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之人,如能做到“四心念佛”,恭喜离精进不远了。
信佛之人,平常经说自己“一心向佛”,是一个彻底的与世无争之人。所谓的“一心向佛”,其实就是指足够虔诚,心无旁骛,对佛法与佛理抱有一种无比的敬畏。对信佛而言,这本没有错,但还是远远不够的。
曾有大德告诫弟子,念佛之人,在具足上面说的“一心向佛”之外,还应该具足“四心”,也就是说,最好能做到用四心来念佛。
那么,是哪四种“心”呢?它们是:求悟心、惭愧心、畏苦心、感恩心四者。
1、求悟心:所谓求悟心,大致分为两层意思。其一也就是对证悟抱有决心,不达彼岸绝不回头;其二是指,对悲苦烦恼的厌恶之心,为得解脱,发心向佛而力求精进。两者都是念佛、信佛之人入门之基;
2、惭愧心:所谓惭愧心,也就是对自己平素所为,能做到反思不足。世俗人常说“静坐常思己过”,初皈依者其实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佛道高妙,唯有诚心忏悔,才能知己之不足,知不足才能求是所谓知耻而后勇,基本与此同理;
3、畏苦心:所谓畏苦心,并非说是提倡好逸恶劳,惧怕痛苦。于此相反,其实就是说,要了解烦恼和痛苦滋生之缘起,唯有了解了“苦”,才能知道“乐”,也才能夯实追求解脱之心。所以,畏苦心其实也是一种“解”,解得般般苦,方成般若心;
4、感恩心:所谓“感恩心”,这个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和世俗中所说的感恩差异不大。也就是说,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对万事万物、佛道理旨持有感恩之心,唯有感恩,才能获得慈悲,慈心一起,则世间烦恼,大半已不足为道也。
这“四心”者,前面三者,包含、蕴含着“厌苦”的出离心,最后一者,却是属于“欣乐”的菩提心。
信佛之人,在颂念的时候,需要秉持着“现法现乐”的修证佛法之态度,尤其应该以感恩心最为切要。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佛家认为,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时时刻刻连年一切众生,也庇佑着众生。而一颗感恩心,主要在“我”。我之缘起,无论善恶,都是有我而起。所以造业时,佛施之以警觉,受苦时,佛施之以拔济,修行时,佛施之以加持,乃至最后的摄受,无一不是“恩德”。
所以说,念佛之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我们念佛之时,必须了了分明,唯有了了分明,就是“观”。一心念佛,止观具足,如果杂念丛生,则止观不起,也就难以证悟了。
而这时候的“一心念佛”,其实已经就具足了上面所说的“四心”,倚此四心念佛,也就进入止观慧定之中。
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如是成就。念佛之人,还不值得珍重吗?
所以,信佛之人,如果能持此“求悟心、惭愧心、畏苦心、感恩心”四心念佛,恭喜您,修为离精进不远了。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