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朱元璋身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农民起义成功的领袖,一生中所遇的贵人、能人不计其数,知名者像刘伯温这些人都耳熟能详。但是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对朱元璋起了关键作用的人却鲜有人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这位大能。
先说说古代的战略家,早期计定天下的有姜子牙、张良,于是后世君主形容自己的得力助手的时候总喜欢用“吾之子房”来形容,像荀彧之于曹操,刘伯温之于朱元璋。那么刘伯温对朱元璋而言有多重要呢?民间盛传“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所以说在我们的印象里,刘伯温就是对朱元璋最重要的那个军师。
刘伯温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首先我们要知道农民起义是很少能成功的,像陈胜起义败于名不正,像黄巾起义败于不积粮不守城,再比如近代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也是不得人心所导致,但是这么多的原因为何在朱元璋身上没发生呢?那就要说到今天的主人公,朱升了。要知道朱元璋的立国之根本,就是因为朱升的九个字。
朱升跟朱元璋算是本家,安徽人,由于出生是正好旭日东升,于是他父亲便将他取名为朱升,寓意昌盛、吉祥。光从这点看,朱升的父亲还是有点文化的,起码比朱元璋的“朱重八”好很多。朱升也并不是像姜子牙那样年轻时候隐忍,老了才发力的那种人,年轻时候的朱升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
朱升年轻时期就已经开始读书,并且学问非常的庞杂。24岁的朱升开始遍访民间的好人好事,以及那些流传千古的传说,整理出了一本极为正能量的书籍《墨庄率意录》;26岁的朱升又将自己观察研究到的天象,以及占卜之术编成一部叫做《星卦提纲》的书籍;此后多年间朱升一直为亲戚朋友看风水,并深研其中门道。
35的朱升用这么多年的经验总结成了《龙穴阴阳之诀》。看到这里,你可能在想,这不就是一个江湖骗子吗,又是风水又是占卜的,可信?于是39岁的朱升便不再研究这些东西了,而是将战国时期各国的刑法书籍总结成了《刑统赋解》一书,也算是半个从政的人了。
朱升这个人生性淡薄名利,这点倒是跟张良很像。时年43岁的朱升中了科举,但是上任不到3年感受到官场黑暗的朱升挥袖离去,然后做了一件跟孔明出道前很相似的事情,隐居讲学。退隐4年不到的朱升便遇上了红巾军起义,也就是朱元璋、陈友谅这一茬人闹事了。朱元璋打到徽州城的时候朱升出来了,并没有投靠朱元璋,而是去徽州城劝降守城的元军,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守城士兵居然投降了。
于是朱元璋兵不血刃地进入了徽州城,按理说此时朱升如果去找朱元璋谋个一官半职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朱升办完事之后又回去归隐了。朱元璋事后听说到这个老头子的时候很惊奇,觉得自己应该去拜访一下,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很像刘备拜访诸葛亮呢?但是朱升没像孔明那样欲擒故纵,而是热情接待了来访的朱元璋。
席间与朱元璋说出了朱元璋一生的立身之根本,“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的意思就是有一块铁板一样的根据地,就像楚汉刘邦拥有汉中,三国曹操拥有兖州一样,这样即便是一场大败也不至于抱头鼠窜;“广积粮”就更好理解了,一般的农民起义都是迅速去战略那些城池,而不注意民生,走到哪里就抢到哪里。而有粮就不同了,有粮叫“起义”,抢粮叫“造反”,这可是不一样的。
“缓称王”其实就是为了防止枪打出头鸟,像陈胜、张角这些人早早就称了王,结果却招致没落帝国最后的疯狂反扑,结果了自己的一生。而朱元璋听到这九个字之后如醍醐灌顶,其日后的生涯也确实如此所做的。所以说若是没有这九字真言,朱元璋很可能早就兵败了,又或者像其他起义势力那样遭到元朝政府的疯狂镇压,大伤元气。
黄巾起义明朝建立之后,朱升并不恋权。明朝建立的第二年,71岁的朱升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其实,建国之后,朱元璋给朱升很高的地位,但是朱升早已看出朱元璋是一个能共苦却不能同甘的主子,所以朱升执意退隐!随后隐居在乡,直至死去,也算是少数几个开国元老里面善终的人了。
结语:历史上总有那么多人不会很出风头,但是他们总是一鸣惊人让人为之惊叹,而作为历史上少数几个能得善终的开国元老,朱升身上的明哲保身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各位看官你觉得呢?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