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暮讲古印度文化第88期)
文|北暮
舍利是什么?一般指佛教人士火葬后遗留的结晶体。它的形状各不相同,颜色各异。
佛经上说,舍利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十分稀有、宝贵。
现代人则认为,舍利的形成是因为佛门僧人长期素食生活,摄入过量的纤维素和矿物质,积淀了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等,最终以结晶体的形式沉积于体内而形成。然而这种说法不能够解释为何很多素食主义者却形成不了舍利,只有一些高僧才能够形成的现象。
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舍利的形成可能是病理性的,类似于常人体内的结石。这种说法也不能解释为何很多高僧坐化时非常长寿,身体很健康等现象。
虽然人们对舍利的形成众说不一,但近现代一些高僧坐化后产生舍利的现象,却经常出现。
1989年9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93岁高龄的西洗石庵住持宽能法师圆寂,火化后得到了3颗碧绿色、晶莹透明的舍利子,每颗直径3-4厘米,犹如绿宝石。
1990年,新加坡华人高僧宏船法师圆寂,火化后,在他的骨灰中找出了480颗彩色颗粒,后经过辨认这些物质就是佛门中的舍利。
1993年5月7日,我国藏传佛教喇嘛教实胜寺的79岁大经师召乌力吉高僧,感觉身体不适,想回老家一趟,不料,寺里派人刚送他到沈阳火车站,便悄然圆寂。高僧的遗体被送到殡仪馆火化,火化后,在他的骨灰里发现了颜色各异的珍贵结晶体数十枚,大的如黄豆,小的似米粒,经佛教专家鉴别,认为是高僧圆寂留下的珍贵舍利。
近现代,关于舍利的记载还有很多,在古代,最著名的舍利便是释迦牟尼火化后的舍利了。
佛陀时期,八十岁高龄的释迦牟尼仍然在抱病游化,托钵乞食。无奈年老体衰,最终坐化于返回故乡的途中。坐化后,释迦牟尼的遗体被交给了附近的天冠寺。
七天之后,在众多僧侣和释迦牟尼弟子的瞻仰下,释迦牟尼的遗体被火化。据说,释迦牟尼的遗体火化后得到了一石六斗的舍利,这些舍利被周围的八个国家索要去,建造佛塔以示纪念。
孔雀族人因来迟一步,只带走了骨灰,释迦牟尼的弟子卢那则带回来一个装舍利的瓶子。后来,释迦牟尼的这些舍利被建造成了八座佛骨舍利塔,一座骨灰塔,一座瓶塔。
佛教涅槃后大约两百年,孔雀王朝统治了古印度大陆。早年努力开拓疆土,造下无尽杀戮的阿育王,晚年自感罪孽深重,因此皈依佛教。
阿育王皈依佛教后,将佛教定为国教,并且大力扶持佛教。他组织开展了佛教史上的第三次集结,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
据说,他修缮了八座佛骨舍利塔,并将其中释迦牟尼的舍利拿出来,建造成了八万四千座佛骨舍利塔,供后人瞻仰纪念。而阿育王也因为对佛教的贡献,被誉为佛教史上最著名的护法国王。
古代中国的两位高僧据说也曾请回了释迦牟尼舍利。《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载,玄奘回国时请得如来之肉舍利一百五十粒携回。《宋高僧传》卷一载,义净归朝时携回舍利三百粒。
抛开舍利不谈,释迦牟尼不管是作为一个佛教的开创者,还是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家,他本身的贡献都是卓著的。
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