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城通往塞外的山崖上有一座石窟,即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另外三座分别是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和敦煌石窟。云冈石窟不是四大石窟中最早建成的,但是是规模最大的。这四座石窟的开凿顺序依次是自西向东,从敦煌到麦积山,再到云冈,最后才是龙门,符合佛教沿着河西走廊向东传播的进程。
佛教源自印度,和所有宗教一样,它源自一种对死后世界的想象。这种去世后要去往的永恒之乡,在人们被社会生产压力击倒之际,就被当作可供歇息的避难所了。为了使这个现世的避难所显得真实可信,宗教艺术家们通过塑像的形式,把那些伟大的死者(祖先)栩栩如生地塑造、雕刻出来,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座不朽的万神殿中,成为永忆世界的一部分。
为了体现这种永恒感,人们尝试用金属(黄铜、黄金)铸造佛像,也用木雕、泥塑彩绘塑造非金属造像,来展现塑像轻柔生动的一面。但是,这些都不及在巨大的山崖上开凿仿佛和岩石浑然共生的雕像来得震撼、永久。事实上,按照今天对佛教寺院的研究发现,佛寺最初源自一些著名苦行僧的坟墓。他们生前会在洞窟中苦修。这些洞窟往往在山岩上挖掘而成,为了避免塌方,开凿者会学习古代采石匠的技艺,在洞窟中央留下一段石柱,使之成为洞窟的天然支撑物。这些苦行僧去世后,追随者会把他们的形象用塑像的形式再现,把他们生前的种种事迹刻画在岩石上,尤其是洞窟中央的石柱上。这些充满苦修者生活信息的山洞,就成为石窟的最初形式,而中央石柱则演变为我们后来所熟悉的佛塔(梵语称作窣堵波)。
在后来的崇拜者眼中,那些早期的著名苦行僧就是这座万神殿中不朽的神灵,为了显示其伟大,他们被塑造得越来越大,以巨大的办躯拉开和生者的距离。从最初的洞窟,到塑像,到最后只有巨大的山崖才能表现他们无比伟岸的身形。阿富汗北部斯瓦特河谷的巴米扬大佛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佛像由于雕凿在自然界的山体上,与山石浑然一体,所以无法移动。信奉者无法先建寺院后建佛像,所以只能先在山体上开凿巨型石龛,然后向外搭建屋檐,这种形式的石窟称作佛殿窟。而相应修建的大殿以及僧舍等建筑的寺院,则被称作石窟寺。
中国最著名的石窟寺,就是以大同云冈为代表的四大石窟。这些石窟差不多都开凿于魏晋之后的十六国时期,以北朝为最盛,唐朝中期以后走向没落。它们的产生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时代,就是北魏。
四大石窟中,气势最雄伟的就是云冈石窟,因为它有着非常清晰的官方背景。最先开凿的五尊佛像,是完全按照北魏开国的五个皇帝的容貌―一重现的。从此以后,佛教在北朝成为最重要的宗教,并一直延续到唐代。随着北魏上层离开平城,南下洛阳建都,后起的龙门石窟算得上是云冈石窟的进一步延伸。可以说,云冈石窟的开凿对中国重新走向统一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