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山西太原白云寺

发布时间:2019-11-15 09:07:10作者:心经结缘网

山西太原白云寺

古迹列为十方院第一的太原白云寺 白 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我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白云寺,初名净业庵,建于明初。明崇祯十三年(1640)向东扩展,称清凉寺。清初又新建、修缮而成禅宗南岳派临济宗的道场。因寺前常有白云飘飞,故易名“白云寺”。又因寺在太原南向,俗名南十方院,是太原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寺依山筑砌,坐北向南,分上下两院。上院以中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构成三重院的“十”字形建筑规制。依次有楼道、山门、钟鼓楼、献殿、大雄宝殿及二层三面围楼24间。各院两侧各有配殿,供枷蓝、关羽、达摩及观音、地藏菩萨。在横轴线上,左有方丈院,右有客堂院。西侧另辟观音堂,自成格局。院中林荫蔽天,清凉爽人。院内辟曲尺围廊、蹬道、月门等,可南北穿行,东西贯通。大殿五楹,悬山式九檩结构,内有释迦牟尼和韦驮的明代脱纱坐像,四周有经柜,珍藏数千册佛经。另有石碑、铁钟、供器等珍贵的宗教文物。 

寺的东南悬崖下,另有下院,是多套四合院硬山式瓦房组成的僧人住宅,环境清幽隽秀,现改为南城区肿瘤医院。另在寺的东南山坡建有墓区,有墓塔数十座,遗迹犹存。 白云寺冬无严寒夏无炎热,达官贵人、文人学士登临游览者络绎不绝。明末傅山先生常在此游乐住宿,有《续建净业禅院碑记》、《天泽润公碑》、《茶毗羊记》碣及许多词赋传世。

\

白云寺四周古木环抱,浓荫四蔽,景色幽邃。该寺利用红土沟高低地势凿修磴道,拾级而上是山门殿,殿额高悬“白云寺”三个贴金大字,左右门的门楣上书“真境”和“光寐”。寺前置石狮一对,给人一种幽深肃穆之感。殿内四角塑四大天王,大肚弥勒佛端坐殿中央,弥勒佛背后是韦驮。韦驮身穿铠甲,手执金刚杵。韦驮的塑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另一种是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韦驮手执金刚杵的姿势很有讲究,据佛门规定,凡是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的寺院,是接待寺。反之韦驮杵拄地、右手叉腰的寺院,即为不是接待寺,游方僧尼一望便知。此寺的韦驮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显然是接待寺,所谓接待寺,是招待十方游方僧,故此寺又名“十方寺院”,简称“十方院”。由于此寺位于城南,又称“南十方院”。与城北有“北十方院、”之称的千寿寺相对应。

\

山门殿两翼是钟鼓楼,山门殿迎面是前殿,和东、西厢构成一个前院。前殿布局是十八罗汉朝观音。西厢旁有尊泥塑“常八十”。所谓“常八十”,就是有人问他多大年纪,他总是说八十岁,再过十年问他,还是八十岁,因此“常八十”叫开了,反把他的真名忘了。相传“常八十”活了120岁,曾是李自成理发师。当初李自成劝他进京,他坚不相从,后来在此落发为僧。由于他济施贫困,免费行医,威望很高,因此圆寂后,人们为他朔了这尊像,以示怀念。

后院正中是大雄宝殿,东厢为大士殿,西厢为地藏殿。院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其中的白皮松,高约30米,是珍稀树种。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双目微睁,面相慈祥,踟趺坐在莲花上,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山西通志》又载:“雍正九年(1731年)僧了然重修建毗卢阁。”此阁在大雄宝殿的后面,分为两层,由于上层供毗卢佛而得名。《山西通志》载:“康熙丙寅二十五年(1686年),都司(官名)陆君兴建藏经阁五楹,四十六年(康熙)僧平山重修。”此阁也是两层,于1959年1月毁于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