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和位于南京江宁的牛首山遗址公园项目将于9月16日举行奠基仪式。
9月15日,南京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光亚、市民族宗教局局长李兰和江宁区区长陈发喜,就这两个项目接受了记者采访。 扬子晚报记者 仇惠栋
A
不会复建大报恩寺和琉璃塔
记者:大报恩寺项目最初的方案是重建琉璃塔与大报恩寺,如今为何会转变为遗址公园?
陈光亚:大报恩寺项目自启动以来,先后有不同的规划思路,这些思路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发生了转变。2007年以来,我们委托南京市博物馆进行了为期3年的考古。2008年,考古人员在遗址区内发现了长干寺地宫,地宫中出土了铁函、七宝阿育王塔,以及塔中供奉的“佛顶骨舍利”等佛教圣物,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6件,这是南京一次性出土国家一级文物数量最多的文化遗址。2009年,遗址内又发现了大报恩寺的三大殿遗址,国家文物专家称之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
由于大报恩寺遗址相继发现重要文物,根据国家文物保护规定,遗址核心区必须进行严格保护,因此不宜在原址复建琉璃塔和大报恩寺。根据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规则和国家文物保护法规要求,为保持遗址原真性,项目确定为建设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B
轻质塔形建筑展现原琉璃塔形象
记者:最新的设计方案为什么选择建设一个“轻质塔形保护性建筑”,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陈光亚:根据国家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地宫遗址必须实施严格保护。不采取重建琉璃塔的方案,主要是为了避免干扰和破坏地宫遗址。
经过专家和设计单位的反复论证,最后决定用轻质材料在地宫上方搭建一个保护性建筑,其外观采用中国古塔形貌,这样在保护地宫遗址的同时,还可以在夜晚通过灯光展示五色琉璃塔形象。这个设计方案既符合遗址保护规定,也有利于传承历史记忆。
C
大报恩寺移址牛首山重建传闻不实
记者:此前曾有传闻称,大报恩寺将移址牛首山重建,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陈光亚:大报恩寺与琉璃塔早在1856年毁于战火。现在我们建设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就是为了全面保护和传承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的历史文化,通过建设博物馆展示出土文物,传承历史记忆,所以不会、也不宜易地重建大报恩寺与琉璃塔。
D
为何选择牛首山供奉佛顶骨舍利
记者:建设牛首山遗址公园的功能定位及目标是什么?
陈发喜:建设牛首山遗址公园是为了全面保护牛首山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修复矿坑,保护弘觉寺遗址,供奉佛顶骨舍利,同时充分利用牛首山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建成一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彰显“山、水、城、林”城市特色品位的文化旅游区。
记者:为什么选择在牛首山遗址公园建地宫供奉佛顶骨舍利?
李兰:“佛顶骨舍利”是经过国家宗教局和中国佛教协会认定的中国佛教三大圣物之一,也是国家一级文物。根据佛顶骨舍利如法如仪、清静庄严的供奉原则,为早日安奉好佛顶骨舍利,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牛首山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上与大报恩寺的深厚渊源,并经宗教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佛教界和文物界研究同意,确定在牛首山遗址公园内建地宫安奉佛顶骨舍利。
E
牛首山现有矿坑将被利用建地宫
记者:牛首山遗址公园建成后必然会引来大量游客,请问对生态环境是如何保护?
陈发喜:在牛首山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全程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项目设计策划之初,我们就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采用充分利用矿坑和修复自然生态的方式,从宫体顶部覆绿、自然采光、新风系统应用到新能源利用等,都体现了生态、环保;在环评审批阶段,我们很好地处理了对动植物的保护和自然山水保护工作,严格按法规要求进行评估,并顺利通过环境评价;在建设阶段,我们将注重开发符合牛首山生态的建筑形式,实现人、建筑、自然的融合,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在今后的运营管理过程中,我们也会坚持将节能、低碳、环保的刚性要求贯穿始终。
■新闻链接
金陵大报恩寺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位于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
大报恩寺传说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其生母碽妃而兴建;另一说是为了纪念建文帝朱允炆而兴建。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
位于大殿后的大报恩寺琉璃塔高达78.2米,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明清时代,该塔被外国人称为“南京瓷塔”,与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地下陵墓、比萨斜塔相媲美,称之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乱,由于担心石达开部队占据制高点向城内发炮,大报恩寺被北王韦昌辉下令炸毁。
牛首山弘觉寺
牛首山位于南京江宁。
牛首山曾有个弘觉寺,是金陵名刹,南朝(公元502年)建寺,明初名佛窟寺,正统年间(1436-1449年)改名弘觉寺,它与灵谷寺、天界寺、大报恩寺、能仁寺、鸡鸣寺、栖霞寺、静海寺一起并称为明代南京的八大国寺。历史上牛首山弘觉寺是大报恩寺的下院。
弘觉寺塔为原弘觉寺附属建筑物,塔因寺而得名,是南京地区最大砖木结构的古塔。塔建于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塔高约45米。后寺毁于山林火灾,弘觉寺塔嘉靖年间重修。1993年至2010年,文物部门对弘觉寺塔进行两次维修。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