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兴寺住持界诠法师讲法
界诠法师日常生活照
编者按:福建平兴寺住持界诠法师在“纪念弘一大师圆寂70周年”活动之后,接受弘化社《弘化》刊物专访。
记者:您认为戒律对于中国佛教的意义在何处?现代社会弘扬戒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界诠法师:我们研究戒律,也只能说对戒律有一些了解。在这么一个社会环境,真正行持也有一定的困难。譬如,戒律规定出家人不能拿钱,那你现在出门不拿钱则寸步难行,所以很困难。印度的寺院是居士帝王敕建的,现在中国寺院,都得僧人自己去做。我个人感觉,寺院游人出入是一个很大的破坏。寺院毕竟是修行的地方,要保持一定的清净,出家人要去读经、打坐、念佛。 mcm バッグ
然而,游人熙熙攘攘一进来,就得应酬、接待,导致僧人去应对这些事。现在要以庙养庙,寺院不卖票,僧人怎么生存?不得不去做一些服务的事情。这样对寺院,就会有很大的影响。这使得出家人无法安心办道,也很少研究经典,这也对佛法传播有一个很大的影响。那种禅堂的静修的时代,现在慢慢地远去了,念佛堂安心地念佛,这种道风也慢慢淡去了。福建几个大的丛林,过去禅堂是非常有名的。可以说佛教从唐代以后,早期是译场的教育,后来是宗师的教育,再接下来就是禅堂的教育。禅堂的教育延续的时间比较长,它是把僧人赶进禅堂,禅堂里不允许说话,只有班首说话,维那带领大家坐香,那种教育很有效果。一天坐几支香,都是统一的,打坐一起打坐,下坐一起下坐,时间排得紧凑,对修行很见成效。现在慢慢禅堂坐香、共修比较少了,道风已经不行了。
怎么去复兴?寺院恢复到传统样子已经不可能了,这是时代的问题。但现在居士学佛倒是挺多的,研究佛学也挺多,可是从学术上、从文字上了解的比较多。真正实修上遇到的问题找谁,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没有专门的人才,过去有问题找开悟的禅师,他能解决问题。现在找不到,具体的实修问题解决不了,佛教发展就有一定的障碍,慢慢流行的就是做佛教学问。现代佛教需要实修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哪里找呢?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这么长的时间,佛教受到的伤害是很大的。我们常常怀念过去佛法兴盛的时代,如明代出现过四大高僧,民国时期的几位大德。比如像印祖那样念佛实修、弘一大师专门研究戒律并以身作则。佛教发展需要人才,僧才很缺乏。现在社会上研究佛学的不少,我最近看有一部《佛教通史》(赖永海编),这些学者写的东西,研究还有一定的深度,反而出家人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少了,因为他们都去应付其他事情去了。从历史上看,古时国家要对出家人进行考核。五代曾经有一段时间,男众出家要背诵书最少三百张以上的经文,女众则一百张以上。这样会杜绝一些问题。
清末的旧社会,很多出家人都是没饭吃,混进佛门去当和尚。现在不存在这些问题,到哪儿都有饭吃。现在市场经济对寺院冲击也是很大,我常说,社会有钱了,对佛教硬件建设来说是好的,但对整体僧人修行是坏事。世俗人有钱,他求两种保险:一种是买社会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一种就是到寺院来求健康长寿的保险,到寺院来,只要给他念经就好,他认为那就是保险。这么一来,无形当中给非法的僧人带来一定的空间,有人要念经,只要乐意就行。国家对宗教是很宽松的,某种程度上使得僧团泛滥。真正人才出不来,蠢才一大堆,从而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在平兴寺只是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安安静静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修行。在这里不应付任何经忏佛事活动,也不出去外面应酬,最多是信徒来打随堂普佛而已。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学习,也没有招生,也没有毕业。原则上我们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但来的人比较多,没地方住,我们就会筛选一下。每年来这里安居的不少,今年安居加住有400多人,平时也有300多人常年在这里学习。冬天我们有共修、念佛、坐香。夏天我们以学习为主,现在天气比较热,过去丛林也是“冬参夏学”这么一个做法。这儿想传戒,需要向中佛协统一申报。我们传戒完全是按戒律里要求去做。也有不少年轻人在这里出家,现在有二三十个预备出家的年轻人。
记者:当年弘一大师要做南山律学院,现在平兴寺律学院已经做好了,请问一下,弘一大师的思想对您有什么影响?
界诠法师:很惭愧,我们不能跟弘一大师相提并论。大师是何等身份的人?我们只是对戒律有一些好乐,尽份尽责地学一学。弘一大师无论是自己的行持,还是自己的著作,对律宗典籍的整理,都是十分了不起的。大师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自己的见解很少,他只是整理汇编一些材料,给大家带来学习的方便。他的《比丘戒相表记》绘制了一个表格,这样就会很容易看懂,为学律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早期亲近圆拙老法师,而圆老曾亲近过弘一大师。据说,弘一大师给他们真正讲的不是太多,有些问题问他,他便解答,平时很少讲。他唯一讲过的是妙莲法师。这位住在泉州开元寺的妙莲法师,大师很器重他,给他讲过戒律。可是这位法师文革还俗了,后来又出家,对弘扬戒律没起太大作用。我人生走到这里也没有计划,只是走到哪里算到哪里。我学戒也是偶然的,一个同学在那里学,也劝我学,我说:“行,那就学吧。”学了很欢喜、很高兴,于是走到了今天。我们就是凭着这么一颗心做。后来有这么多人好乐来学习,我们寺院有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成就大家学习而已。我们要学到怎么样?也没有计划,我们只是要求大家尽力而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戒律本来是个人行持的事情,本来是共学的、共修的,无论哪一宗哪一派都少不了戒律。“戒、定、慧”三学是佛法的基础。无论你修什么,戒是基础。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学戒的人少了,道宣律师对戒律做了阐释,后来人就把他看成南山律宗祖师。专门学习戒律的人才研究律宗,这是不应该的。此外,中国的一些宗派,如净土宗、密宗,连同律宗都不应该称为宗。念佛只是一个法门而已,密宗也是修持的一个方法。真正称为宗的如华严宗、天台宗、禅宗,它们比较有一定的特色和传承。再比如说唯识、中观,是基本教理的概念,研究佛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修其他的法门必须要用性空的思想,知道唯识所现的道理,单独修中观、修唯识怎么修?修不了的。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