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秘九华山“肉身佛”由来
文保部门建议将“肉身佛”记录在档,加强防护措施
僧侣圆寂后坐缸
早报讯(早报记者 麦彬彬 吴嘉晓)昨日早报报道了泉州地区的部分“肉身佛”,引发读者关注。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肉身佛”的制作过程,记者电话采访了有着丰富“肉身佛”制作经验的九华山专家朱国胜。九华山有僧人圆寂后“坐缸”的殡葬习俗,虽然坐缸过程很简单,但“能否肉身不腐还是要看因缘”。
【揭秘】
九华山僧侣圆寂后多“坐缸”三年后不腐便塑成金身
谈起“肉身佛”,不得不提的便是安徽九华山。不断出现的“肉身佛”成了九华山的一大特色,同时也为这座佛教名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九华山,还有这样一支服务队,他们专门为圆寂的僧侣坐缸、封缸、开缸,朱国胜就是这支服务队的队长。他介绍,根据祖上流传下来的办法,他们已为多位僧人坐缸,包括九华山、漳州等地。在2012年,他们还到泉州崇福寺为一位圆寂的老和尚坐缸,目前这位老和尚的法体还在缸中保存。而经他们之手,三年之后开缸发现肉身不腐的也有近十尊。
朱国胜介绍,在九华山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奇特的殡葬习俗——坐缸。“为圆寂的僧侣坐缸的程序其实很简单,只需在缸底铺一层石灰,其上加盖一层木炭,将法体盘坐装殓其中,再填充碾碎的木炭、檀香等,最后再将盖子密封起来便可。”
“如果打算制成‘肉身佛’,便会密封保存,三年后再行开缸。如果缸内的僧侣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再被塑成金身,成为‘肉身佛’。就算要实行荼毗(注释:指僧人圆寂后的火葬),在九华山也要先将圆寂僧侣的法体盘坐装殓于大缸中。与‘肉身佛’不同的是,这时缸底会有个孔,僧人圆寂七天之后,人们将陶缸的小孔打开,引燃缸内的柴草木炭,将遗体荼毗。”朱国胜说。
“从佛教的角度出发,开缸后能否肉身不腐,跟坐缸僧侣的修行有重要关系。根据我多年来为已故僧侣坐缸的经验来看,能否肉身不腐,也跟他们的胖瘦、圆寂时间有关。”朱国胜解释,一般而言,相比在高温夏季圆寂的肥胖僧侣,在冬天圆寂的较瘦僧侣肉身不腐的概率更大一些。
“不过,这也都不一定,能否肉身不腐,还是要看因缘。”朱国胜补充。
用泥水灰将陶缸密封起来
【观点】
不能以有无舍利作为 评判修行成就的标准
凤凰卫视《智慧东方》栏目曾专题讲述了九华山“肉身佛”的故事。节目中,著名主持人梁文道说:“佛教是一个不崇拜偶像的宗教,假如把舍利当成了神公式,甚至神圣的象征一样过度去崇拜它的时候,也许就会失去佛学的本义。”同时,他还认为,所谓的要修成肉身舍利,不应该是一个修行人的修行目标,而是他达到一定的修行目标之后的副产品。
梁文道在节目中还谈到:“我们绝对不能从一个修行人圆寂之后,有没有留下舍利子,甚至有没有化身肉身舍利(即:肉身佛,肉身不腐),来判断他的修行成就。”
对此,泉州承天寺监院上锤法师也表示:“佛教讲求从自身出发去思考问题,僧侣圆寂后能否为后人留下舍利、后人又是否有机会得见舍利,这都要看因缘。有幸见到舍利,佛教中称其人有福报,如果没有就说明因缘未到。我们更不能以有无留下舍利评判该僧侣的修行成就。”
【建议】
寺院应加强防护措施 做好“肉身佛”存档工作
三明章公祖师“肉身坐佛”被盗,也引发了大家对“肉身佛”保护的关注。“肉身佛”何来?何去?这不该只是读者茶余饭后闲谈的“奇闻异事”,更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出发,每一尊“肉身佛”都无比珍贵,而从文物考古的角度出发,“肉身佛”对于研究宗教历史、艺术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介绍,泉州多地现“肉身佛”多为历史记载,或民间流传的故事,有些佛像是否真身塑成还有待考证。
“目前,泉州地区的‘肉身佛’有两类,一是经过文物部门确认为文物的,二是尚未经过文物部门确认。这些已被文物部门确认为文物的,就要按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来加以保护,如果有人偷盗,那是要受到法律制裁。同时我们也呼吁,如果拥有具有文物价值,却尚未被文物部门确认过的‘肉身佛’,相关管理单位应尽早到文物部门申请登记。”出宝阳说。
出宝阳介绍,“肉身佛”关系宗教信仰、民俗崇拜,对待这类文物很难像其他文物一样将其收藏于博物馆中,一般都是存放于寺院、庙堂之中,供世人朝拜供奉。
“这个时候,寺院更要加强保护措施,安排人员防守,或者加强技术防护,安装摄像头、防盗铃等,一旦发现被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反映。”此外,出宝阳还表示,为了方便被盗后能顺利找回,相关管理单位应做好拍照、录像等存档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文物档案。
网传仁义师太的坐缸
■相关链接
国内著名“肉身佛”
无暇禅师:
九华山最著名的“肉身菩萨”之一。史料记载,无暇禅师24岁在五台山出家为僧,于明朝万历年间来九华山东崖峰结茅,耗用28年时间,以指血拌着朱砂、金粉,和着一种叫银珠的剧毒中药草作墨抄写成《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天启三年,无暇禅师寿124岁,临终口占一偈:“老叟形骸百有余,幻身枯瘦法身肥。岸头迹失魔边事,洞口言来格外机。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间人境运相远。客来问我向何处,腊去春回又见春。”话音刚落,随即往生。众徒将其形骸置于缸中,三年启缸,颜面如生,装金龛供奉并奏闻朝廷,天启六年,明思宗朱由俭尊无暇禅师为“应身菩萨”。
仁义师太:
中国佛教史上出现的首尊比丘尼肉身,现供奉在通慧禅林。仁义师太(1911—1995),俗名姜素敏,东北人。1940年奔赴五台山,在显通寺出家,取法名仁义。出家后一心向道,潜心修持,深入经藏,农禅并重。1995年4月,至九华山通慧禅林,是年初冬,停食七日,安然示寂,享年85岁。其弟子打开存放已3年零2个月的坐缸,见仁义师太端坐缸里,黑白相间的头发长出寸余,牙齿完好,皮肤毛孔清晰,身体尚有弹性。
妙智法师:
祖籍福建福州,生于1888年,以116岁高寿圆寂,其肉身塑像现供奉于漳州市龙文佛光寺。据悉,妙智法师自幼随父学医,刻苦钻研,医术精湛。于1937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为僧,一生悬壶济世,为无数患者解除病苦。妙智法师圆寂后,弟子遵其遗嘱,请来九华山法师,将其跏趺坐缸。经过3年,即至2006年正月廿八开缸,其肉身完好,头发和指甲又长出来,指甲长了2厘米。2006年底,佛光寺为妙智肉身和尚装金,采用金箔材料,共贴金八层。(东南早报)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