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文史 《文史参考》 文史参考第2期
世界文化遗产的故事 佛祖诞生地兰毗尼:大道有岸佛法无边编撰|刘火雄图|尼泊尔驻华大使馆
2010年08月16日14:57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尼泊尔境内的兰毗尼,作为释迦牟尼的诞生圣地,与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一样,享誉世界。不过,对于亲近佛教的中国人来说,兰毗尼更显神秘、传奇……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一个
尼泊尔境内的兰毗尼,作为释迦牟尼的诞生圣地,与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一样,享誉世界。不过,对于亲近佛教的中国人来说,兰毗尼更显神秘、传奇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一个 轴心时代 ,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这一时期,世界上的各大文明都涌现了一批重要的思想家:古希腊罗马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和 百家争鸣 ,南亚大陆现尼泊尔境内,则诞生了佛教始祖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诞生传奇
尼泊尔自古有 山国 之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边与中国西藏自治区接壤。这里与亚洲腹地的沙漠以及西伯利亚辽阔的大地一样,是一个适合思考的地方。至今,尼泊尔使用着世界上唯一的三角形国旗,两个旗角表示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等巅峰。
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位于尼泊尔西南与印度交界处,距加德满都280公里。兰毗尼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各地佛教徒朝圣之地,当代佛教复兴的源头。兰毗尼距印度不远,站在小镇上,可以遥望印度的村庄
兰毗尼在梵文中为 可爱 的意思,为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花园,此处因此而得名。
释迦牟尼诞生处,建有方形两层的释迦牟尼母亲摩诃摩耶夫人神庙,庄严肃穆。庙内供奉着女神的石雕像,右手攀把着婆罗双树的枝干,释迦牟尼的婴儿石像立在近旁的莲台座上。
在神庙旁有一口数十米的方形水池,明澈如镜,相传是幼年释迦牟尼沐浴的地方。池边长着一棵婆罗双树,树身围约十三四米,倒影水中,姿态婀娜。原树在东晋高僧法显著作中曾有记载,唐玄奘来此取经时已 枯悴 。
摩诃摩耶,意为大幻化,大术。摩耶为天臂城释迦族善觉王的女儿嫁给净饭王,成为王后。
相传摩诃摩耶在梦中,见到一位长得仪表堂堂的人,乘坐一头白色的大象,从虚空中慢慢走来,从她右肋进入了腹中,此后不久她便怀孕。
一般认为,公元前565年,尼泊尔阴历正月的望日,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路上来到兰毗尼花园,她见花园中奇花瑞草,池水香洁,便下车游园。在一株巨大的婆罗双树下休息时,见婆罗双树枝叶繁茂,于是便举手摘花,随后身体有感,生下了乔达摩 悉达多(意为 一切义成就者 ),即后来闻名世界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乔达摩是姓,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也常被称为 佛陀 ,佛陀的意义是 觉者 或 智者 。
佛经上讲,释迦牟尼诞生时便能行走,举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与此同时,天空中出现了九条巨龙,喷洒香雨,为其沐浴。王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这便是佛经上讲的佛祖降生时 九龙浴太子,七步观莲花 的故事。这一天正是中国农历四月初八,于是,中国人也把这一天称作为 浴佛节 。
释迦牟尼诞生刚七天,他母亲摩耶王后就因病去世了。佛经记载:多年后佛祖涅槃时,摩耶的灵魂从天而降,在棺木前涕泪悲泣。佛祖为尽最后孝道,自棺中而起为母留下五句偈语:世间空苦,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艰苦卓绝的修行
王后的逝世令释迦牟尼的父亲、迦毗罗卫的国王净饭王悲痛不已,看着年幼的王子,更是怆恻。于是净饭王把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阇(sh )波提接进宫中,托付她抚养王子。
摩诃波阇波提贤淑仁慈,视王子悉达多为己出,十分钟爱。净饭王又令三十二名宫女协助抚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喂乳,八女带领玩耍。后来摩诃波阇波提与净饭王结婚,抚养王子更为尽心。
释迦牟尼自小跟从婆罗门学者们学习文学、哲学、算学等等,知识很广博;又从武士们学习武术,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父亲净饭王见释迦牟尼天资聪慧,相貌奇伟,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继承王位后,建功立业,成为一个 转轮王 、统一天下的君主。
转 ,是印度古代战争中用的一种武器,它的形状像个轮子。印度古代有一种传说,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转轮王。释迦牟尼出生的时候,空中出现此轮,预示他的前途无敌。佛教也把释迦牟尼第一次说法,叫做 初转法轮 。
释迦牟尼在幼年的时候,就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给他看到,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饥渴困乏、在烈日下耕田的农人,绳索鞭打、口喘汗流拖着犁头耕地的牛,蛇虫鸟兽弱肉强食的情景,衰丑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的病人,亲朋哭泣送葬中的死人,这些都促使他思索着一个问题 如何解脱世界的苦痛。他读过的吠陀书、婆罗门经典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学到的知识和他未来的王位、权力也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
这让王子有了出家的念头。一日,释迦牟尼出北门游玩,看见一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那出家人告诉他修行解脱之道。释迦牟尼听后,决计舍弃王位,弃绝富贵享乐,刻苦修行,以求解脱 老 、 病 、 死 、 苦 。
净饭王发觉了王子释迦牟尼的心思后,曾经想过各种办法阻止他,特别是想从生活的享受上羁糜他。释迦牟尼十六岁时,净饭王便为他娶了邻国的王女耶输陀罗为妃,生了一个儿子叫罗怙罗。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能够阻止释迦牟尼,终于在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偷偷地出了国城,进入一个森林中,换去王子的衣服,剃去须发,成为一个修道者。关于他出家时的年龄,有两种不同记载,一说是十九岁,一说是二十九岁。
净饭王曾尽力劝释迦牟尼回去,却没有效果,只好在亲族中选派五个人随从他一起。释迦牟尼和他的侍者们先后寻访当时三个有名的学者,从他们那里学道,但当时哲学思想中没有真正解脱之法,便离开了他们,走到尼连禅河岸边的树林中,和那里的极端刻苦修行的人在一起。
经历六年之久的苦行,依然徒劳无功,释迦牟尼方才悟到苦行是无益的。
释迦牟尼于是走到尼连禅河里去沐浴,洗去了六年的积垢,随后接受了一位牧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气力。
此后,释迦牟尼一个人走到一棵婆罗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坐着,发誓说: 我今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他便这样在树下参悟解脱之道,终于在一个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觉悟。由此,释迦牟尼开始了弘法、传道的一生。
兰毗尼西二十七公里处,是当年释迦牟尼父亲净饭王和王后摩耶夫人的王宫位置,称梯罗拉廓特。这里分布着王宫、佛塔、寺院的地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释迦牟尼出家时走出的东门。
阿育王朝圣之旅
兰毗尼另一处著名的标志便是 阿育王石柱 。
阿育王(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约前304-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印度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君王。
据佛教传说,阿育王即位之初,诸多暴虐。后信仰佛教,在全国修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舍利塔,多次对佛教僧团施舍大量的土地与财物。为了消弭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阿育王邀请著名高僧并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
因此,传说在阿育王皈依佛教前被称 黑阿育王 ,经数年修行从善,后才改称 白阿育王 。
公元前251年,佛陀涅槃二百多年后,阿育王来兰毗尼巡拜佛迹,并于公元前245年建石柱纪念。
石柱上刻有阿育王的敕文,主要内容为:天佑慈祥王(阿育王)登基二十年,亲自来兰毗尼恭敬礼拜。证实此处为佛陀诞生之地后,敕令于此雕凿竖立巨大石柱,并用石栏围护。另特谕减免兰毗尼村税赋,仅缴收入的八分之一。
据考古研究,最初建成的阿育王石柱总高约13米,埋入地下2米多,柱顶近3米,中间柱身7米多,周长2米多。柱顶由三部分组成,最下部与柱身连接处为圆柱体,四周雕有条状花瓣;中间为正方体,四周也雕有花纹;顶部雕有一匹马。这根石柱确定了兰毗尼为佛陀诞生地,意义重大。
中尼友好的千年见证
兰毗尼也是中尼两国人民早期交往的历史见证。
早在公元406年,东晋高僧法显为寻找佛祖降生地,渡流沙,越葱岭,经印度,来到过兰毗尼附近的迦毗罗卫城。公元635年,唐朝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专程来兰毗尼朝敬。
《法显传》称兰毗尼为 论民国 ,玄奘《大唐西域记》称 腊伐尼林 。
正是根据玄奘游记的叙述,考古学家在1895年发掘出已被霹雳击倒,埋于地下的阿育王石碑,找到了释迦牟尼的诞生地。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 有大石柱,上作马像,无忧王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仆地。
在此附近,还有一座是中国政府在尼泊尔建立的寺庙 中华寺。占地面积25600平方米,这是中国政府在海外建造的第一座寺庙。
各国佛教界也陆续到此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寺院,如韩国的大圣释迦寺,越南的佛国寺、双林寺,缅甸的大金塔寺、止观禅中心,印度的大菩提寺。
如今的兰毗尼,每年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不辞劳苦地来此朝拜佛祖,外国游客、政界名流也纷纷慕名而至。逢尼泊尔阴历正月释迦诞辰日,兰毗尼举行盛大庙会时,更有世界各地的佛教徒云集于此。
兰毗尼是尼泊尔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1997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佛陀慈爱、智慧,他那普度众生的光辉,泽披四方,引领着善与美的希望。
本文主要参考《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著,北京出版社,2009年版
链接部分:尼泊尔旅游小贴士
风俗礼仪
在问候别人时,尼泊尔人通常两手合在一起,说 NAMASTE (那马斯特,意为 您好 );尼泊尔人在进入别人家里,寺庙或佛塔时,通常要脱鞋,以示尊敬;用脚碰触东西,或用左手拿东西给别人,被视为对他人的不敬;禁止将皮革制品带入寺庙中;依照传统,围绕寺庙或佛塔行走应顺时针方向。
寺庙之城:加德满都
尼泊尔首都为加德满都,建于公元723年,意为 光明之城 ,城内大小寺庙达2700多所,素称 寺庙之城 ,尼泊尔古老而著名的斯瓦扬布寺即位于此。占地7平方公里的市中心,庙宇、佛堂、经塔有250多座,形成庙宇多如住宅,佛像多如居民的景象。作为一座拥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古城,她以精美的建筑艺术、木石雕刻而成为尼泊尔文明的象征。
尼泊尔日内瓦:博克拉
如果说加德满都以人文景观为主,博克拉则以自然景观为重。位于尼泊尔中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的博克拉,在尼泊尔语里意为湖城。素有 尼泊尔日内瓦 之称。博克拉及其河谷地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城北费瓦尔塔尔和具格纳斯塔尔等湖泊,景色优美。沿湖设有独具民族特色的茅屋旅舍以及豪华旅馆、俱乐部等,河谷中还有岩洞奇景。在这里,可让自己的心灵如湖面一般透彻平静。
来源:《文史参考》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