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22-11-13 06:15:51作者:心经结缘网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译文]柳花越来越少了。芳草却无边无际,草色青青。

[出典]苏轼《蝶恋花》

注:

1、《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注释

⑴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柳绵:柳絮。

(3)天涯“句:指芳草长到天边。

3、译文

鲜花败褪艳红残存,初生的杏子又青又小。燕子从村中飞过,绿水环绕人家。枝头上的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人啊!你又何必伤感,其实天涯到处都会有芳草。

墙里的秋千,墙外的小路。墙外的行人路过,听到墙里的佳人在笑。他驻足聆听,心想家人今天为何如此开心。其实,佳人只是玩玩秋千罢了,玩腻了便回到屋里去了。而看不到佳人的行人还在墙外守候。唉!多情的行人啊,你总为无情的佳人所烦恼……

4、熙宁七年,苏轼在杭州时,曾收一侍女,名朝云,时年十二,后收为妾,侍奉苏轼二十三年,随他颠沛流离、起起落落直至惠州。朝云美丽贤惠,长于歌舞,陪伴苏轼度过了无数艰难,一道承受了无数打击,是苏轼至亲至爱的患难伴侣。

苏轼在惠州,见落木萧萧,有悲秋之感,听朝云唱此词。朝云歌喉婉转,泪满衣襟!苏轼问其故,朝云说:”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二句。“苏轼笑道:”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朝云很喜欢这两句词,”日诵‘枝上柳絮’二句,为之流泪。病极,犹不释口。“这正反映了封建社会作妾的女性对遭遗弃的深深忧虑和朝云对许许多多年老珠黄而被遗弃者的同情!”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为什么苏轼晚年不听这首词?这正如苏轼在《朝云墓志铭》中对朝云的评价:”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如一。“苏轼晚年不听这首词反映了词人对待他的妾妇是有爱情的。朝云对他是”忠敬如一“,他对朝云难以忘怀!

寓诗的庄严于词,扭转一代词风的宋代大诗人东坡居士,他的词作,以豪迈、奔放著称。当然不乏”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之作;却也还有”合十八、七女郎,执红牙板“而歌之曲。这当是大写的”人“字灿烂绚丽的又一面。《蝶恋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是说红花已所剩无几。着一”褪“字就深了一层,不但花少,且已褪色,感伤之情更浓。

睹暮春景色,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不过一般人写伤春意绪,总会把那种凄迷寥落之感表达到极致。苏轼则更多了一些旷达。有繁华就有衰落,有凋谢就有新生。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向不远处更加开阔的地方。只见燕子掠着水面低飞,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春意未尽的乡村图景。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即便如此,这两句还是蕴含着许多的辛酸和悲哀。据《林下词谈》记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霜神)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联系当时苏轼的遭遇,是颇耐人思索的。苏轼一生漂泊,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7、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8、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认为是行人心存爱慕之情,而佳人却根本不知。行人的”有情“遭遇佳人的”无情“,心中无可奈何,故十分烦恼。这俨然是一个单相思式的喜剧。

倘若这是作者目睹他人的遭遇,或许可以说是借爱情来写人生普遍存在的这样一种矛盾。但词中”行人“更接近作者自己的写照,其中”情“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绝不仅限于爱情。作者饱经沧桑,有惜春迟暮之情,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

也许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9、”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

从”墙里秋千墙外道“直至结尾,词意流走,一气呵成。修辞上用的是”顶真格“,即过片第二句的句首”墙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紧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滚滚向前,不可遏止。按词律,《蝶恋花》本为双叠,上下阕各四仄韵,字数相同,节奏相等。东坡此词,前后感情色彩不同节奏有异,实是作者文思畅达,信笔直书,突破了词律。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此词在旨趣上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这种精神是贺词中所没有的。苏轼人格和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10、,”天涯何处无芳草“更是一种超迈情怀的体现,将伤春之情大大化解了。”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11、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不仅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而且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在当时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喜欢读东坡的词,不仅是因他有着袒卧东床的落拓不羁,惯持铜板铁琶唱着大江东去的豪放;也不是因其蕴涵有”清丽舒徐,出人意表“的细腻婉约之情愫,而是更为欣赏他开阔的心胸,以倔强的意志去对待自然界季节的更换与人世间的风雨变幻。

在苏轼现存300余首词中,最早接触到的就是这首《蝶恋花》,也是颇为喜欢的作品之一。虽然也读过很多其他名家的伤春之作,惟觉苏轼这首与众不同,虽同是写惆怅的心境,但却无沉闷抑郁之感;虽描述的是见景伤情,但字里行间又显露出旷达的胸襟,并不流于沉沦颓丧。

读苏轼的词是种精神享受,一种心灵的洗礼,让你如饮玉露琼浆般地陶醉。静夜,月光如轻纱般的笼罩,坐在摇椅上,捧一盏清茶,在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伴奏下,再来读这首《蝶恋花》,让你不禁浮想联翩,那远古的情结被悄然唤醒,时光倒转回千年之前……

晚春时节,一位身穿青衫,头戴文士帽,手拿折扇的青年书生,正独自漫步于异乡的途中,天气晴朗,微微涤荡的清风,穿透了远山和近水,带来几许清凉地惬意。

行至不远,眼前即现一美丽的村庄。村口几株高大的杏树上,零星地挂有几朵干枯的杏花,苍翠的枝叶间点缀着一枚枚小巧的青果,触景生情,书生抚树叹息,漫漫人生,茫茫沧海,花残杏小,演绎出多少春去秋来的悲凉,成就一种孤独,无人可以抵挡。想来那一簇簇一串串风韵天成、仪态万方的杏花,在绽放之时,曾令多少人迷恋沉醉,而今繁花落尽,徒留哀红遍地,斗转星移之间,已是物是人非。试问匆匆百年,一生能经历多少次花开花谢?若干年后,有谁还会记得树下那个落魄的赏花之人?

几声清脆的鸟鸣,把书生的视线引向碧蓝的天空,朵朵素雅的白云,空灵而飘逸,几只燕子正逍遥自在的上下翻飞,转瞬化为几个小黑点,消失在茫茫的天际。

继续向前缓步行去,一池清澈的河水,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环绕在村户人家的周围,河岸柳树婆娑,柳影倒垂于清波荡漾的水面,水波轻皱,柳影随之摇曳,几只鸭子正在水中悠闲地觅食。

枝头的柳絮,雪花一般,乘着春风四处飞扬,如今已被吹落地所剩无几。岁月轮回之间,令人感慨,多少旧事烟云,人生浮华,最终皆免不了如这飞絮一般,凄美成飘渺的流年。

极目远望”遍地青草铺河岸,满目翠色碧如烟“,不知不觉间,春的脚步已渐行渐远了,想自己背井离乡,孤身漂泊在外,仕途多桀,真是愁思难掩,思乡之情愈切。

”天涯何处无芳草“书生转而洒脱一笑,美景当前,纵有千般惆怅,万般烦恼也尽可抛去,人生本就跌宕起伏,立志当为存高远,岂因一时失意而沉沦?如此这般,我又何必为奔走流离而痛苦,春去花落而伤怀?

游览中的书生,忽听得近处一户人家的庄院内,传来一少女的笑声,脆若银铃,波动着池边的拂柳,让书生的心也随之动荡难安,脸上不觉间盈满了笑意。欲走近细观,怎耐池水环绕,高墙阻隔,能望到秋千的架子,却望不到佳人的颜容。书生在墙外的小路上左右徘徊,真是恼人,此刻,他多想穿越那道障碍,涉水而过,亲手为佳人荡起秋千,看她裙裾飞扬,翩跹若蝶;多想听她欢歌笑语,腮边漾起甜甜的笑靥;和煦的阳光,正透过秋千架子班驳的洒下,佳人的长发随风轻舞,他手执一方素帕,为她轻轻拂去掉落于发上的残花……

墙外过路行人的脚步声,惊醒了沉醉于遐思中的书生,他这才发觉,不知何时墙内的笑声已渐渐地消失了,可能是少女玩的累了,回房歇息去了,书生心中却多了一抹挥之不去地失落感。罢了,罢了,墙内的女子根本就不知道我的存在,我又何苦枉自多情,徒增烦恼呢?凭尔去,恍如梦,多情自古空余恨,终被无情痛。叹息着,书生离开了村子,又踏上了远去的行程……(红尘有爱)

12、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风波。《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均极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妙解,发掘出其间的哲理内涵。这真是苏轼作诗词的一大本领。

13、读罢此词,脑中挥不去”青山环抱,绿水绕舍,燕子飞旋“的美景,放不下柳絮陡减、繁花调零的伤春怀古之情,更为作者”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旷达和超脱襟怀所折服。人生在世,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不容预测,事业、婚姻、家庭都可能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烦恼,这和自然界的春逝一样令人伤怀不已。春去了,花谢了,但还有日日渐茂的芳草带来生机和信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心怀希望,用词人的那种乐达、和达的心态去坦然面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