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戊戌变法前后,他就呼吁人们学佛、信佛,希望把佛学变为维新派从事政治变革的精神武器。
晚年,随着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匾乏,他对佛学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梁氏这样笃信佛学,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自身因素。梁氏十分注重中国佛学史的研究,写下了《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佛教教理在中国之发展》等论著,简明而科学地分析了佛学在中国的变迁,并结合社会、思想文化等客观环境论述了佛学消长的规律和原因,颇有见地。梁启超研究佛学很注重佛经的翻译。他认为佛经是外来之学,其生命在于翻译。佛经翻译的过程就是中印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佛学对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过程。
梁氏学佛,绝非盲从,而是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形成了自己的系统观点。他从自己的认识出发,阐释和宣传佛典,构架了一套佛学理论。其要点是:①从认识论出发的因缘观;②业与轮回;③无常与无我;①解脱与涅架。纵观梁氏佛学理论,正确与谬误并存。这样来理解梁氏的佛学研究、就较为实际了。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