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在家人水平不提高,出家人水平也好不了

发布时间:2019-10-15 09:04:37作者:心经结缘网
在家人水平不提高,出家人水平也好不了

摘自黄念祖老居士讲《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二十四拜

\

  【第二十四拜】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反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第二十四拜)

  这一段就是拜观世音菩萨;再下面一共连着拜五个大菩萨:观音,势至,普贤,文殊,弥勒。所以下面是关于五个大菩萨的礼拜、赞叹,也让我们理解这些大菩萨如此殊胜的功德。他们的功德最主要的在哪一方面呢?下面五段加上前头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共七个都是成就正果的人。

  我们遇到佛菩萨纪念日,我常常就这么做。如果今天是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拜了佛之后,就把这一段挑出来念,单独再礼拜一次。当然你要是天天修《净修捷要》就已经礼拜了,不需要再单挑出来拜了。如果不是专修《净修捷要》的,那就要在遇到某个菩萨的纪念日时,在礼拜完了之后,单独把有关这位菩萨的一段再单独地读三遍、拜三拜。这样既不干扰你原来的功德,也不增加很多的负担。我们又礼拜、又赞叹,增加我们对菩萨的恭敬和理解这个许多人跟着做,也都觉得很好、很方便。当然你已经以《净修捷要》为功德了,那就自然已经在里头了。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这一拜起,第一个要拜的就是观世音,因为观世音是极乐世界第一位大菩萨。有的传说观世音是阿弥陀佛的徒弟呀、儿子呀……。密宗的说法: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观音就是弥陀!

  所以,“莲花精舍”有一个“三身法”:化身是莲花生祖师,报身就是四臂观音,法身就是无量寿。那么这个观音就是无量寿佛的报身,是阿弥陀佛的化现,是佛的报身。从法身化现出报身,由报身再流出化身。所以莲花生大士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是红教一个特殊的地方,和弥陀的关系特别深,赞叹的特别多,所以莲花精舍就有一个共愿,每个人都要往生,求生极乐世界。这与其它的密宗团体是有很大区别的

\

  这个观音就是阿弥陀的化身,所以我们念观音就是念弥陀。有人问:“我念观音的咒,念观音圣号,能不能往生?”这是没有问题的,一样可以往生的!

  “从闻思修。”那么观世菩萨是怎么成就的呢?根据传说她是公主,但那是民间的传说。其实观世音菩萨可以有无量的化身,曾经某一度示现成公主也是可能的。

  但是,真正观世音的成就,就是《楞严经》里头所记载的。当年阿难已经明白了道理,懂得了根本,见了道之后,就要修道。既然修道就要问如何修道,所以佛就让在座的诸位大德,你们可以自己说一说你们成功的经过,于是有二十五个大圣,每个人都起立发言,汇报自己入“三摩地”如何是第一,我是怎么成功的。这第二十三个圣人是弥勒,第二十四个圣人是大势至菩萨,第二十五个便是观世音菩萨。当时的法会很殊胜,不但释迦牟尼佛在世间,而且十方世界这些个大菩萨都来聚会,这个在无量寿如来会上也是,文殊、普贤……普贤是第一位,还有弥勒,还有贤护等十六正士。

  “正士”是在家的菩萨,所以净土宗与在家人有缘,特别适应。特别标出十六个在家菩萨,被列为上首。所以“四众弟子”里头,“两众”是出家;“两众”是在家,两众地位是同等的重要的,是同等地在肩荷如来大法。

  我常说:在家人水平不提高,出家人水平也好不了。在家人水平很低,他自然就会拥护那个破戒的、供养那个破戒的僧人,也就不会出来真正清净的僧人。真正清净就没有群众了,真正的有德人就没有群众了,是不是啊?所以,就首先需要居士正,很有分辨能力。对于那些不好的,我们就默默地与之疏远,他就门前冷落了,起码没有办法了,自然而然他就知道改过了。所以作为居士,是很重要的。

  大法会上,各位圣人纷纷说完之后,最后让文殊做裁判,谁是第一?文殊就选了观音。

  “入三摩地。”不但是观世音,我也是这样入的门哪!所以这个就是观世音菩萨自己汇报自己如何成功的,那当然是可靠的。

  “反闻自性,成无上道。”观世音菩萨那个时候,有个古观世音佛——观世音如来,从观世音如来那学法,“彼佛授我”这样一个“金刚三昧”,从闻上来修。“闻”就是用耳朵听见,所以“反闻自性,成无上道”。

  我们都是尘缘未了。世间的事情都是尘,贪恋这个尘,比如颜色就是眼的尘——色尘。这五颜六色种种好看的光,五光十色、各种的歌舞、美丽的景象……都是“色尘”;喜欢听很好的音乐、悦耳的语言……这是声“音的尘”;喜欢闻很香的气味,这是“香尘”;贪着很好吃的滋味,这就是“味尘”;身体喜欢接触到很柔软很细滑的东西,比如有人找人按摩,就是喜欢这个触,这是“触尘”。

  “色、声、香、味、触”为“五尘”,加上这“意根”的尘就是“法尘”,“法尘”就是一切抽象的东西。这前“五尘”属于物质的,这“法尘”是抽象的东西,变成了“意”,变成了“法”。一些清规戒律、条条规章、道德伦理观念……都属于“法”。黑社会有黑社会的帮规,你触犯法规是要处死的,所以即使是黑社会都有法,所以统统的都属“法尘”。就是实质的东西已经去掉了,留下的影子,也就是“意根”所达的对象。这个“意根”的对象是“法尘”。

  “色、声、香、味、触、法。”众生就只知道追这个“六尘”,喜欢这一切,买好的香水,屋子布置的很美观、穿很华丽的衣服、吃好东西、身体接触……就是追求这种东西。而我们要返回到我们的本源,不愿意再继续这样地流浪,所以追寻六尘就是流浪。浪子不知归,追寻“六尘”就是合尘去了,追寻这个尘,和尘相合。和尘相合,你就违背觉了,和这本觉相违了。所以,就我们众生的情况而言,都是在“背觉合尘”。违背觉去追求那个尘。整天要求的,要得到的,都是尘那方面的事情,这就是众生了

  所以我们念佛就是真正的“始觉”,你念佛才称为“始觉”。那么广义一点说,你要“背尘合觉”就是“始觉”了众生只知道留恋尘,现在我不留恋尘了,我要求觉悟,我要和尘相背,我要和这个觉悟相合,就反其道而行之。众生就是迷,现在我要返迷,要与迷有一个大的决裂,我们就是要有这种决裂的心,不再贪恋这些尘

  当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我就是不吃好的,我要去吃坏的,那又何苦呢?随缘吗!我屋子本来是好的,非要弄得乱七八糟才成,这就又错了,还在尘上用功夫。

  我们要用功,最好的例子就是观世音。对于“六根、六尘”,二十五个大圣处处在用功,有的在“色”上用功;有的在“声”上用功,有的在“耳闻”上用功;有的在“眼睛”上用功;有的在“鼻子”上用功……各处都在用功,各个都得成就。

  二十五个大圣,阿罗汉也有,菩萨也有,最后三个人:弥勒、大势至、观世音,各有各的情况。咱们众生耳根是最利的,比如我的舅公(我亲舅舅的舅舅),“戊戌政变”就是我这个舅公的功劳。他是贞妃的老师。光绪帝有个贞妃,贞妃后来被西太后扔到井里去了。我这个舅公是贞妃的老师,康有为等人的政治主张是通过我舅公交给贞妃,再由贞妃转给光绪,不然的话,没有方法到光绪帝的手里。我舅公就是幕后人物,所以后来他没有遇难。他是在其中起了一个搭桥梁的作用。他是我的三舅公,他的弟弟,也就是我的九舅公、十舅公,就曾抱怨过他,这是我自己亲自听见的,九舅公、十舅公曾说:我那个三哥,在我们小的时候常上他的当,他说“你们都要念书”,于是拿出书来让我们念,我们累的要死,拿本书呱啦呱啦念,他(即三舅公)却躺在床上睡觉,但念什么他却都听见了。这件事就说明了耳根利,所以你们念经文,要念就要大声地念。利用这个耳根,不光心里记、口里念,念得自己听,让声音用自己耳朵听进去了,耳根最利,而且耳根远远超过眼根等其它诸根。所以“圆通常”,这“常”当然都是根性不断,它是圆哪。

  所以,文殊给观音总结,“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楞严经》语),十方同时打鼓的声,你一时都能听见。国外剧场中可能因为很清净,所以不大能有这个感觉。在国内的剧场内,公共秩序不那么好,哪个地方有人说话,哪个地方有小孩哭闹……你坐在当中不动,都可以听到,什么地方出了什么声音,是什么人、什么地方……这个声音出来你都可以分辨出来,这个就是“圆通”。通过窗户可以看见外头,再远处就看不见了,墙堵住了。耳朵就没这个问题,你这边出声音,那边出声音,一样都可以听得见的,不能阻隔,顶多声音弱一点,但还是可以听得出来的。所以这个耳朵有“常”,这个“常”是共同的,所以耳根最利,观音就是利用耳根来修行的,成为一个典范。

  所谓“反闻”,就是在闻中“入流亡所”。入什么流啊?入这个声的流。这声不是要入的流,声是要忘的东西,声是所闻,你把这个所闻忘掉。观音是这么下手的,先认识了能闻的这个本性。声音是一个问题,但是声音跟我什么关系呢?因为我有一个能够听得到的性能,耳朵只是个工具,单是一个工具就和我无关,我还有耳识吗!

  不光是耳根,还有六识,有六根、有六识,有“识”就能识别了吗!利用耳根,所以观世音菩萨他就是这样:先知道我有一个能闻的本性,事情都有“能”、有“所”,所以才有相对的“根”和“尘”。尘就是我们六根的所:色是眼根的所;声音就是耳根的所……所以,观世音心住在闻性中,在闻性中就“入了流”了。闻性就是法性,这个入了流,也就把这个“所”给忘掉了。声音是好、是粗、是细、是有声、是无声、是动、是静……这一切都忘掉了。从这个地方入手。

  所以“反闻闻自性”,不是去听外头的那个声音(即声尘)。这是什么音乐、这个是哪个名家的、是怎样的表达感情……如果这样的欣赏,那你就还在这个声音里头(也就执于外尘了)。那只管演奏,我这都在这无心地听,他入了能闻的“能”这个方面。

  总之,“闻”有闻性,“见有”见性,舌头有知味,知味有知性……这六种能性,实际上源流是一个,都是自己的自性。不是分成六家,不是六个人在开会。所以本是一个而分成六“和合”。“一根还源六根解脱”,从一个根上解脱,六根同时也就解脱了。

  观世音就是“反闻自性”,而不是去追声尘,而是利用耳根观照能听的这个本性——闻性。那么这个“闻性”也就是自性在耳根这一方面的表现。自性就是自性心的性质。自性是一个,但是在耳根表现为“闻”;在眼睛则表现为“见”……于是他就有了闻性、见性……。这些表现都是因为自性所起的作用。所以,你不去分别那个声音的好坏、美不美、是赞颂我还是咒骂我……这一切观世音菩萨都不去理,因为这些都是声尘,于我无关。我是在观照我能够听到的这个本性,这是自心返来观照自心,照在自己的本性上,只有这样才能“成无上道”

  观世音这个成功经过,《首楞严经》讲的很详,而且这个文殊大土给他总结了两句语,“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是文殊菩萨大士的原话。这里头由于文字的整齐,把五字一句改为四字一句了,也就是“反闻自性,成无上道”。

  玄奘大师所翻译的《阿弥陀经》比鸠摩罗什的更严格、更可信、更广备、更全面,但是没谁念。大家念的《阿弥陀经》都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因为他的文字好,读起来大家都愿意念,比如《金刚经》、《法华经》……大家都愿意念。一个外国人有这样的智慧,他是七个佛的翻译。现在都在翻译佛经,有人也提出让我翻译,我说,我没有这个能力,翻成英文要极高的智慧,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像普通文字那么好翻。翻个小说、翻个科学书,那个好翻,而翻译佛经是了不起的事情,只有再来的佛菩萨才能担当这个任务鸠摩罗什是过去出世的七个佛的翻译,他已经担任这个任务七次了。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把观世音菩萨整个修持概括成这两句。当时观音很细致,先是不受声尘的干扰,这便产生静相,得到清净。但这清净还是分别:有清,有静。“静”和“动”是相对的吗,所以还在有分别之中。再后来就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就又进了一步!一步一步的,唯有这个都“了然不生”,但依然还在有知觉,还知道“了然不生”这件事。既然知道这件事,知道这个“动静二相不生”,这是你“所觉”,“所觉”就有“能觉”。“能觉”和“所觉”,再进一步也空了……一层一层的进,所以佛法是“无尽藏”。

  然而还存在那个“空”,我们把他空了,空了之后,空就是这个“所”,你能够做到的这个“能”——“能空”和“所空”,这个“能空”和“所空”也都灭了。灭了,这里有个“灭”,“灭”也灭了!前头我们还好体会,到这个地方“灭也灭了”,就难懂了。“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所以“涅槃寂灭为乐”。“寂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就如同一个木头墩。不是的!“寂灭”是乐,“寂灭为乐”。所以佛曾舍身求的就是这两句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释迦牟尼佛过去在因地修行时,知道佛有两句偈,知道后头还有两句,他就到处求,没人知道。有个夜叉说:“我知道,但是你要让我说也可以,你得让我吃你,我饿的厉害,好久没吃人了。”释迦牟尼佛说:“行!好!好!你只要告诉我,我就给你吃。”夜叉说:“那我就吃你了。”释迦牟尼佛说:“你现在吃了我,我就听不见你说的偈了,所以你等我听完了再吃我。”听完了,他就向夜叉行礼拜,然后打算跳涯摔死,以此喂夜叉吃。但在这个时候,天人把他接住了。

  为了求法,舍身,让夜叉吃,就为了求“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就说:为这两句值得舍身!是极其殊胜了!观世音菩萨也是证明这一点了。这个“灭”也灭了,“生灭灭已”,寂灭就现前了,就忽然超过一切世间和出世间两种殊胜,“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与一切佛的力量是相同的。佛有慈力,我也都有。

  “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所以他是平等的,我和一切众生,苍蝇、蚂蚁、地狱中的众生……都是一样的,同一在悲仰、在求救度啊!佛是开最平等的法门哪,他是个无神论者,他不承认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主宰一切、统治一切、制造一切、管理一切、高出一切,佛都是平等的。就是你还没有明白,我先明白了,先明白了一步,而且我先明白一步,我马上希望你跟我一样的明白,你明白以后跟我是一样的。这个就是佛的伟大之处

  “修菩萨行”。行菩萨道就是利他,这样的菩萨往生净土”。有人看不起净土,而观世音菩萨“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大智慧的文殊都求生净土、往生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