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佛经的两种学习效果:有学的只是知识,无学的才是智慧,怎么无学

发布时间:2019-06-13 09:54:45作者:心经结缘网

即便已然是末法时期,学习佛经的人,依然不少。为什么要学习佛经呢?因为佛经中记载着佛法。所以呢,学习佛经只是过程,掌握佛法才是学习的目的。不同的佛经是从不同角度阐述的佛法义理,因此呢对佛经的学习也要有方法,才不至于落入为学而学的窠臼之中。

佛经的两种学习效果:有学的只是知识,无学的才是智慧,怎么无学

四依法是我们学习佛经的准则,四依法出自《大般涅槃经》,经云: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这两条是在告诫我们在学习中不要迷信、不要盲从。“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是在提醒我们要依菩萨法,不依声闻法。涅槃经云: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声闻所说应证知者名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者名为了义。声闻者,即是有为。

佛经的两种学习效果:有学的只是知识,无学的才是智慧,怎么无学

依声闻所学即是有学,依无上乘所学即为无学。有学的只是知识,无学的才是智慧。“依智不依识”开示的是我们学习佛经的方法。经云:依智不依识者,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止。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若见如来方便之身,言是阴界诸入所摄食、所长养亦不应依。是故知识不可依止。若复有人作是说者,及其经书亦不应依。

不应依识,也就是说不要把佛经当成各个分散的知识点来学,佛经并不是对宗教名词的解释,佛经并不是宗教仪轨的记载出处,佛经并不只是圣人的传记。若依于识则依分别,若依分别则成有学,若成有学当留法执,若留法执必不清净。依于智则无分别,当证无学,若证无学,则无法执,若无法执究竟清净。

学习佛经的最高境界是得致无学。那么怎么才能得致无学呢?怎么做才能证无学道呢?“若复有人作是说者,亦不应依”,按照这句经文的意思,要证“无学”那可得连“无学”的概念都不能有,不能说。本来“学成无学”已经就是一对矛盾、貌似无法调和的矛盾组合体了,再加上连“无学”的概念都不能有,那又怎么能做的到呢?

把佛经当成宗教知识课本去学习的,把佛经当成福报文书去祈诵的,把佛经当成神通秘籍去揣摩的,或许都是通向有学的学习入口吧。从有学的入口去读经,必然会被经所转。惠能和尚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也就是说要想不被经转,那就要把佛经当成工具书,当成给生活答疑的工具书,当成给生命解惑的工具书。

当成工具书,那么工具书本身就不会有特定的含义指向,没有特定的含义指向,就包含了所有可能的含义指向。当成工具书,就能把重点体现在应用上,就能做到依义不依语。以是故,非法,非非法。当成工具书,就不必再去计较是了义或是不了义,需要用到不了义经来答疑解惑时,不了义经亦为了义之经。法者,唯为方便,离了方便,法则非法,捧着了义之经,也是读不出了义的意味来的。

当成工具书,就不会形成对经书的执著爱染,因为在生活中遇到了困惑,需要去经中寻求答案时,对生命有疑惑时去经中寻求指点。找到答案后,得到指点后,你还会捧着工具书不放吗。佛经是给生活答疑、给生命解惑的对治之药,既已无惑你还会端着对治之药不放吗,既已无疑你还会惦念着对治之药不忘吗?

能不能学成“无学”,关键在于怎么给佛经定位。定位错了,就成有学之迷信,定位对了才是无学菩提。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