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聂朋:佛教应使天下长葆中华禅悦的风采

发布时间:2019-07-17 09:23:56作者:心经结缘网

摘要:自佛教汉代传入中国以来,高僧大德傲啸天下,名山古寺独步红尘,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纵观佛教,过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未来是解决人类精神问题的必由之路。

为中国佛教对于中国的发展,应该担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为了完成好这个责任,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一、重开佛智,普及全民佛学知识是当务之急

聂朋:佛教应使天下长葆中华禅悦的风采

就佛教的教法应机施设而言,不应该有现代与传统的分别,佛教究其根本意趣,它永远是现代的,是当下的。因此,佛教要彻底地融入当今社会,更好地参与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重开佛智,普及全民佛学知识。从而最广泛、最深入地以佛教的智慧,指导大众建设和谐社会。

(一)开展佛学普及工作

首先,鉴于中小学是知识启蒙的基础以及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应将佛学列入中小学课程和大学课程。在这方面英国已经走在前头了,它虽是基督教国家,却将佛学列入了中小学课程。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对于佛教教育的延续性,应在全国各重点大学设立佛学系,在各省的大学设立宗教系佛学专业,或者在哲学系设立佛教专业。为此,佛教界应行动起来,为达此目标而不懈努力,特别是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佛教界人士,更应该积极提出建议案或提案,以确保佛学列入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其次,实施佛学读物的普及计划。如今,虽有许多地方性的赠书中心,但缺乏全国性的赠书中心,所以应尽快将后者设立。同时编写面向儿童、青少年和普通成人的佛学读物、卡通漫画和《佛教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而为满足知识精英的需要,可将《大藏经》化整为零,以单行本形式点校出版。其三,制作并出售或赠送有佛教吉祥语和睿语的纪念品和文化用品。例如可以制作、售赠佛教文化衫,上书 圆融无碍 、 虚空粉碎 等佛门睿语,署上佛教单位名称及佛门标志,以引起人们对佛学的兴趣。其四,在各个寺院特别是名山大寺应开展 我就是佛教 的活动,每一个僧尼都要广泛学习,严以律己,以个人的风采来体现佛教的精神。既要为游客和香客作义务导游,介绍本寺历史、佛教教义和常识;又可以因机施教,讲解佛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观点。这样就进行了活泼的佛化教育,既可使一般游客消除对佛教的误解和陌生感,增加对佛教的兴趣和好感;又可使广大信众和香客树立正信,提高信仰素质。

聂朋:佛教应使天下长葆中华禅悦的风采

(二)、开发佛教文化游戏软件和游乐设施

一般来说,越有民族性的东西,越有世界性,越值得开发。中国儒佛道三足鼎立,文化发达。儒家君临天下,道教土生土长,而佛教在隋唐以后完全中国化,其影响无所不在!放眼世界,中国佛教的语系和宗派之多可冠全球之首,很值得发扬光大。由于人们具有娱乐、玩耍的天性,所以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好的普及佛学知识的手段。例如:可以开发一系列佛教文化游戏软件,可设计单机版和网络版两大类游戏软件,积极编制《心的历程》、《佛教三境界》、《佛陀的世界》和《模仿高僧大德开悟》等的佛教游戏软件,让玩家在美妙的 三D 效果中,游戏过关,一步步地体会佛教文化的精神。再如:可在某中心城市开辟世界佛教文化游乐园。利用山水之势、蓝天之阔、现代化声光电、电子模拟手段和最新的光脑技术,设置 一小世界演示宫 (展示以须弥山为中心,环以七金山七香水海、四洲、铁围山的一小世界景象)、 婆娑世界三界六道轮回盘 、 西方极乐世界展示苑 、 成、住、坏、空四大劫模拟宫 (展示佛门眼中的宇宙生成与演化)、 二十重华藏世界演幻场 (演示佛门所拟定的高一级空间场域)、 禅宗公案意境 (展示禅师接引后学的大机大用以及学僧触机开悟的灵光闪烁) 等佛教文化游娱项目,在游娱中普及佛学知识。

(三)开展网络宣传,全力促成佛教文化电视频道的开播

自佛法入华以来,便开花结果,流传至今;与之相反的是佛教在其发源地的衰落与绝灭,直至现代才由境外倒传进入印度。唐宋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佛教的中心,代表了它的最高水平!今天中国佛教既有大乘又有小乘,既有显宗又有密宗,既有汉传又有藏传,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正如达摩祖师因为中国文化发达、有大乘气象而来华一样,现代中国更应有 舍我其谁 的王者风范,承担起世界佛教文化舵手的角色。为了在中国及当今世界弘扬佛教,应利用现代传媒工具。首先,应整合佛教网站的网络资源,建立一个面向全中国、全世界的中国佛教网站,以文字介绍、音乐、动画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开辟 佛教与和谐社会 专栏,发展 正依不二 的佛教理念,宣传佛教和谐观,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次,开播中央电视台新的一套节目,作为佛教文化专用频道,同时制作国际版节目。将《高僧传》、《五灯会元》 等佛典故事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制作佛教主题的音乐电视、影碟、磁带,在每年的一些佛菩萨纪念日,分别由各地佛乐团举办纪念演出,而在十二月初八日的佛祖成道日由北京佛教音乐团举办世界佛教文化电视晚会。

二、以出世的胸怀开展入世的事业,完善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

人生佛教(对个人来说)与人间佛教(就社会而言),是一体之两面。它源于佛之本怀,是近代太虚法师集佛陀的全部教法体系,为适应当代机宜而建立的新的教法体系。由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需要佛法的滋润,即使移居海外,国籍改了,但其文化底蕴中仍有佛光;中国人对佛情有独钟,千年国风是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因此佛教界必须回应中国人的这种情怀,改变过去过于出世、冷僻的做法,以出世的胸怀开展入世的事业。

三、以大乘菩萨道 无我 思想为核心,重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精神

(一)融入雷锋精神、孔繁森精神,形成以菩萨 无我 思想为核心的道德精神。

析而言之,雷锋精神注重的是热心助人,做好事不留名,一切为了国家、大众的优秀公民的自觉;孔繁森精神强调的是鞠躬尽瘁,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公仆典范。所谓大乘菩萨道,即出世与入世的统一。首先是对世俗生活的觉悟,并在内心彻底舍弃之达到 自净其意 的境界,无 我执 ,无 法执 ,完成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越,证入空境。这就是出世,也是常说的小乘成果、罗汉果位。然后在超越诸有、体证诸有空性的基础上,再一次完成了对诸有空性的超越,在智慧上,进入 空有不二 的妙境;在功用上,达到空有互回的化用,对世间一切有情生发出大慈大悲的关爱,这就是所谓的入世,亦即常说的菩萨道。而大乘菩萨道的 无我 思想,以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的大丈夫气概,追求 正依不二 ,普度一切众生,善待一切人(正报)和环境(依报)。这里强调的 无我 是佛教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三法印之一,也是阐释人生宇宙的三个真理之一,更是印证某种道理是否符合佛法的出世法的标准之一。 无我 是指事物无有恒常主宰之实体,而不是否认一切,更不是否认因果规律, 无我 也是指没有对自身的执着与贪爱。

(二)以菩萨 道 无我 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精神的特征

比如我们不求名利地帮助过人,事后自己忘了,这就是 三轮体空 。体证一时的 三轮体空 并不难,而需要的是长住于 三轮体空 。于此同时,为了防止执着于 无我 而陷入顽空之中,应进一步净化,最后连 无我 的概念也没有了,这就是做好事不求回报的理论基础。更高尚的是虽无为善之概念,却有行善的自觉。毛主席说: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这种道德精神就是变难为易,变容易为自然,一辈子做好事而并不觉得是在做好事,而是象穿衣、吃饭一样地自然而然。它是一种安详的平常心,一种八风吹不动的磐石心,这心能转物,却不被物所转;做到追求而不强求,看透人生而又珍惜人生,慈悲应世而绝非玩世不恭。这种以 无我 为基石的道德精神一旦建立,就会水涨船高, 无我而无不我 ,使得每个 我 得到升华,以致高风飘逸,人人自觉,形成我们民族强大的精神力。

四、结束语

清醒地认识并认真履行中国佛教的责任,是关系到中国佛教能否很好地延续慧命的主要问题,希望佛教四众弟子能在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同时,推动中国佛教的繁荣!并从领导现代文明、促进文明转型的使命出发,从未来世界的发展着眼,吸收其它文化的长处,总持传统佛学中的积极因素,依照契理契机的原则,创新出更能适应当代社会的佛教新形态,以造福于民众,使天下长葆中华禅悦的风采、永享菩提智慧的清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