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张照片,你肯定以为这是欧州哪座古老的教堂。其实,它是武汉一座名叫古德寺的佛教寺庙。中华大地,有很多山寨混搭的建筑,但像古德寺这样混搭得如此彻底,是寺庙却像教堂,最奇葩的是,这佛教寺庙最先住的是和尚,如今却住的是尼姑。要进寺庙得走侧门,正门被卖菜的小贩给堵了
寺庙位于武汉市汉口黄浦路上的古德寺。占地仅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也只有8000平方米。但这8000平方米的建筑,却混合了欧亚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被称为“汉传佛寺第一奇观”。
古德寺,不是座普通的寺庙,在民国时,这里曾经是“武汉四大丛林”之一。古德寺与其它的寺庙不同,它的匾额是竖写的。自古以来,竖写匾额都是皇家寺庙的专利,古德寺建于民国,那时已经没有皇帝了。但匾额却竖写,是因为给它写匾额的,是当时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古德寺在民国时,有“共和首寺”之称。
从远处看古德寺,最抓人眼球的是殿顶高耸的锥形宝塔,九座高塔分别立在殿顶的不同方位,如同九只蓄势待发的火箭。如果不是寺庙顶着坐着佛祖,旁边站着几尊护法,所有人都以为来到了基督教堂
如果从空中俯瞰,就更有意思了——九座塔的布局竟然与道教中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方位一模一样。古德寺在设计时,不但吸收了西方元素,对东方其它宗教也兼容并包
寺庙外墙上的装饰十分诡异:有立在枝头的孔雀展翅欲飞,有只露出头和鬓的狮王张嘴欲吼,左右还有表情凶悍的白象当护法……孔雀、狮子、白象,都是小乘佛教的符号,通常出现在缅甸、泰国等南传佛教的庙宇中,而古德寺却是汉传大乘佛教丛林
为什么古德寺会融东亚、南亚、东南亚甚至欧洲的建筑于一体?且佛、道、基督三教的符号共存一处?还能被黎元洪题词,成为“共和首寺”呢?是因为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古德寺前身古德茅蓬一带成为革命军和政府军激战的“阳夏保卫战”的战场。
当时的主持昌宏法师率弟子参与了革命军的救援工作,将一千多具革命军遗体葬于圆通宝殿后面的菜园中,并收容了大量革命军遗孤。这举动,就像是唐代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1912年4月13日,孙中山专程到此凭吊革命烈士,安抚遗孤。1914年,时任中华民国副总统的黎元洪亲笔题写寺名。因而,古德寺在民国时,政治地位非常高,成“共和首寺”。
建筑往往都是时代精神的投影,古德寺诞生在一个“共和“的年代和正值繁荣时期的”大武汉“。(图为阳光透过花窗在墙壁上投下影像,古德寺就像是窥视那个时代的一扇窗)
普通的汉传佛教寺庙,窗户都少而小。但古德寺的窗户,不但大而多,而且风格还很大胆。
古德寺塔楼上立着或持斧、或持拂尘、或持金刚杵的神像,是佛教中的二十四诸天。中式建筑中从来没有这样的群塔雕像出现。
为什么古德寺会这么奇葩呢?因为它诞生在20世纪10、20年代,是民国政府最好的时光,也是“大武汉”最光鲜的年代,更是“人间佛教”理念刚刚开始兴起的年代。人间佛教提出佛教应该与时俱进,应该为活人服务,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古德寺深受“人间佛教”影响。再加上它又是”共和首寺“,因而中国没有任何一所寺庙建筑能像古德寺一般,有这么大的包容性。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古德寺成为了一家工厂的厂房。上世纪80年代,重新恢复为寺庙。但寺庙的大部分建筑已经毁坏,只留下一座圆通宝殿保存完好。
最大的谜团是:恢复后的古德寺,呆在里边的僧人从从比丘变成了比丘尼。
普通的寺庙,一般只有大爷大妈们去烧香,但古德寺,却变成了游客们拍写真,甚至拍婚纱的地方。古德寺是少有的让人惊艳的寺庙,很多人只惊艳于它奇葩的混搭,却鲜有人知道这奇葩背后的历史。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