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在家居士要尽家庭、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19-10-16 09:07:41作者:心经结缘网

经常看到有些学佛人,学佛后什么都不管了,家庭不管,工作不做,该尽的责任也不尽,好像这样子才是学佛、才是解脱,这种现象在初学佛时比较常见。

我们皈依三宝并不是就不要家庭和事业,所说的六根清静也不是不工作,不赚钱,不顾家,什么都不做。从佛说缘起(因果)的基本道理知道:现实当下的处境(家庭事业等)都是过去生自己所做的(业)感招来的,是宿世的因缘,并不真实和长久。要看淡、看破、放下对现世的执着,但放下不是放弃,不是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管。

在家居士没有出家弘法利生的因缘,就应依佛所说,首先要尽到对家庭、对社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作为一个人的起码准则,然后再修学佛法、护持三宝等,这样能更好、更圆满、更轻松自在地做好该做的一切,这是互不矛盾的。人都做不好,是谈不上学佛的。大乘佛教的精神不是消极厌世的逃避,而是积极利世地面对和转化。佛对在家二众的修学也宣说了很多经典:如汉传的《善生经》、《优婆塞戒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等等,而且无论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都有相当多的在家居士成就者。

佛陀的人格境界是非常高尚的,太虚大师说过;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速和嘈杂,或许会让人感到心里不安和不知所措,我们去寺院时,很羡慕出家人的清净和安宁,所以回到家里,也试图过这样的生活,如果这样做,那就错了,是和佛法的精神相悖的,对在家人来说,脱离了家庭和社会,你的信仰已经无处安落。

真心学佛的正信弟子,要对佛法有正知见,就要尽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用自己的行为感动家里人,带动他们一起学佛,这才是发扬光大佛教。学佛后,更要积极地去尽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并且因为学佛,有了智慧,要把各种事业做得更圆满。

学佛后,不要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你的妻子、丈夫、孩子和父母,不要再把他们当成你的所有物,而是要更加慈悲他们、随顺他们,因为他们是与你最有缘的众生。你会包容别人的缺点,宽容他人的错误,不再为多干些家务或是在单位多承担些工作而斤斤计较,而是心甘情愿地去做奉献;不再为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如意而加以指责;也不再说尖酸刻薄的话语,你的语言变得柔和,像一阵春风一样给人带来心灵的温暖。你会更加孝敬父母,不仅是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更要在精神上关心他们、完成他们的心愿;你要把你的爱心献给你的亲人、朋友及周围所有的人;你从原来的暴躁变为温柔,懒怠变为勤奋,奢侈变为简朴,浮华变为沉淀,欺诳变为信实。这样,你的父母、子女、伴侣、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都会从你身心的净化中,感到佛法的好处,从而会恭敬三宝、欢喜三宝,会在心里种下佛法的种子。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处在与世隔绝的环境,烦恼自然比较少,比较易于接受佛法,但我认为并不是所有人在开始时都适应这种生活。对某些人而言,离世的生活,会使得他们整个身心都变得消沉懈怠,反而不利于他们的精神的提升与思想的拓深。

\

真正的出离,并不就是将此身同尘世分离,而是指心的出离,把世间八风放下,把;得、失、毁、誉、称、讥、苦、乐放下,做到;八风吹不动。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说过:一个人可以住在林间修苦行,心中却仍然充满了染污不净的思想;另一个人住在城镇里,也不修苦行,可是他心境澄朗,了无微瑕。两者之中,舍利弗说,在城镇中过清净生活的人,远胜于住在林间的人,更为伟大。

\

佛法是实践的,是时时刻刻用来体验的。怎么提升自己的境界?初学佛,我们需要在人、事中历练我们所理解的佛法的精髓,当觉得自己学佛后有所改进、与过去不同,开始要做一个暂新的自己时,就需要在生活中磨练,在与人、与事的接触中来磨练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做到事理圆融、人事圆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