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张首伟 吴宗燕
●学习英雄杜富国,就要像他那样,用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把报国之志化作奋进壮歌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古往今来,英雄人物之所以令人敬仰、受人称颂,往往不仅因为其功业之非凡,还在于他们有着强大的内心、伟岸的精神和不屈的灵魂。许多人在为杜富国的英雄壮举所震撼感动的同时,也无不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担忧。然而,面对身体伤残,杜富国给出的回答是:“我虽然失去了双手,但我还有健全的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我虽然失去了双眼,但我有信仰的明灯,可以继续照亮我前行。”
杜富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就让人扶自己下床走路;一个半月后,他就咬紧牙关在病床上开始用残缺的双臂做平板支撑;三个月后,就尝试着在跑步机上练习跑步。他说,虽然不能和战友们并肩战斗在雷场,但军人的标准不能降。
在与伤痛斗争的过程中,杜富国表现出的坚韧、顽强和乐观,令人感动。“意志决定了伤员面对伤情的心态,而心态又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由于他的坚强乐观,许多伤后并发症在他身上没有发生。”参与救治杜富国的一位医生如是说。采访过杜富国的记者们有一个共同感受:本想给他鼓劲,却总是从他那里受到激励;本想给他力量,却总是从他身上获得力量。
相比杜富国,一些年轻同志虽有健全的躯体,却缺乏一股精神。有的人想法很多,也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可就是心浮气躁,不能脚踏实地;有的人对成功者开拓者充满羡慕之情,也能够扑下身子为梦想而努力,可就是经不起风雨、扛不住诱惑、顶不住压力,稍有挫折便动摇,遇到困难就徘徊。甚至还有少数人,心中无梦,自诩“佛系”,使命意识淡化、奋斗精神弱化。凡此种种,与英雄杜富国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相比,应该感到汗颜羞愧。
信仰和梦想,昭示初心使命,定位奋斗人生,犹如熊熊火炬,能给人温暖、力量和光明。心中有了信仰和梦想之光,人生就会有动力、有方向。即使身处寒冷的冬天,也能闻到春天的芬芳,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失败和挫折,都会愈挫愈奋、自强不息、顽强奋斗。这是杜富国战胜伤痛、开启人生新征程的巨大动力所在,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宝贵精神品格。
心中有光,前行方向就会坚定明确,前进脚步就会铿锵有力。革命军人要用科学理论点亮心中之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用备战打仗实践砥砺心中之光,在如火如荼的工作训练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要用严格的作风养成锤炼心中之光,在经受风雨磨砺、经受挫折锻炼中,打造过硬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人人都能够大有作为的时代。英雄是时代的标尺,是看得见的价值观。学习英雄杜富国,就要像他那样,用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把报国之志化作奋进壮歌。惟如此,才能不负时代、不辱使命,让梦想成真,让人生出彩。(这组系列文章刊发完毕。前5篇文章的见报日期分别是:6月6日、13日、20日,7月2日、4日。——编者)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版权所有:心经结缘网