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结缘网

佛法如何看待物质与精神

发布时间:2019-07-20 10:00:54作者:心经结缘网

网友:佛法如何看待物质与精神?

学诚法师:佛法并不把物质与精神对立起来,也不认为物质基础决定精神世界,若此成立,物质越丰富,心灵应该越快乐,事实显然并非如此。佛法教人们从福慧两个方面提升自己,物质的丰富属于福德所摄,心灵的自由属于智慧所摄。福慧皆来源于自己的心:福德是心的广度,智慧是心的深度。

网友:西方的价值观和佛法的价值观有什么不同?

学诚法师:西方的价值观提倡彰显个人价值,扩展开来便是个人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正是在这样的思潮影响下,逐渐造成并扩大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立,给世界带来诸多灾难。

佛法的价值观是身心不二、自他不二、依正不二,慈悲智慧、平等、和合,这种深刻而全面的生命观与价值观,能为人类提供积极的精神力量,营造清净的心灵文化,对治以自我中心主义、贪婪自私、唯利是图为核心的物欲文化,使个人越来越智慧和善良,进而利益整个社会。

佛法如何看待物质与精神

网友:佛教、佛学、佛法、佛教文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佛法如何看待物质与精神

学诚法师:佛教、佛法、佛教文化、佛学,它的内涵、外延既 有相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部分。佛学是我们国家各种学科的一科,有哲学、数学、物理学等各种各样的学科、学问,我们国家将佛教作为一种学科来研究,就定名 为佛学。那么佛教是作为一种宗教来研究,比如说,我们国家有五大宗教:佛、道、伊、天、基。宗教包括了:比如佛教教主是释迦牟尼佛;教理、教义是经典;有 佛教信仰的人,包括出家人、居士;有佛教徒的活动的空间:寺庙、居士林;还有佛教参与服务社会的各种各样的事业:教育、慈善、文化、公益等。它是一个综合 的概念。佛法是什么意思呢?是佛教徒用来修心、修行、证果成佛的这样一套义理。这一套学问只有在庙里面才有,只有在庙里面在传播。今天我们所讲的佛教文 化,这个文化里面也有宗教的部分,也有佛学的部分,也有我们修行过程中的一些体悟,通过文化来阐述,所以文化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

网友:自利与利他的关系如何?

学诚法师:自利与利他是一体的,犹如鸟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要真正自利就必须利他,要圆满利他则必须良好的自利。

网友:佛法昌盛的核心是什么?

学诚法师:佛法的昌盛,其核心在于出家人的修证功德,真实持戒、修定、开慧的功夫,亦即精神世界的纯净、广袤与深邃。这是无形无相的心灵力量,然而却是在家众依附与信任的本源,是凝聚人心、造福社会的根基,外在的方式只是方便。

网友:什么是涅槃寂静?如何证得这个境界?

学诚法师:灭一切烦恼生死,永久安静。证得这个境界需要分分断证,别别解脱。

网友:大乘和小乘的区别主要是发心和目的,大乘为度化众生成佛,小乘为自己成佛,那佛陀的十大弟子成就小乘阿罗汉,不是也都有度化众生的愿力吗?这该如何理解呢?

学诚法师:阿罗汉是小乘极果,不等于成佛。小乘也有慈、悲、喜、舍,但更急于解脱轮回,缺乏佛菩萨对救度众生“舍我其谁”的勇悍与担当。

网友:何为显法?何为密法?

学诚法师:显法,可勉强理解为通用药;密法,可勉强理解为处方药。目的都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圆满福智,宗要一致、互不排斥。显法从大众可思议处入手,而密法主要针对特殊根器的弟子,由具足条件的老师专门教授适合他的方法,非常人所知,深密难究,故称“密”。

网友:对密宗喇嘛教有些迷惑,它跟佛教是一个性质吗?

学诚法师:佛教自印度传播开后,随着传播地域、使用语言的差别,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各流派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内涵都是一致的。

网友:佛教寺庙对社会有什么作用?

学诚法师:这个作用大得很,佛教寺庙的出家人的生活方式, 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保存的最好体现。从寺院的建筑来讲,比如法门寺,是唐式的建筑。出家人的服装,是古典式的服装。我们生活的方式:早起,早睡,都是非常好 的传统。我们一般晚上九点十点安板,早晨四点起来,现在社会上的年轻人就不一样,让他们早上四点钟睡觉是可以的,如果让他们四点钟起床是不可能的,是很难 的,让他十点多睡觉也是不容易的,而出家人就可以,因为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并且,我们每天念经、早晚功课、在斋堂过堂用斋、庆祝佛菩萨圣诞等 等,都是一种传统。

网友:学佛要利益众生,那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学诚法师:世人做一切事情,无非都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佛法的目的也不过如此,只是方法不同罢了:世人采取的方法是自利,佛教的方法是利他。利他的同时就是度己,最终把自己从烦恼的此岸,度到智慧的彼岸;从生死的此岸,度到涅槃的彼岸。

网友:佛教讲普度众生,如果地球上的生物都被佛度走了,那么美丽的地球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学诚法师:如果释迦牟尼佛把人都度完了怎么办?这是度不完 的,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什么呢?这是由每个人业力决定的,你如果不信,佛也没办法来度你了。比如我们外面有很多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你不愿上车,你 不愿上船,你不愿坐飞机,他也度不了你。度众生是双向的,不是一厢情愿的。要度你,你不愿意拜佛,你不愿意被他度,佛也度你不了。

网友:不想天天为未来担忧,怎样才能享受活在当下的 境界?从进化角度而言“活在当下”有利于生存吗?此刻佛法好像和生物学冲突。佛法要我们不要有那么多欲望,学会感恩拥有,学会满足。但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恰 恰需要人类拥有种种欲望来保证有足够的需求,保证经济发展。激发欲望恰恰是市场营销的目的。佛法好像又与经济学冲突。怎么办?

学诚法师:世界上的种种学科、理论,归根究底都是为了让人 类能够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佛法的目的也是如此。佛法的下手处是从人类的本性出发,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去培养光明面、消除阴暗面。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 都来源于人类对于自我认识的误区与困惑,佛法的智慧正能帮助我们疗治这场精神危机。

网友:佛法中的“修来世”和“活在当下”是不是矛盾?

学诚法师:“修来世”是指要有更长远的、超越的眼光,不要沉迷于眼前的利益;“活在当下”是指不要向外攀缘,把握因地好好努力。前者确立方向,后者重视过程。

网友:佛说要放下执念,又说要发心立志,这两者不是矛盾吗?

学诚法师:在修行过程中,志向要坚持,烦恼要放下。当智慧臻于圆满之时,便能达到“不取不舍”的境界。

网友:佛说一切无常,所有的追求不是都失去了意义吗?追求一生临终什么都带不走,不是很可悲吗?

学诚法师:正因为无常,所以坏的才能变好,凡夫才能成佛,成佛才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充满了无尽的希望。

网友:怎么能提高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呢?

学诚法师:向慈悲与智慧的人学习。佛陀就是慈悲与智慧达到圆满的人;他把自己成功的方法与我们分享,即是佛法;古往今来许许多多人为了达成同样的目标而追随佛陀、实践他留下来的方法,并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这就是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唱诵

  • 心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