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看似有许多烦恼,但往往很多时候都是自寻烦恼,不要被自己捆绑住。快乐其实就蕴藏在我们的心里,何必苦苦去外求呢?在痛苦的时候,不要依赖别人来帮你,为你分忧,实脉上,只要自己想办法,就可以摆脱自己的内心烦恼。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生命何其珍贵,那些不属于生命的填碎、愚痴、炉、烦恼,都应请它们远离生命,生命之所以值得赞美,因为它包含了勤劳、健康、善良、积极向上,生命赐予我们微笑,我们就将微笑坚持到底,坦然地面对这所有的一切。
痛苦来临时,不要再去增加别人的痛苦;烦恼产生时,也不要再自寻烦恼。不增加别人的痛苦,是慈悲;不自寻烦恼,是智慧。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时候烦恼都是自找的,烦恼和忧愁源于外物,却是发自于内心,当心灵变得博大,没有受到束缚,空灵无物,便如同倒空了的杯子,外界再多的侵扰都无法动摇你宁静的心灵,这样的内心就能保持恬淡与安静了。
人的心灵,若能如同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
如果内心波涛起伏,汲汲于功利,汲汲于悲喜,即便是日日处于安逸祥和的环境之中,都无法洗脱心灵上的尘埃。就会像明慧和尚一般,虽然身处山灵水秀的古寺中独自参禅修行,却因内心困扰,无法静下心来,后经祖师指点方恍然大悟,原来眼中所见蜘蛛,乃是自己心中所想,一切围扰也是由心而生。
“放下”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我们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包袱,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对功名利禄放不下,出现了跑官、买官、贪官;对金钱富贵放不下,催生了贪污、受贿、盗窃。
对爱情婚姻放不下,产生了痴男、怨女、殉情。这种种的压力和重负又岂止仅仅是婆罗门手中的花瓶?这些重担与压力,使我们的生活过得艰苦异常。必要时,佛陀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
当我们不堪生活的负荷,需要解脱的时候,不妨学会“放下”。佛家云:“勘破、放下、自在。”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漫长的人生跋涉后,才最终明白生命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获得,而在于放下。
你只有放下一粒种子,才能收获一棵大树;你只有放下一处烦恼,才能收获一片清凉;你只有放下一种偏见,才能收获一种幸福;你只有放下一种执着,才能收获一种自在。
当你放下足够的时候,如脱钩的鱼,出岫的云,忘机的鸟,心无挂碍,来去自如,表里澄澈,“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才会发现生命竞可以如此充实、如此美好,日日是好日,步步起清风。放下,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精神。但,也需要勇气和智慧。
在坦山禅师着来本无用女之别,事来则应,物去则灭,小和尚不明此理,所以放不下,可见背上之物易去,心中之物难除啊。有些事之所以放不下,只因心中有太多杂念。想要驱除杂念,就要在心中保持一片澄清,让杂念没有滋生之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放下”的境界,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生活就是放下和拿起,吴键是什么该放下,什么该拿起,不该放弃的绝对不能放弃,该放下的定要放下,这是做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实际上,生活原本有很多快乐,只是我们常常自寻烦恼,空添许多的愁。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只知道拿起,却不懂得放下,我们有太多的杂念,太多的野心,大多的想法,太多的欲望…人要有所得,必然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极致高峰。
佛教里有一种多闻的人,经不起名利食色的诱惑,便贪著于世间的欲乐,为它所谁惑,而抛弃了修习善法功德的财宝。结果,不但丧失了善法,而且也丧失了生命及财物,弄得大忧苦,大悲泣,而故事中的牧羊人正是自寻烦恼之人。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无论是道路还是心路上的障碍,大多都是人为造成,甚至是自己造成,清理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可是,不知有多少人为了小小的坎坷纠缠不清,抑或为了根本不存在的事情而悲伤苦恼,最终使得小坎坷变成大麻烦,本没有之事变成心中难解之结。一点儿小小的坎坷,只因心有所系,整日无精打采、愁眉苦脸,何来幸福之感,淡定之心。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