧

发布时间:2019-10-04 09:07:14作者:心经结缘网

  临济义玄禅师

\

  临济义玄,唐朝人,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山东)人,临济宗初祖。
  幼负出尘之志,披剃受具足戒后,博通经论,精究律学。后到黄檗希运处参学,问佛法大意三次,挨三次打。得希运指点,去问高安大愚(马祖的徒孙),大愚告诉他这是“老婆心切”,他言下大悟,复还黄檗,受其印可。
  继以行脚参禅,以直截痛快的作风,打喝之类的办法,与大老交锋,故丛林有“临济游方,气吞诸方”之说。师接化学人之法有“三玄三要”、“四料简”、“四宾主”、“四照用”等,机锋峻烈,生机勃勃。
  开创了禅宗史上最为卓绝、门风兴隆的临济宗,为中日禅宗主流之一。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示寂,谥“慧照大师”。
  师初在黄檗会下,行业纯一。首座乃叹曰:“虽是后生,与众有异!”遂问:“上座在此多少时?”师云:“三年。”首座云:“曾参问也无?”师云:“不曾参问,不知问个什么?”首座云:“汝何不去问堂头和尚,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师便去问,声未绝,黄檗便打。师下来,首座云:“问话作么生?”师云:“某甲问声未绝,和尚便打,某甲不会。”首座云:“但更去问。”师又去问,黄檗又打,如是三度发问,三度被打。师来白首座云:“幸蒙慈悲,令某甲问讯和尚,三度发问三度被打,自恨障缘不领深旨。今且辞去。”首座云:“汝若去时,须辞和尚去。”师礼拜退。首座先到和尚处云:“问话的后生,甚是如法。若来辞时,方便接他,向后穿凿成一株大树,与天下人作荫凉去在。”师去辞黄檗。檗云:“不得往别处去,汝向高安滩头大愚处去,必为汝说。”师到大愚,大愚问:“什么处来?”师云:“黄檗处来。”大愚云:“黄檗有何言句?”师云:“某甲三度问佛法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某甲有过无过?”大愚云:“黄檗如此老婆心切(慈悲心切),为汝得彻困!(操心到了底)更来这里问有过无过!”师于言下大悟云:“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大愚抓住云:“这尿床鬼子!适来道(刚来问)有过无过,如今却道黄檗佛法无多子,你见个什么道理?速道速道!”师于大愚胁下筑三拳,大愚托开云:“汝师黄檗,非干我事。”师辞大愚,却回黄檗。黄檗见来便问:“这汉来来去去有什么了期?”师云:“只为老婆心切。”便人事了(供养),侍立,黄檗问:“什么处去来?”师云:“昨奉慈旨,令参大愚去来。”黄檗云:“大愚有何言句?”师遂举前话,黄檗云:“作么生得这汉来,待痛与一顿!”师云:“说什么待来,即今便吃!”随后便掌。黄檗云:“这风颠汉,却来这里捋虎须。”师便喝。黄檗云:“侍者引这疯颠汉参堂去。”
  【禅法】  四喝
  证觉的程式-(一)如金刚王宝剑,断绝一切分别。(二)如踞地金毛狮子,破斥众魔。(三)如探竿影草,检验学人。(四)第一喝以外的任运无作之喝,为临济一喝的妙处。
  四料拣
  接化手段:
  (一)夺人不夺境∶客体之外,不立主体;万法之外,不认自心。
  (二)夺境不夺人∶主体独立,世界成为一个自己。
  (三)人境俱夺∶亡掉主客之见。
  (四)人境俱不夺∶建立主客。
  三句
  刊出文字,说明三要。接化之前,分主客,排除无谓之间,看取其纯心。每一句话,应具三玄,每一玄门,应具三要,有权有用。三要∶一要、二要、三要。
  三玄
  接化学人的手段-(一)体中玄∶言中并无巧妙之句,因以显理。学人虽明此理,尚不离机位,不得自由。(二)句中玄∶没有意路之语,尚不拘泥于言语,能悟其玄奥。(三)玄中玄∶离却四句百非的妙玄无尽之句,又名用中玄。
  四照用
  权、实、照、用。一、先照后用。二、先用后照。三、照用同时。四、照用不同时。
  四宾主
  客看主,主看客,主看主,客看客。
  【轶事】
  临济上堂,僧问∶”如何是第一句?”师∶”三要即开,朱点侧,未容拟议,主宾分。”问∶”如何是第二句?”师∶”妙解岂容无着问?沤和平,争负截流机?”问∶”如何是第三句?”师∶”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都来里有人。”示众云∶”汝等诸人,赤肉团上,有一无学真人,常向诸人面门出入,汝若不识,但问老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便打云∶”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棒。”
  麻谷问∶”大悲千手眼,那个是正眼?”师云∶”大悲千手眼,那个是正眼?速道!速道!”麻谷牵师下座,麻谷却座,师近前云∶”不审。”麻谷拟议,师亦牵麻谷下座,师却座,麻谷便出去,师便下座。(临济录)僧问∶”如何是四种无相境?”师∶”汝一念心疑,地来碍;汝一念心爱,水来溺;一念心怒,火来烧;一念心喜,风来飘,若能如是辨得,不为境转,处处用境。东涌西没,南涌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履水如地,履地如水,由何如此?为达四大如梦如幻。”
  问∶”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乞垂开示。”师云∶”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皆是空名而无实,有如真正作道人,念念心不间断。自达摩大师从西土来,只是觅个不受人惑底人。后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从前虚用功夫。山僧今日见处与祖佛不别,第一句中得,与佛祖为师;第二句中得,为人天师;若第三句中得,自救不了。”(临济录)
  或问∶”如何是西来意?”师∶”若有意,自救不了。”问∶”既无音,云何二祖得法?”师∶”得者是不得。”问∶”既若不得,云何是不得底意?”师∶”汝向一切处,驰求心不能歇,所以祖师云∶“咄哉!丈夫将头觅头。”汝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师不别,当下无事,名为得法。”
  上堂云∶”一人在孤峰顶上,无出身之路;一人在十字街头,亦无向背。那个在前?那个在后?不作维摩诘,不作博大士,珍重。”(葛藤集)
  入灭时,上堂云∶”吾灭后,不要灭我正法眼藏。”慧然答∶”岂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师云∶”如果有人问汝,汝如何向他说?”慧然便喝。大师安心,印可的说∶”谁知吾正法眼藏,将向这盲驴边灭却去也?”
  定上座问临济∶”如何是佛法大意?”济下禅床擒住,与一掌便托开,定伫立,傍僧云∶”定上座何不礼拜?”定方礼拜,忽然大悟。
  定上座临济门下,称为临济再来,受用其活机,为云水度过一生。一日路逢岩头全豁、雪峰义存、钦山文遽。岩头与雪峰是德山弟子,钦山是良价弟子,江湖称为雪、岩、钦三行。三人将访临济,路上逢定上座来,岩头问∶”从那里来?”定∶”从临济来。”岩头∶”和尚万福么?”定∶”已经顺世了。”岩头∶”某等三人,特来礼拜和尚乞教,福缘浅薄而逢归寂。嗟!迁化了么?请问,平时怎样开示?请举示一二则。”定上座感激三人求道心切,即登岗上,自拟作临济。
  定云∶”临济一日示众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出入汝等诸人面门,末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济便擒住云∶“道!道!”僧拟议,济便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棒?”便归方丈。”钦山∶”何不言非无位真人?”上座不许,捉住钦山胸前,定∶”无位真人,非无位真人,相去多少?道!道!”钦山无言,岩头代为认错,定∶”如无这两汉,祝杀这尿床鬼子。”
  【开宗】
  重视无心,生佛不二。接化有四喝、四料拣、三句、三玄、三要、四照用、四宾主的机用。
  中国佛教以阴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夏安居日,或简称坐夏,僧人在这期间静居寺内坐禅修行,接受供养,一般不外出。义玄在大愚死后也许到各地游方一个时期,在五月下旬“半夏”的时候回到黄檗山。黄檗希运在武宗会昌二年(482年)应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裴休的邀请离开黄檗山到南昌龙兴寺传法。在裴休于会昌三年(843年)改任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以后,也许又回到黄檗山。会昌五年(845年)武宗禁断佛教,希运与弟子逃隐山林。宣宗即位恢复佛教,他又出来传法。裴休在大中二年至四年(848-850年)任宣州刺史、宣歙观察使时,迎请他到宣城开元寺传法。[2]也许在此后希运又回到黄檗山,直到大中九年(855年)于山中去世。那么,义玄是在武宗禁毁佛教之前回到黄檗山呢,还是以后?仅从这段记述是得不出结论的。据这个记载只可看到义玄最后离开希运而打算去河北传法的情景:在一个中夏时节,义玄匆匆回到黄檗山探望希运,看到希运正在读经,便讥讽他是收藏黑豆(比喻经文)的老和尚,数日后告辞;途中对希运的问话有疑,又折回黄檗山度过夏安居;在告辞离山时,希运将“百丈先师”遗留下的禅板、机案传给义玄,并预言他将来在禅宗界会有一番大的作为。义玄告诉希运自己的去向:“不是河南,便归河北”。结果,他选择了河北镇州1。
  在唐末五代先后形成的禅宗五个宗派中,临济宗发源地在现在的河北省正定市;沩仰宗的发源地和传法中心在现在湖南省宁乡县、江西省宜春县;曹洞宗在江西省宜黄县、宜丰县;云门宗在广州省乳源县;法眼宗在江苏省南京市。其中只有临济宗发源于江北,其它皆发源于江南。河北省正定在唐代是著名的”河朔三镇”中的镇州的治所所在地。
  义玄晚年曾应请住在魏博镇的治所所在地魏州贵乡传法,并在此地去世。贵乡在史书中也被称为魏府,在五代后唐时一度改名广普,后汉时改称大名,故在后来有的史书中也把唐朝时的贵乡称为大名。义玄在河北一带地方传法时,魏博镇的节度使是何敬弘(原名何重顺,840-866年在位),因为他从朝廷受有“兼中书令”的头衔(《新唐书》卷二一○〈藩镇魏博·何重顺传〉),所以在公乘亿为义玄弟子存奖写的《塔碑》中称之为“中令何公”。
  唐朝佛教的巨大发展,寺院、僧尼以及所占土地数量的激增,必然招致与唐中央政府在经济利益方面发生冲突。唐武宗即位后,信崇道教,亲近“排毁佛教,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尽宜去之”的道士赵归真(《旧唐书》〈武宗纪〉),便以“惩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济人利众”为标榜,着手限制和削弱佛教,先废毁广建于山野乡村的众多小寺、兰若,命十万多僧尼还俗,然后在会昌五年(845年)下诏大规模地禁断佛教,此即佛教史书所说的“法难”和“灭佛”,共毁寺四千六百余所、招提兰若四万余处,命僧尼二十六万多人还俗,没收良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
  武宗下令禁断佛教虽在全国很大地区对佛教势力给以极大的打击,但由于中央集权的软弱无力和地方军政官员、藩镇的拖延和对抗,在许多地区没有完全贯彻禁断佛教的诏令。不仅南方两浙、宣、鄂、潭、洪、福、三川等地对毁废佛教的诏令不认真执行,采取“姑务宽容”的做法(唐武宗《加尊号后郊天赦文》,载《全唐文》卷七八),而且北方的河朔三镇等地的节度使则干脆公开对抗。日本天台宗的求法僧圆仁(794-864)当时尚滞留中国,将他所看到的毁废佛教的情景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作了生动的记载。此书卷四载有他在会昌五年十一月三日写的日记,其中说:三、四年已来,天下州县准敕条流僧尼还俗已尽;又天下毁拆佛堂、兰若、寺舍已 尽;又天下焚烧经像、僧服罄尽;又天下剥佛身上金已毕;天下打碎铜铁佛,称金两收 验讫;天下州县收纳寺家钱物、庄园,收家人、奴婢已讫。唯黄河以北,镇、幽、魏、 潞等四节度,元来敬重佛法,不毁拆寺舍,不条流僧尼。佛法之事,一切不动之。频有 敕使勘罚。云:天子自来毁拆焚烧,即可然矣。臣等不能作此事也。
  此时镇州、幽州、魏博的节度使分别是王元逵、张仲武、何弘敬。他们都信奉佛教,保护佛教,反对武宗的禁断佛教的诏令。因此这些地方的佛教没有受到严重损失,能够继续发展。可以说这是义玄与其弟子能够在这里顺利开展传法活动并较早地创立临济宗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