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艺术源于古代印度。最初,它只是利用山间自然的洞窟作为佛教僧人坐禅、修持、集会、及生活之用。后来,人们自己开山凿洞,在洞中设置佛塔、佛像,画上壁画。开始时的造像、壁画除了有供养的意义外,主要是供禅定时观想所用,后来慢慢产生装饰功能,石窟寺也就越造越华丽,越来越壮观。现在印度保存的爱罗拉石窟等石窟艺术就是这样产生的。
中国佛教艺术书画院院士作品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石窟艺术也一起传入。外来的宗教形式、艺术形式与中国本土艺术相结合,中华大地便绽开了石窟艺术之花。
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初创期,佛教石窟大体沿着丝绸之路分布。云冈现存主要洞窟53个,其大型洞窟都完成于魏孝文弟迁都洛阳以前。以北魏昙曜五窟为代表的大同云冈石窟气势宏伟,反映了当时中国石窟艺术的水平,龙门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左右。古阳洞、莲花洞、宾阳中洞等一批北魏后期洞窟所塑造的褒衣博带、修骨清相的佛、菩萨、弟子形象,成为影响北部中国的鲜明的中原风格。
在造像内容上,释迦摩尼佛、弥勒菩萨、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贤劫千佛等均有雕塑。精美的飞天、英武的金刚力士、细密的装饰图案等,均是杰出的雕刻艺术品。龙门还保存了大量北魏的造像题记,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早已驰名海内外。
龙门石窟在我国众多的石窟中,敦煌莫高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巧夺天工的雕塑、光彩夺目的壁画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藏经洞著称于世。
中国佛教石窟自公元3世纪至16世纪,前后绵延雕凿了一千三百余年,广布于中国大部分省区,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我们研究佛教史、地方史、绘画、雕刻、建筑、装饰艺术、乐舞、服饰、书法、中外文化交流都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
乐山da fo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