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里,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那么菩萨怎么就算做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呢。
佛告须菩提,菩萨应如是生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无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等等,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数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做到如上。这个人就是真菩萨了。
佛说解脱要除灭四相。这四相里边,我相最难除灭,是一切相的衍生基础。既然有我必然有了与之相对的你和他,这就是有了人相。有了人相自然有了与之相对于的众生这个概念,就是有了众生相。有了我你他以及众生乃至于无知无觉得土木尘埃虚空这些概念任意一个,都是有了寿者相。因为这一切都是流变无常的,一呼一吸之间,此我已非彼我,此尘已非彼尘!
学佛最根本的目的是去除烦恼!曾经有人问佛弟子,你跟随佛学习是为了什么。佛弟子回答说我有种种烦恼,为了去除这些烦恼。佛弟子回答我有生老病死之苦,为了从这些苦里挣脱出来。佛弟子回答我有种种疑惑,为了解除这些疑惑。这些佛弟子事后问佛,我这样回答是否正确,是否毁坏了您的正法。佛说,对的,你们说的很对。
那么除灭烦恼、疑惑、生老病死种种苦,为什么要不生四相。我们在生活中来对照一下,体会就能深刻一点。
佛对富楼那尊者讲过一个事例。一个富商非常迷恋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唇红齿白,明眸善睐,腰若柳扶风,肤若凝脂霜,每当拥抱妻子的时候,他就不想离开。后来他在经商外出途中听到很多风言风语,就有心试探一下。一天他假装外出,夜半返回,果然发现卧室有陌生男子。男子与妻子慌不择路地跑到外边,商人拿着大木棒在后边追。妻子被他追上,就跪下哀求他,眼眸含泪,楚楚动人。往日妻子这样撒娇时,商人神魂颠倒,而此时商人只觉得恶心。妻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商人的感触和心境却不同了。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人在江中泛舟,迎面驶来一条小船。此人大喊小船让路,一声喊不应,两声,三声喊还不应,此人便破口大骂。当他摩拳擦掌准备小船过来时好厮打,却发现靠过来的小船上并无人影。他立即火气消弭,撑船让路。同样的事情,有没有人,人的感触和心境不同。
这就是我相人相的作用。此人对另一艘船及船上的人,有了人相。在他心里有了一个固定的概念,他认为一艘空船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驾驶的船又该是怎么样的。
开始的时候他以为那是有人驾驶的船,那么这艘船的行为,就不合他心中预设的概念,也就是相。所以他要破口大骂,他要战斗。当他发现是无人的船时,就契合了他心中的另一个预设的相。所以他就火气立即消弭。这就是人相的作用。当然也有我相,如果没有我相,也就无所谓合不合乎自己的心思了。
同样的道理,富商在迷恋妻子的同时,他对妻子也是生有人相的。即这个妻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在他心里是有个潜在的预设的。其实无论妻子实际是什么样都无所谓的,只要富商没有发现实际情况和自己默认的预设有区别就行。一旦他发现了,他的感触和心境就不一样了。当然这里面也是有我相存在,而且作用比前一个明显。因为这是他的妻子,如果是别人的妻子,说不定他不仅不生气,还会笑嘻嘻。
当一个人突破心中固执的相时,当他无相时,他的心境和感触就不会因为外境的流变而流变,这时他的心就是住的、定的。
当然这很粗浅,但是如果一个人一向是随顺自己的心意流动,被心意裹挟而行动,从来没有感受观察自己的心意流变。
他会说我,你是哪来的二傻丫。他还会说那我爹就是你爹,你妻子就是我妻子,甚至污言秽语。他这是去了另一个极端。如果论空他可能就是顽空,如果论相,他可能就是断灭相。而佛说过,于法不说断灭相。
就像后来佛对须菩提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可是到了后边又问,须菩提,于意何云,佛有肉眼不?须菩提说,佛有肉眼。又问佛说肉眼是肉眼不?须菩提说,佛说肉眼是肉眼。
以此类推,能去执还要能有,能空还要能实。就是看山是山,进一步看山不是山,在进一步看山还是山。
以富商为例,她用自己的心来预设了妻子的相,因此生气,是着了人相。如果他把妻子等同于别人的妻子,他嬉笑取乐,在妻子上就是入了顽空之相。但不是完全的断灭相,其实还是取了个人相,否则不该有嬉笑。
我们就是如此,妻子对丈夫,父母对子女等等,无处不在各有预设的相,当现实与预设不一致时,我们痛苦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去苦先要破相。但是不要为破而破,破到那个地步,人都不想活了。有什么意义。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